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中西方飲食文化對比總結

中西方飲食文化對比總結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2 16:50:25

中西方飲食文化對比總結?說到東西方的飲食文化,就不得不先提到什麼是飲食文化,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中西方飲食文化對比總結?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中西方飲食文化對比總結(東西方飲食文化的不同)1

中西方飲食文化對比總結

說到東西方的飲食文化,就不得不先提到什麼是飲食文化。

飲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開發與利用、食具的運用與創新、食品的生産與消費、餐飲的服務與接待、餐飲業與食品業的經營與管理,以及飲食與國計民生、飲食與文學藝術、飲食與人生境界的關系等,深厚廣博。

從外延看,飲食文化可以從時代與技法、地域與經濟、民族與宗教、食品與食具、消費與層次、民俗與功能等多種角度進行分類,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體現出不同的使用價值,異彩紛呈。飲食不但講究“色、香、味”俱全,而且“滋、養、補”的特點。而随着社會的發展,菜式越來越豐富,吃法也是越來越多樣,同時也越來越注重健康的理念。吃還是人們聯系感情、社交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交際應酬活動多在餐桌上完成。俗話說就是填飽肚子,就是一個“吃”字。形式比較原始,隻解決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

美食無國界,東方人有東方人的飲食文化,中國人有中國人的飲食文化,歐美人則也有自己的飲食文化。每個國家和地區由于受文化,曆史,氣候,地理等條件的影呼,長期以來就形成了本民族地區的飲食習慣。

東西方飲食文化的大緻比較一覽

國家

比較項目

中 國

日 本

印 度

阿拉伯

歐 美

肉類多少

很 少

較 多

海鮮多少

很 多

很少

生熟程度

很 熟

較 熟

較 熟

較 生

作料多少

一 般

很 多

較 多

混合程度

很 大

較 大

冷熱程度

很 熟

較 冷

較 熱

較 冷

細做程度

很 細

很 細

較 細

不 細

酒 類

高 度

多 度低

多 , 度低

飲食量

很 多

适 當

飲食空間

很 大

較 大

飲食時間

早 餐 少

早餐少

晚餐晚

适 當

齋 戒

早餐多

晚餐晚

飲食禮儀

很 嚴

較 嚴

較 嚴

飲食動作規範

不盡合理

合 理

不盡合理

較 合 理

較 合 理

以上這個表格隻能大緻的反映東西方飲食文化的主要部分,下面試做一些簡單分析。

從肉類來看,顯然是歐美菜肉食最多,而且是整塊的肉,如煎牛排等。阿拉伯人雖禁食幾種肉,但沿襲了遊牧民族的傳統,吃肉還是很多的,如阿拉伯名餐“古斯古斯”中就是牛排、羊肉和雞腿,不但肉種類全,量也不少。中國菜相對肉較少,除紅燒肉、獅子頭等外,一般是肉配蔬菜。印度菜則沿襲佛教的素食主義,一般以青菜為主,吃肉也是肉末等為多。看來中國的葷素混食多吃蔬菜優越性較多,多吃植物纖維有利于消化,多吃豆腐等豆類制品和植物油有益于健康。

從菜的生熟程度來看,歐美菜較生,不但沙拉多是拌生蔬菜,煎牛排還可以生到鮮血淋漓,隻在火上過一過就吃。阿拉伯菜就基本上是熟菜,但烤羊肉等也講究鮮嫩,偏生。印度菜多為熟菜,有時連蔬菜也做得過火。看來印度菜以熟為主,兼搭生菜較為合理。中國菜多熟食應該說比較衛生,這也是西醫的免疫尚未發明前中國的瘟疫較歐洲為少的重要原因。

從菜的作料來看,歐美菜作料很少,一般就是鹽、胡椒面和檸檬三種,為鹹、鮮和酸三味。阿拉伯菜作料較多,如烤肉的作料就是一種複雜的混合作料。中國菜作料不少,醬油、醋、辣椒和各種醬,味道複雜。印度菜的作料更多,如咖喱等聞名世界。菜用作料的多少則是各有各的口味,難比優劣,歐洲人說:“沒有作料可以吃出原汁原味。”中國人說:“加上作料可以使味道更加鮮美。”都有道理。不少作料可以起殺菌、消脂、增加食欲和幫助消化的作用,但不少中國菜用鹽過多不利于健康。

從各種菜原料的混合程度來看,以歐美為最小,做肉就是肉,做魚就是魚,做沙拉才把不同的蔬菜混一混。阿拉伯菜的“古司古司”是把肉菜混在一起做。印度菜混合程度更大一些,常把各種豆類和青菜混在一起煮。中國菜則混合程度更大了,如熘肉片有肉、蔥、姜并搭配蔬菜等多種原料。做菜原料混不混合倒無所謂,吃進肚子後,反正都混在一起。

從冷熱程度來看,歐美菜偏冷,有時一頓幾乎沒有一個熱菜,最後還要上一道甜點冰激淩之類的,全靠喝酒暖腸胃。阿拉伯則習慣吃熱菜。印度菜都熟,但不太熱。中國菜是先上冷盤,後上熱菜,熱菜講究剛出鍋,如麻辣豆腐不管是上得桌來,還是吃進肚裡,都怕是世界上最熱的菜之一。一般說印度菜不冷不熱比較适中,但歐洲的冷食鍛煉了腸胃,中國的熱菜可禦寒。

菜的細做程度顯然在歐洲比較低,基本上是砍成塊來加熱,蔬菜可以整根吃。阿拉伯菜做得比較細。印度菜更細一些,從不整根吃蔬菜。中國菜則做得最細,肉菜都要切成小片,小塊,精工細做。中國菜的細加工是歐洲小孩現在十分愛吃中國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用刀叉切割生牛排實在不是四五歲小孩能勝任的事。當然歐洲對肉和魚的腌制也是經過多道工序,做得很細的。一般說細做味道好,這大概是歐美人愛吃中國飯的最重要的原因,而且細做也有助于消化。

至于說餐間喝酒,中國人以為歐美人喝得多其中有誤會的部分,歐美人席間喝的多是14度的葡萄酒,4杯還頂不了一杯60多度的茅台,他們管高度酒叫“酒精”,認為不是佐餐的酒。阿拉伯人禁酒,印度人也很少喝酒。因此席間進酒中國人怕是首屈一指的了,多喝烈酒顯然不利于健康,至于有些地方非要把人灌醉的傳統,更是必須改變的不文明的陋習。當然在東歐有些地方也有一醉方休的嗜酒壞風氣。

從飲食量來看,歐洲提倡适量,分餐制,哪種菜你不願吃或吃不下可以不要,比較适量,中國人應邀赴宴不好意思再要,還經常有吃不飽的情況。阿拉伯菜雖也分份,但量很大。印度菜量比較适當。中國菜則是不酒足飯飽不夠朋友,不剩得七碟八碗不夠大方。歐洲、印度的習慣比較好,尤其是歐洲人有用面包把盤中湯汁擦幹吃下去的習慣,真是節約的好風尚。而中國不剩菜就沒面子,實在是必須革除的陋習,适量叫菜,适量的分餐制比較合理。

從吃飯所需空間來看,歐洲人有節約地方的傳統,自我節制很強,宮廷宴會座椅也排得很緊,訪問歐美的中國人甚至不理解高級飯店為什麼坐得這麼擠。在歐美和日本,連大飯店都很少有單間。印度人晚宴需要較大的地方,阿拉伯人似乎需要的更大,而中國人需要的可能是最大的,目前請客不坐得寬寬敞敞,不包單間,似乎已上不了檔次.這不利于節約土地等多種資源。

從飲食時間來看,歐洲人不大合理,晚飯吃得又晚,又好,又多,既不宜于消化吸收,還會增加體重。從實效來看,似乎把他們面包擦盤子節約的糧食又賠了回去。阿拉伯人有齋戒,從宗教習俗上應該尊重,從飲食習慣上看當然不盡合理。但從另一方面講又鍛煉了人忍饑挨餓的能力,有人甚至說阿拉伯近來多出田徑長跑好手與齋戒的習慣有關。印度人飲食習慣比較适當,而中國人和日本人可能早餐過少。

飲食的禮儀是從東方到西方都有的,比如哪裡為上座,第一主人不動手,其他人不能先吃。但歐美的有些禮儀似乎值得推廣,如應事先做好準備工作,餐間離席被視為不禮貌;咀嚼時不應發出聲音,以不影響他人的胃口;落座後不要占其他人的空間;除面包外吃其它菜不要動手等。當然,餐前徹底淨手,用手吃也是可以的,隻能吃面包動手顯然理由也不充分。

規範進餐動作看來是有必要的,倒不在乎用刀叉、用筷子,還是用手,但要有一定的規矩。如西餐“右手刀,左手叉”是有道理的,右手用刀是用有力手,如果另一個人用左手容易撞在一起,當然碰上左撇子就勉為其難了。吃進去的東西不要吐出來,除了雅觀的考慮,也有防止疾病傳染的作用。

綜上所述,從東方到西方,從歐美、阿拉伯世界到印度、中國,在飲食文化上和任何事物一樣,各有千秋,互有長短,重要的是相互理解,互相适應,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