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淄博日報-淄博新聞網
淄博新聞網訊(全媒體記者 劉峻峰 崔曉蕾)初春的博山區池上鎮,乍暖還寒。但從山裡吹來的微風裡,已能嗅到早春的氣息。
山坡上,勤勞的村民已開始在果園裡整地、施肥。櫻花大道上,3600多棵櫻花樹已舒展着枝條孕育新蕾。半山腰的民宿裡,返鄉創業的年輕人已開始規劃新一年的發展思路……
春節假期剛過,聶家峪,這個大山裡原本普通、貧窮的小山村,就開始迎接新一年來自八方的遊客。
曾經的“省級貧困村”,是如何成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的?這給村民們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和收獲?近日,記者來到聶家峪村蹲點調研,探尋聶家峪村美麗嬗變過程中的密碼。
強班子,探路子,
看樸素的“金融思維”如何叠加鄉村旅遊産業
“剛嫁到這個村的那幾年,高跟鞋都不敢穿!下雨的時候路上全是泥,不下雨的時候坑窪不平。”回憶起2006年剛嫁到聶家峪時對這個村的印象,鄭芹笑了起來。
在2008年的時候,聶家峪還是一個村集體年收入不到2000元的省級貧困村,3200餘畝山地大多是土壤瘠薄的青石山,糧難種、樹難栽。“池上最窮有三峪,車峪後峪聶家峪。”從孩童到老人,這句順口溜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以黃元才為首的村“兩委”班子決心改變貧窮的現狀。
他們找到了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邀請專家來實地勘察。專家建議,村裡的土地雖然比較貧瘠,但适合種植大櫻桃。2008年,村子開始進行土地流轉,成立了淄博惠豐生态農業專業合作社,種植起大櫻桃。櫻桃好吃樹難栽,直到2014年,櫻桃樹挂果後才逐漸有了收入。
2015年,聶家峪櫻桃園首次開園采摘,村子裡一下湧來了幾千人。“我們嘗試接了幾個團,效果不錯。但是客戶普遍反映,希望過來采摘完了之後有地方吃飯,有景觀可以轉轉看看。”聶家峪村黨支部書記黃元才回憶說,要發展鄉村旅遊,就得因地制宜做出特色來。
于是全村人“擰成一股繩”,決定打一場翻身仗。
“采摘 餐飲”,形成了之後鄉村旅遊發展的雛形。為更好利用和發揮政府财政資金聚合效應,村裡成立了山東農緣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村兩委以“村集體 合作社 公司”模式,探索實施“多股”互補資産收益鄉村旅遊扶貧新模式。合作社吸納有條件的村民以土地、果樹作價及現金等方式注入合作社作為緻富股,貧困戶将扶貧資金以股金形式注入公司作為扶貧股參與分紅。村集體資産交由公司運營,公司給村集體及村民分工。
就這樣,2016年,聶家峪村農家樂鄉村旅遊項目出爐。
經過幾年的發展,聶家峪村集體從過去收入不到2000元,發展到今天的近20萬元,每年為村民分紅達26萬元。此外,還帶動了全鎮16個村集體及這些村内1301人的脫貧享受政策人員增收,2021年分紅77.68萬元。
樸素的“金融思維”叠加鄉村旅遊産業,這種新模式讓全村人都能從鄉村旅遊發展中受益,讓普通老百姓不再遊離于鄉村旅遊發展規劃之外,村裡人一下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更重要的是,這有力地推動了農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實現并鞏固了貧困群衆的脫貧成效,跨出了貧困村向美麗鄉村轉變的重要一步。
送資金,送計策,看“金融顧問團”如何賦能鄉村振興
鄉村旅遊業發展起來了,來村裡旅遊的人越來越多。但聶家峪發現有了新的“煩惱”:很多遊客已經不滿足于簡單的采摘、拍照,想住下來沉浸式體驗鄉村生活。但住在哪裡呢?民宿産業雖好,錢從哪裡來?
2020年4月,人民銀行博山區支行在全省首次開展市區級金融顧問服務團隊聯動走進鄉鎮活動。該行組織6家銀行機構召開“金融顧問服務池上行”暨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工作座談會,把脈金融難題,通過“融知、融智、融資、融信”提供金融服務,實現了金融顧問服務由區縣向服務鄉鎮延伸。
“貸款是個大問題!村裡所有的建設都需要錢,但在村裡搞建設,銀行不認為這個是資産,這樣就沒法抵押再融資。”會上,黃元才提出了融資方面的疑惑。
針對這一難題,博山農商銀行以“信e貸”自動化辦貸為載體推動整村授信,深挖農村金融需求,助力鄉村振興,同時,聚力“新時貸”線上信用融資模式,将惠農、便民業務充分融入資金需求中。
目前,池上鎮已完成全部44個村居整村授信工作,授信5055戶,授信金額1.9億元,可随時使用。其中,聶家峪村授信80戶,授信金額750萬元。
推動融資産品和服務模式創新,博山農商銀行為聶家峪村緩解了無抵押無擔保“融資難”瓶頸。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近幾年,聶家峪村啟動“鄉村記憶工程”,對村内曆史街區,傳統民居院落等物質文化遺産和生産、生活、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産進行挖掘、保護。在民宿建設過程中本着修舊如舊的思路,改造的民宿盡量保持原有風貌,與村莊風格協調一緻。想法雖好,但資金缺口成為困擾發展的絆腳石。作為服務“三農”的主力軍,博山農商銀行了解到聶家峪村的發展情況後,為山東農緣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發放了100萬元的“魯擔惠農貸”,用于民宿客房改造項目。
博山區池上鎮“桔梗之鄉”的美譽,有着30多年種植桔梗的曆史,是全國最大的優質桔梗種植基地,全國最大的桔梗加工集散地。從2007年到現在,聶家峪村村民鄭加金已經幹了15年的桔梗初加工生意。“農商行的貸款用了好幾年了,從最初的5萬元、10萬元,到現在的20萬,可以說,農商行見證了我創業這些年的發展。”
招人才,轉觀念,看返鄉年輕人如何創業
記者走遍了村中的每一個角落發現,這個曾經破舊的村莊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安靜整潔的寶泉上苑民宿,簡約的設計,透過巨大的落地窗,湛藍的天空盡收眼底,讓人心曠神怡。
這片區域,是“90後”返鄉創業青年黃元孔與村集體共同申請的建設用地。曾在青島工作的黃元孔畢業于青島大學旅遊管理專業,是聶家峪村第一個考上一類本課的全日制大學生。2015年春節假期,村兩委找到黃元孔,希望能借助他的專業,回鄉創業發展。2016年,黃元孔決定辭職,打算回到村裡帶領着鄉親們一起緻富。
村裡将10畝建設用地全都交到了黃元孔的手中。黃元孔建設了綜合便民服務中心和寶泉上苑民宿,這兩個建築成了聶家峪村的門面。曾經殘破的農村小屋,變成了幹淨整潔的二層民宿;曾經擁擠的農村飯館,變成了依山傍水的農家餐廳;曾經廢棄的民用住宅,變成了古香古色的音樂酒吧……10畝的建設用地上,這些極具特色的建築物慢慢地建設了起來。
“一個農家樂采摘園,變成了現在有73間酒店式客房,14套民宿院子,有鄉村酒吧,能容納600人同時就餐,有櫻花漫道、千畝紅葉谷等景觀的鄉村綜合體,曾經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一步步變成了現實。”寶泉上苑民宿餐飲住宿部經理王洋說感慨萬千。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在這過程中,市場主體發展為金融跟進帶來機遇,金融賦能鄉村振興也持續推進。更多的金融資源在集聚,更多的金融産品在創新,更多金融擔保政策在落地,據統計,在聶家峪村落地的金融産品、金融擔保融合政策數量和金額均居全區各村前列,法人金融機構也積極開設支行提供更多服務。更可喜的是,博山農商行通過金融挂職幹部、金融夜校等方式深度參與鄉村治理和産業振興中,為鄉村發展帶來了金融思維、金融意識,為鄉村振興增加了“倍增器”。
有山有水有人氣,聶家峪村的轉變吸引來更多年輕人返鄉就業。
出生于1999年的黃童也是聶家峪村人,畢業後看到村裡的變化,也決定留在村子裡發展,承包了村裡的酒吧對外經營。“咱這環境,有山有水的,空氣質量就不用說了。回來幫助我們的村子振興、發展。而且國家扶貧的政策也非常好,給我們的機會也很多,旺季的時候,我一個月的營業額能有1萬多元。”
站在山上放眼望去,視野内的聶家峪土地平整,水泥路縱橫交錯,文化、商業服務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年輕人給村民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也在轉變着老一代村民們的觀念。”黃元孔告訴記者。夏天的時候,民宿的大院裡會組織篝火晚會,村民們天天參與進來,能接受到更多的新鮮事物。下一步,黃元孔計劃組織一個“鄉村集市”,讓更多的村民加入“旅遊産業鍊”。
在從博山城區去往池上鎮的路上,記者看到,沾臨高速建設如火如荼。沾臨高速在博山規劃了崮山、魯山兩個互通立交,同時還規劃了一處博山服務區。
“沾臨高速建成以後,池上到淄博市區車程将縮短到40分鐘,進入了濟南和青島2.5小時生活圈。”新年伊始,黃元孔又開始為未來做規劃了……
編輯:王磊
本文來自【淄博日報-淄博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