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憶江南最憶是杭州?浮華舊夢的江南明珠,依然溫婉如歌,含蓄内斂,酣醉于人間天堂的盛夏,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白居易憶江南最憶是杭州?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浮華舊夢的江南明珠,依然溫婉如歌,含蓄内斂,酣醉于人間天堂的盛夏。
殘橋斷處,碧水涓涓,芳草萋萋。阡陌煙寒,平波卷絮。流莺乳燕,自由地嬉戲,暗穿楊柳,梧桐梢綴相思句。橋上欄杆依舊,隻是濕苔綠。佳人孤影已去渺,曾憶斷橋,當年佳人斷腸曲?閑來無聊上西橋,十二欄杆倚遍。溶溶湖水浸雲,似乎垂手可及,卻依舊飄渺;水中人影,面容憔悴,黛蛾鎖哀怨,淚洗殘妝無一半,幾顆清淚,唯有橋下紅鲢知曉。
如是瑞雪初霁,立于寶石山上,朝南眺望,西湖銀裝素裹,白堤橫亘雪柳霜桃。石橋拱面無遮無攔,在日光下冰雪消融,露出斑駁的橋欄,而橋的兩端覆蓋着皚皚白雪。依稀可辯的石橋身似隐似現,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橋面灰褐形成反差,遠望去似斷非斷。樓台上下,如鋪瓊砌玉,晶瑩朗澈,冷豔緻美。遠山如夢,雲霧霭霭,深鎖了多少的浪漫情懷?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徐徐暖風,一縷一縷,暗藏着幾許沁人花香。千萬柳絲在微風的輕撫下,嬌慵倦容,娉娉袅袅,兀自搖擺,一分亂絮,幾分情愁,悠悠夢裡無尋處。白素貞篷船借傘,同舟歸城,許仙斷橋邂逅重逢,永結伉俪。許是江南美色,令人纏綿悱恻,難當寂寞,便做無情,莫也愁人。十錦塘上,碧桃垂柳,芳草如茵,回望群山含翠,湖水塗碧,如置畫舫,輕舟短棹,船移不覺。憑臨湖水,登樓眺望明月,在恬靜中頓感西湖的浩淼,洗滌煩躁的心境,水墨江南圖漸漸映入人的心靈。
拾級而上,百年風雨飄搖仍屹立不倒的西泠印社映入眼簾,金石文畫的國學之光似乎熠熠生輝。古越千年原始文明的綢片麻布和青銅斷瓦顯露出三吳都會繁庶的曙光,雖有山海變遷,但人們卻仍精勤耕戰,自強不息,創造輝煌的文明。
不遠處的嶽湖裡滿是蓮荷,婀娜搖曳,亭亭玉立,千姿百态,清香沁人心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閑庭信步的遊人談笑風生,隻留下慵懶的背影,或是肩扛長槍短炮,紛紛駐足合影留戀。
向西尋去,走過石坊闆橋踱入青磚殿廊,經過壑雷亭和冷泉亭後,斑駁陸離的長滿香樟藓苔的古老水道邊便是隐匿在清泉秀峰之間的雲林禅寺,黃色粉牆的照壁上寫着“咫尺西天”四個大字,仿佛悠遊佛國仙境,步入仙靈隐地一般。青煙缭繞着雕梁畫棟的大雄寶殿前,香火鼎盛,蔚為壯觀。天王殿内正中木雕佛龛中端坐着一龛大肚彌勒佛,袒胸露腹。進香拜佛的善男信女紛至,跪在蒲團之上,雙手合什,屏心靜氣,虔誠茹素,頂禮膜拜,祈佑福祉。無論是身着袈裟的寺僧,還是俗家居士也好,沒有惱人的虛妄之言,隻是悉心鑽研佛法,挽救世道人心,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在這座江南千年禅宗名刹中,修養身心,參禅悟道,天地靈氣,盡在其中。
走過恬靜的小徑,古木參天蔽日,畢竟在南方,樹木參差萦繞,蒼翠欲滴,滿眼綠色,令人心曠神怡。幽幽的秀峰,潺潺的清流,遠離浮躁塵嚣,世間嘈雜,頓覺空淨靈動,塵意消除,心中無求,人到無求即是佛。
這裡沒有上海灘仿法國中世紀哥特式的天主教堂,也不像西藏神聖的大昭寺,又沒有烏鎮西塘的小橋流水人家,隻有漫山遍野的碧綠鮮亮的綠茶,香馥如蘭。沖泡一撮獅峰龍井,靜待龍井一片一片下沉,慢慢欣賞她們展露婀娜多姿的身态。茶葉在紫砂壺中逐漸伸展,一旗一槍,上下沉浮,湯明色綠,曆曆在目。漫步街頭,這座千年的吳越古都,依然 是市列珠玑,戶盈羅绮,處處繁華,街道兩旁的摩天大樓高聳林立,售賣絲綢紙扇旗袍龍井的商家店鋪鱗次栉比,茶社酒吧,書店畫廊,時尚與古樸在一種藝術的溫情中漫溢開來,那種舒雅而适意的感覺,猶如杭州盛産的絲綢,華美精緻,富足和諧,帶着溫潤細膩的氣質。
杭城西子湖畔,湧金池南的國美成為中國藝術蓬勃發展的搖籃,西化藝術運動的流産使林風眠先生在風雨飄搖中重拾起民族藝術振興的旌旗。擡眼望去,湛藍的天穹裡卷起朵朵白雲,雲隐處瀉出青花的碎意。衰弱的王朝,碎盡一窯的花瓷。天在悼念,于是變成了如舊的青色,亘古不變于這哀哀的挽歌中,卻不敢歎息,隻好将它藏匿在雲中,度過幾百年滄海桑田,直至毀滅依然固守那時的沉淪。
南山路向東,青磚黃瓦的淨慈禅寺掩映在千年的古柏香樟中,籠罩着天竺佛香的氣息。夕陽跌落在北高峰的山梁,将火紅的晚霞噴灑到淨寺的瓦脊。湖面蕩漾着葉葉輕舟,沙禽驚岸飛,揉碎了水面旖旎的風光。綠水逶迤蕩漾着清波,拂岸的垂柳絲縧輕輕飄動,那歡快的紅鯉搖頭擺尾,這裡俨然成了魚兒自由嬉戲的天堂。湖光潋滟傾訴着遠古的遐思,踏波縱橫的錢王,大公天下,納土歸宋,救濟蒼生。岸邊散落着石凳木椅,身着袈裟布鞋的僧侶,衣襟中袖藏着雷峰塔檀木的煙香,悠閑的發呆,自在的消磨着傍晚的時光,遊弋在芸芸衆生的國度裡。七尺六寸的慵懶的大鐘猛然震響,一百單八聲的佛音響徹在南屏的山坳,傳播到西子湖的平疇,在寶石山的窟臼中激蕩起共鳴的禅音,缭繞在三吳都會的杭城,送來蒼茫和古老的歎息。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夜幕霓虹,懷抱琵琶的江南歌女,燈籠作伴,端坐船頭,淺唱低吟,盡是細碎的吳侬軟語,婉約凄美,不斷演繹着生命的橋段,羽衣仙子翩翩起舞,重現盛唐的繁榮,大宋的風騷。臨時起意,便踩着單車拐進斑駁陸離的條石的小巷,就看到那座安靜的小樓被綠色的植被掩蓋,頗有居家的味道,頓時發現一處鬧中取靜的理想去處。推門而入,伴随着清脆的風鈴聲,就看到一張古樸的八仙桌坐于大堂中,旁邊牆壁上挂着一台供客人免費上網的電腦,古今融合,卻并不感到突兀。提着沉重的行李爬到房間,一邊使勁呼吸着這些仿古床架、書桌、床頭凳帶來的古樸氣息,一邊驚歎這江南水鄉小家碧玉式的房間會如此的“秀氣”,綠色的枝藤悄悄地爬上了露天的陽台,讓人瞬間投入了大自然的懷抱。
白牆黛瓦,竹影婆娑,現代中式風格的建築和庭院,散發着古色古香的韻味。用玻璃圍起來的公共休憩室裡,印象派的肖像壁畫,褐色的沙發,垂直的吊燈,簡約透明的茶幾上擺放着健康樹和幾盆白色的矢車菊。惬意的院子裡,三三兩兩的青年在這裡看書品茗,抑或到中庭的古樹下,碩大的芭蕉葉旁,在各種盆栽的簇擁下,鄰坐在藤椅上,同飲摩卡,閑談人生。也可以邀約二三好友打打台球,娴靜惬意,好不自在。這裡是人們休憩的驿站,更是靈魂的寄托和心靈的歸宿。小餐廳一角的黑闆上用漢語和英文寫着許多便民信息以供旅行者參閱,用石頭砌成的方鼎水池裡流出淩冽的汩汩清水,書吧的書架上,泛黃的書頁見證着曆史變遷的光輝歲月,幾本雜志仍舊散發着陣陣書香。牆上留下了旅人的塗鴉,筆記本裡記錄着過客的随筆,曆史的沉澱感和厚重感油然而生。不時還有很多青年老外入駐,寬闊的肩膀,高聳的鼻梁,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語,這座小樓頓時成為一個小小的地球村,連通着整個世界。再向西尋徑而去,南宋禦街與清河坊街相交,石徑小道,木蘭樓閣,陽光流過的屋檐沉穩而持重,悠閑自在的人們享受着閑暇的時光,笃定悠閑,寵辱偕忘,仔細體味着精緻的生活。如果說周遭的每個角落都依然充斥着市井俗氣,那西湖邊響起迪斯科的酒吧和龍井茶屋、星巴克咖啡館、藝術書店畫廊,就帶有點兒不食人間煙火的藝術清高感了。
西湖的碧水,柔柔地描畫着山巒翠影;西湖的垂柳,柔柔地纏繞着碧玉明鏡;西湖的細雨,柔柔的如薄羽輕紗,凝結着哀愁的故事,凄美的傳說,曲折的曆史。蘇小小挽一襟荷香,低吟淺唱,從西泠橋畔款款而來。“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骢馬,何處結同心,西泠松柏下。”婉麗的容顔帶着憂傷,心儀的阮郎,隻能成為她生命裡的過客,在菀菀黃柳絲下,她将唯一的心事埋葬。最終歌斷芳魂去,風過塵香散。對岸傳來高亢的歌聲“怒發沖冠,憑欄處,潇潇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的碧血丹心,盡忠保國,在滿江紅裡的慷慨激昂聲中,被人們千古傳誦。“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将心情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對國家前途的隐憂,壯志未酬的郁悶,如今已是青山埋忠骨。萬松書院裡傳來祝英台和梁山伯朗朗的書聲,長橋之上,有他們十八相送的背影,今生雖然不能舉案齊眉,形影相随,死後也要同穴化蝶飛。陶師兒與王宣教也在這裡演繹着凄美的愛情故事,終在荷池雙雙殉情。美麗的西湖曾引來無數墨客騷人,唐代以來,名臣李泌、詩人白居易、文學家蘇東坡在此為官;北宋詩人林逋在此隐居,植梅放鶴,有“梅妻鶴子”之說;濟颠在此修行,除病救災,懲惡揚善。範希文荒政三策,以成民利。子久潛心作畫,終成巨擘。張蒼水英勇抗清,留下铮铮鐵骨。一代豪商胡雪岩誠信立身,功成名就,浮華一生。太炎先生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志終不屈撓。鑒湖女俠投身革命,壯烈成仁,埋骨西泠,留下“秋風秋雨愁煞人”的絕筆。行走在錢塘湖畔,就是行走在天堂裡。典型的江南水鄉,正是“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被這樣的氣候滋養千年的杭城人,造就了溫和的性格,清秀的外表。沒有煙油的熏氣,簡單的食材處理,張生記的西湖醋魚,一盅肥而不膩的東坡肉,樓外樓清香甘美的龍井蝦仁,薄如蟬翼的幹炸響鈴,就展現在食客的眼前,伴随着叫花童子雞的香氣撲面而來,小饕們慕名而來,接踵而至,細細品味着這清淡雅緻的杭幫菜,令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餘秋雨先生在《西湖夢》中說:“西湖的盛大,歸攏來說,在于它是極複雜的中國文化人格的集合體。” 抽象而虛幻的西湖,盛大然而缥缈。數千年來,文化人格的日趨黯淡和沒落,給人極其強烈的疏離感。西湖,有着少女般的魅力,她不像雍容華貴的婦人,沒有淩人的富豪氣派;她不像名門淑女難于親近,像當年浣紗于清流的西施,清麗脫俗。不過就剩下它與衆不同而孑然獨有的曆史文化和現代文明了,在都市的水泥森林裡烙下日新月異的高速現代化發展進程也抹不去的時代烙印,伴随着民衆的嘉言懿行,在文人墨客的情愫中層層渲染,一如幽幽的情思,如煙如夢……憶江南,最憶是杭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