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什麼?
這個詞,最早出自一本史書《左傳·哀公十六年》。書中說,聖人孔子去世,魯哀公在他的悼念詞中念道: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
意為:悲痛啊!孔子先生,我們失去了效法的榜樣。
因孔子的一生克己自律,為後人作出表率。
而聖人也曾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就是說:君子總是在要求自己,而小人卻一味要求别人。
所以,所謂自律,就是自動的要求自己以積極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決問題。
自律,界定為四原則:一是推遲滿足感,二是承擔責任,三是忠于事實,四是保持平衡。
現在先來認識第一原則:推遲滿足。
人們在吃一串葡萄時,有人喜歡先挑最大最甜的吃,有人則先挑看起來最酸的來吃。
這樣的選擇,就如同人們對生活選擇的兩種活法:一種是先甜後苦,即不願承受痛苦隻圖眼前的享受,以後的日子隻會越來越艱難;一種是先苦後甜,先吃苦耐勞,日子在打拼中越過越紅火。
前一種選擇先苦後甜的活法,就是第一原則——推遲滿足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