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銀河無橋路難通七絕

銀河無橋路難通七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13:54:25
文/張強強歡迎關注我的頭條号”文化點心鋪“:寫文人,讀詩詞,講故事,這裡隻講跟文學有關的事情

銀河無橋路難通七絕(這首小令千年來無人能續寫)1

提到元代詩歌,很多人都沒有太大感覺。在人們的印象中,能流傳千年的元代經典詩歌作品屈指可數,少之又少。這一方面是與元代殘酷的政治文化環境有關,另一方面也與詩歌自身的發展規律有關。因為文學的發展從來都不是獨立的,要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社會經濟發展,曆史事件,軍事戰争,文化習俗,對外交往等等。

古典詩歌經過唐人和宋人的發展,無論是在題材上,思想内容上,還是在藝術水平上都已經很完善了。簡言之,古典詩歌似乎都讓唐人和宋人寫絕了。所以到了元代,詩歌勢必要重新尋求一個出路,于是元曲就誕生了。

銀河無橋路難通七絕(這首小令千年來無人能續寫)2

元曲分為散曲和雜劇,我們這裡所說的元代詩歌就是指散曲。然而,由于元代雜劇的發展成就要遠遠超過散曲,所以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散曲的流行。再加上元代統治者對文化和文人地位的不重視,更加導緻了散曲藝術的普及程度。在元代,世俗化的戲劇更加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盡管如此,很多文人依舊沒有放棄中國傳統詩歌的創作,堅守詩歌傳統,創作了許多優秀的詩歌作品。例如我将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散曲小令,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馬緻遠的《天淨沙 秋思》這首小令隻有短短五句話,卻包含了五副畫面,千百年來無人能續寫,意境絕妙!

銀河無橋路難通七絕(這首小令千年來無人能續寫)3

天淨沙·秋思 元代:馬緻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作為封建社會的讀書人,馬緻遠年輕時也是十熱衷功名。但是由于元朝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很多文人一生都奔波四方,郁郁不得志。馬緻遠也是如此。他幾乎一生都在過着漂泊無定的生活,窮困潦倒。這首《天淨沙·秋思》就寫于他為生活四處奔波的途中。

這首《秋思》,雖然隻有短短五句,卻被譽為“秋思之祖”,王國維也贊其“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小令的題目為“秋思”,字面意思就是秋天的思緒。整首小令通過5幅獨立的畫面,10個意象傳達出了浪迹天涯的羁旅之人的愁緒。

銀河無橋路難通七絕(這首小令千年來無人能續寫)4

枯藤老樹昏鴉”至于篇首,為小令奠定了荒涼的基調。幹癟的枯藤纏繞着虬勁蒼茫的老樹,垂垂老矣的烏鴉在樹上時不時發出一兩聲喑啞的鳴叫。這些景象在羁旅之人的眼裡,沒有一絲一毫的生氣,越發增添他心中的凄涼和漂泊之感。他心中原本就深藏了很多羁旅行役的愁緒,這一下就全被眼前景色激發出來,不可收拾。

第二幅畫面轉為柳暗花明:“小橋流水人家”。小橋下流水潺潺,橋邊是星星點點的茅舍,好一派清麗秀雅有如江南水鄉般的柔美風光。這樣的景色讓他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故鄉。隻可惜人在天涯,這些都不過是一場空想而已。緊接着明亮的基調就随着羁旅之人心情的起伏又黯淡了下來。

銀河無橋路難通七絕(這首小令千年來無人能續寫)5

于是小令出現了第三幅圖景“古道上西風瘦馬”。古道上,蒼涼寂寞,西風正刮地緊。一個疲憊的旅人和一匹嶙峋的瘦馬,結伴緩緩行走在大道上。人和馬都步履蹒跚,無精打采,仿佛剪影一般定格在畫面中。這又是一幅多麼悲涼的景象啊!人在旅途,愁思滿懷,連馬兒都沒有了精神,或許他們都趕了太多路吧!

第四幅圖景:夕陽西下。落日本就令人傷感,何況又是在這寂寞的古道上。夕陽西下,牛羊歸圈,飛鳥歸林。而遠在天涯漂泊的遊子又将歸向何處呢?鳥獸尚可歸林,人卻無處可歸,隻剩寂寥。此情此景怎不叫人愁腸百結呢?一句“夕陽西下”包含了多少羁旅之人的孤獨與寂寥啊!

銀河無橋路難通七絕(這首小令千年來無人能續寫)6

最後“斷腸人在天涯”,天涯不知何處,人不知何往,這第五幅圖隻留給我們浪迹天涯的斷腸遊子,一個孤單的背影,真是讓人唏噓不已。這個背影向着夕陽,孤獨落寞,在古道上留下了長長的影子。光線逐漸暗淡,這個背影也終将消失在無邊的夜色之中。

這首小令描繪的五幅圖畫,由遠及近,将寂靜驿道上的一幅幅圖景,依次描繪于筆下。秋天的思緒逐漸凝結在這些畫面之中,越來越濃。前三幅畫用了九個名詞将九個意象通過相互關系巧妙排列,準确地傳達出了遊子悲秋思鄉的寂寥情懷。最後一句點題,将前面的10種意象聯結成一體,情景相融,渾然天成,真是絕妙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