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元豐四年(1081),一題為“黃州臨臯亭作”。蘇轼因為寫詩揭露新法的弊端,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到黃州後,住在長江邊上的臨臯亭。元豐四年春天的一個傍晚,詞人在臨臯亭上倚欄觀江,便将這美好的景色記錄了下來,即成此篇。蘇轼簡介:
蘇轼(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号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郏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南鄉子·春情注釋:
晚景落瓊杯,照眼雲山翠作堆。認得岷(mín)峨(é)春雪浪,初來,萬頃蒲萄漲渌醅(pēi)。夕陽美麗的景色倒影在手中的玉杯裡,青山綠樹把一杯的玉液都染綠了。認得這杯中瓊漿是故鄉岷山和峨眉山上的積雪融化而來。初次看來,萬頃的江水都好像那尚未過濾的酒。晚景:指夕陽之景。景,日光。瓊杯:玉杯。照眼:耀眼。翠作堆:形容綠色之盛。岷峨:四川境内岷山山脈北支,峨眉山傍其南。而眉山距峨眉甚近,故作者常以之代指家鄉。渌醅:美酒。蒲萄:即葡萄。此處與“渌醅”均喻江水澄澈碧綠。
春雨暗陽台,亂灑歌樓濕粉腮(sāi)。一陣東風來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開。陽台山上春雨忽至,胡亂地灑在歌樓打濕了美人的粉腮。忽然一陣東風卷地而來,吹散了雲雨,落日的餘晖從烏雲縫隙中斜射出來,染紅了半邊天。陽台:地名,傳說在四川巫山。粉腮:歌女的香腮。吹回:指風吹雨散。落照:落日之光。
蘇轼的主要作品有: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贈劉景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蝶戀花·密州上元、沁(qìn)園春·孤館燈青、浣溪沙·缥缈紅妝照淺溪、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阮郎歸·初夏、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惠州一絕 / 食荔枝、春宵、和子由渑池懷舊、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和董傳留别、東欄梨花、西江月·頃在黃州、留侯論、望江南·超然台作、江城子·孤山竹閣送述古、臨江仙·送王緘、東坡、少年遊·端午贈黃守徐君猷、臨江仙·夜飲東坡醒複醉、洞仙歌·冰肌玉骨、浣溪沙·遊蕲水清泉寺等。
《南鄉子·春情》由[小孩子點讀]APP - 小學家庭輔導專家,獨家原創整理并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