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跳廣場舞的大媽發現:有人來搶地盤了!
搶地盤的不是别人,好多是他們的孫子、孫女。他們賣力跳繩的身影,和大媽們的舞姿交相輝映。
不一樣的是,大媽跳得風姿綽約,小孩跳得垂頭喪氣。
為啥?原來是很多民辦、私立小學,跳繩是必考項之一。而面臨幼升小備考季,很多爸媽才猛然發現:我家娃竟然不會跳繩啊!
說起跳繩,就像數學一樣,至今都是很多家長心頭萦繞的噩夢,壓力大的時候,經常夢到自己在考數學,跳繩。
一方面是幼升小的必考項,一方面是很多孩子不會家長不會的現實,于是不少培訓機構都瞅準了這個商機,紛紛開起了一對一陪練跳繩班,200元一小時的價格,也是分分鐘報滿的節奏。
要是你家也有一個不會跳繩的娃,先别着急報班,也别數落他:怎麼連個繩都不會跳。就算是今年9月就要讀小學的親,現在練都還來得及,不過千萬要用對方法。
下面是一個媽媽的分享,她家娃今年大班,之前從未接觸過跳繩,但她用了3周時間,就讓一個對跳繩0認知的娃,能進行連續跳繩了,目前最高記錄5個。其實幼升小要求的是會跳繩,而不是一分鐘多少個,所以媽媽們可以寬寬心,來看看她的分享。
雖然我家娃學跳繩,從0到1的過程不長,大約3周多,但我走的彎路可也不算少。
摸索了很多經驗之後我才發現,其實學跳繩這事和教孩子學走路一樣,都要尊重他的發展規律、摸清症結所在,才能讓問題迎刃而解。
剛準備帶小孩開始學跳繩的時候,我先給他示了個弱:跳繩可複雜了,媽媽小時候也不會啊……
小孩耿直地說:那你學啊。
于是,老母親就跟他一起學上了。
結果練來練去,除了經常被繩子絆住、被打到很痛,我們一點進展都沒有。
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呢?找了一圈發現,其實讓孩子練跳繩,要先從手和腳的節奏配合開始。
其實跳繩一點都不簡單,作為需要手眼腦協調的大運動。
想要跳好繩,孩子雙手的協調和力量必須掌握好,身體必須掌握節奏,還需要腿部力量和保持身體平衡的能力。
對孩子來說,這确實是個複雜的動作。
于是第二周,我們就改變了戰略。
不再用繩練了,而是從模拟跳繩開始。
我們家的跳繩訓練,也變成了玩了一個小兔子蹦蹦蹦的遊戲。
為了這個,宜家39.9元的胡蘿蔔毛絨玩具,老母親也狠狠心下單了2個。
這個遊戲分兩個階段,分别是讓孩子先感受節奏、再找到節奏。
剛開始的時候,我跟娃說:我們現在是小兔子,每跳一下,小兔子就會得到一根胡蘿蔔。
于是我們邊跳邊喊:1根胡蘿蔔、2根胡蘿蔔、3根胡蘿蔔……漸漸過度到了1、2、3、4、5的節奏。
跳的時候要告訴孩子:不要跳太高,一般在3-5cm之間就可以了;還要注意,跳的時候要稍有屈膝的動作,這樣可以起到緩沖的作用。
後半周,胡蘿蔔玩具就派上用場。
我讓孩子拿着胡蘿蔔,雙腳起跳的時候,雙手逆時針方向同時轉動胡蘿蔔。
并且告訴他:現在我們要為小兔子挖胡蘿蔔了。
其實說白了,就是讓胡蘿蔔模拟跳繩的搖柄。
這裡要注意,搖繩的主要部位是手腕,一定要教會寶寶用手腕去發力。
孩子一開始很可能要麼隻跳手不動、要麼手動腳就不會跳了。這個時候,一定要耐心、鼓勵、陪他一起度過難關。
第三周的時候,孩子已經開始自己要求用繩跳了,然後也能磕磕絆絆連續跳那麼一兩個。
有一天,我們在外面遇到了一個正在跳繩的孩子。
他跳的非常好,我家孩子認真觀察了一會他的手腳配合方式。已經對節奏有了感知的他,在跟着會跳的小朋友一起跳的時候,居然很順利的就突破了瓶頸期、順利上手了。
在“學會跳繩的方式”之後,想要跳的更多更好,就更要注意教會孩子配合跳繩的節奏去呼吸,并且要全身放松地去跳。
平時還可以多帶孩子玩墊腳尖的動作,可以增強踝關節的韌性和力量。
壓根不會從未接觸過到可以連續跳,我們不過就3周時間。
每天的練習,我們也并沒有很久,大概也就保持在15分鐘的樣子。
其實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了适合孩子的方法和節奏。
還有這些小問題,你也一定需要注意:
01
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學?怎麼開始?
一般來說,4歲以上的寶寶就可以跳繩了,隻不過他們可能進展會很慢,但是媽媽們不要着急,一開始可以讓寶寶從練習單腳跳開始。
02
怎麼判斷繩子長度是否合适呢?
讓寶寶一隻腳踩住繩子中間,繩子被拉直後末端能到寶寶腋下的位置,就是合适的長度。
03
出現哪些情況要注意?
跳了大約10分鐘的時候,如果開始出現勾腳問題,那就說明寶寶該休息一下,恢複體力了。跳繩過程中,肚子痛、腳酸都是正常現象,爸爸媽媽們不用太過擔心喲。
最後要提示大家的事:跳繩的起跳和落地是前腳掌的“任務”,千萬不要讓寶寶用後腳跟着地,這樣很容易對大腦、腳踝和脊柱産生影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