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總喜歡在生活中胡思亂想。
媽媽看着眼前可愛的孩子,總是擔心自己會傷害孩子,其實她永遠不會做這樣的事。
業務員向領導彙報完工作之後,回到座位上反複回想事情的經過,為自己不完美的表現懊惱不已。
演講者在台上緊張得忘詞了,走下舞台之後不斷回憶當時的場景,越想越難受。
有些人不小心看到了和自然災害有關的新聞之後,不停地假想自己遭受災害的境遇。
這些現象既缺乏邏輯,又沒有實際意義。在心理學上統稱為強迫觀念或強迫性思維,指在患者腦中反複出現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維,明知沒有必要,但又無法擺脫。
如果隻是偶爾或短暫地出現這種情況,一般不必特别擔心。如果個體長時間陷入這種無意義的想象之中,同時又無法控制自己的思維,會由此引發出焦慮、恐懼等情緒,造成嚴重的精神内耗,給自己的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會帶來不利影響。
針對這種情況,心理學家給出了很多治療方法,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方法是厭惡療法。
厭惡療法是将痛苦和不快的經曆同不恰當的行為建立聯系,以壓制這種不當行為的一種治療。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不希望自己出現某種行為,就在這種行為出現之後給它直接綁定一個不好的後果。為了避免這種不良的後果,你會竭力控制住自己的行為。
如果一個人總是胡思亂想,可以在自己的手腕上綁一個橡皮筋。一出現強迫觀念,你就反複拉動橡皮筋,一直到自己停止胡思亂想為止。
第二個方法類似于森田療法。森田療法的核心要義就是順其自然,它要求個體接受和服從事物運行的客觀法則。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控制不住地胡思亂想時,個體不要管它,不焦慮不對抗,不要産生額外的心理負擔。同時要把注意力放在該做的事情上,按部就班地學習、工作、吃飯和休息。剛開始的時候,這些雜亂的思緒仍舊會讓個體感到痛苦,但它們遲早會消失。
第三個方法就是用行動代替想象,前提是你的想法必需是适合行動的。像媽媽總是擔心自己會傷害到孩子的情況就不太适合行動療法。
假如說你出門之後擔心自己忘了鎖門,想要回去看看,同時又擔心自己白跑一趟,于是就在那裡糾結。這個時候就可以用行動代替想象,幹脆回去看看,雖然會費點事,但是比你在那裡胡思亂想強多了。
想象力本來是人類獨特的、珍貴的、美好的東西,但不受控制的、反複的、無意義的胡思亂想卻會給個體帶來傷害。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采取方法積極應對了。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創,歡迎關注、點贊、評論,文章謝絕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