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從小聽話的女孩,當了媽媽後面對孩子的“不聽話”,将會有怎樣的碰撞呢?
本文我在2022年6月接受母愛書院正文老師采訪的談訪談錄,願你在故事中有所啟發。
【母 愛 故 事】
大家好,我叫劉栩旗,我是一名心理咨詢師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導師,也是P.E.T.父母效能理念的踐行者和認證導師。同時我也是兩個男孩的媽媽,大的今年11歲小的5歲。
我曾經在外企工作過11年,自從2006年走進華師大學習心理學,就走上了不斷學習、實踐和分享的成長之路。這期間我做過3年職場媽媽、5年全職媽媽,後來就邊帶孩子邊學習成長,慢慢把興趣愛好變成了事業。
目前我主要帶領家長和孩子的一些活動,關于内驅力、幸福力和夢想方面的讀書會、訓練營和工作坊,有時也會去學校給一些家長做講座,或者給學生帶一些心理活動課,有時也做一些個案輔導。
01
MOTHER
「 故事一 :曾經引以為豪的”聽話懂事“,也在緊緊束縛着我」
說起聽話,其實我以前對這個詞特别敏感。我生長在農村,有兩個哥哥,從小是一個聽話懂事的乖乖女,身邊的人也都這麼評價我,我甚至還一度引以為豪,覺得我很優秀。
記得我媽有次提起她說:綠葉紅棗,各人誇各人家的小孩好。
村裡有個爸爸聽了竟然說:我就不這麼認為,我覺得我家倆孩子還不如你家一個。
小時候有個鄰居家的女孩比我小一歲,她出去時隻要說是去找我玩,她爸就會放心,知道跟我不會學壞。那個時候的我聽話懂事,學習又好,可以說是“别人家的孩子”,然而被比較時我也會感到不舒服,我擔心那個被比較的孩子會不會怨我不喜歡我,甚至不跟我玩了,所以,那時的我也特别不希望大人拿我來比較他們家的孩子。
然而,長大後我卻被這個“聽話”一直緊緊束縛着,小時候聽家人的話,長大了聽老師的話,工作了聽領導的話。而且特别在意身邊的人,如果有誰不開心特别是親近的人,我首先想到的是不是自己哪裡沒做好。
也就是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感受,活在别人的目光裡,不管做人還是做事我都特别小心翼翼。第一份工作時我的領導就說我,聲音再響一點膽子再大一點我的機會會更好。第二份工作來到上海,領導也說我安排給我的事都會比較放心,但是不會突破,還說我太在意關系了。
我提起以前領導的那句話,他就說你要不成長再過五年你還是這老樣子。他說的一點沒錯,回頭想想如果我沒有走進心理學領域,沒有學習成長,我還是原來的樣子。擔心别人說自己不好,看别人的臉色生活,活得很壓抑。想起孔子說的濫好人,我以前就是那種濫好人,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不會拒絕别人。
02
MOTHER
「 故事二 :面對孩子的”不聽話“,我失去了控制」
從小聽話的我做了媽媽後,特别不希望孩子像自己一樣被“聽話”束縛。
我希望孩子們能夠做自己,有自己的主見,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因此我給孩子很大的自由度,然而當孩子的行為不合我意時,我會感到孩子得寸進尺,便會非常生氣。心想平時對你這麼大空間,你怎麼得寸進尺,潛台詞其實就是認為孩子不聽話。
記得在大兒子三年級的時候,有天晚上,也是夏天。晚飯後我看到小兒子在沙發墊上睡着了,我很開心地想着趁他睡覺趕緊去洗碗。
就在那時,大兒子故意跑到沙發上跳,邊跳邊對弟弟大聲說:啊,我起這麼早都沒睡,你就睡覺啦!
我聽了就很生氣,讓他去小房間去他不肯,這時我感到火氣瞬間竄上來,一把勾住他的脖子把他拉到小房間。他有些情緒我也顧不上,因為我還在氣頭上。然後我就打算把小兒子抱回房間睡,結果小兒子不肯,我又擔心把他弄醒,就随他在沙發上,然後去洗碗了。
後來我看到大兒子在沙發上安靜地看書,小兒子在下面的沙發墊上睡得很香,那個畫面很溫馨的。我開始邊洗碗邊反思,我剛才為什麼發那麼大的火呢?
其實是我擔心小兒子睡覺被大兒子打擾,擔心自己洗碗被小兒子打擾,就想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來,隻看到自己的需求,沒有考慮到孩子。
如果當時我沒有被自己的情緒帶走,就會看到大兒子看到弟弟睡覺其實是有些無聊,他希望弟弟跟他一起玩。如果從這個點入手,我就會先理解他,跟他好好溝通,引導他說弟弟困了叫醒他也玩不了還會吵,不如讓他先睡會。
那樣我就不會發那麼大火,經過洗碗過程的反思後我就去跟大兒子道歉。我說剛才去太急了弄疼你了吧,我向你道歉,他生氣地說:誰讓你那麼用力了!
我說:是呀,我剛才急着想去洗碗看到你影響弟弟,我很擔心他會醒了哭鬧。
後來我還和他說到,我就是一個普通的媽媽,也會有做不好的時候,我也在學習做更好的媽媽,你9歲我也是9歲的媽媽。他驚訝地說:你怎麼是9歲的媽媽?
我說是呀,有了你我才成了媽媽,以前我也不是呀。他聽了笑起來也不生氣了,說要給他多看動畫作為補償,我說沒問題。
其實,大兒子3歲前是公公婆婆在這邊幫忙帶的,後來因為婆婆身體不太好就都回老家了。
2018年開始我們就自己帶孩子,那段時間先生還經常出差,對我也是最有挑戰的的時期,所以弟弟睡覺的時間對我來說很珍貴,可以做我的事了。
看似孩子的問題,其實背後還是我自己的問題,處于疲憊的狀态中,遇到孩子的一點不配合就容易發火。
03
MOTHER
「 故事三 :我的聽話來自對媽媽的恐懼」
接下來說說我和我媽媽的故事,我有兩個哥哥,其實我爸媽都是很開明的,很多人家都拿我家作為榜樣,爸媽也沒有打罵過我們,我從記事起就和他們無話不談。
可是小時候我卻很怕我媽,她嗓門比較大,不需要批評就把我震懾到了。還有我二哥可能會調皮一些,我媽批評他時就把我吓到了,作為家裡最小的孩子,我就學會察言觀色形成了讨好的模式。
記得我家小兒子出生時我媽在這邊幫忙照顧我,有天她抱着小兒子對他說:“長大聽話哈,像你媽媽一樣。”
我當時聽了很不舒服,有種刺痛感,原來我對“聽話”這個詞還這麼敏感。現在在外面,每當聽到孩子大哭,大人在要求孩子聽話時我都感到很反感,特别是有的大人對孩子說:不聽話我就不理你了!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後來,我經常在我媽打電話或者通視頻的時候,當她意見不一緻時,我就故意調侃說,我不聽話了是吧,她就在那邊笑。
04
MOTHER
「 故事四 :針對”不聽話“,我和我媽的一次”激烈“對話」
去年暑假,我和我媽針對“聽話”這件事有了一次激烈的對話。當時她和我爸回老家了,平時是在幫我大哥帶孩子,我侄女跟我家小兒子差不多大。
那天一接通電話我媽就說,我侄女問她什麼時候回去,她對我侄女說:你聽話不?聽話我就回去。
我當時一聽就有些激動,我想關于”聽話“這件事,我得跟她好好掰扯掰扯。于是我就說:你這麼說不就是逼着人家說聽話嗎?人家想讓你回去,不說聽話你就不回去!
我媽說:怎麼了,那你說聽話不是好事了?
我說:本來就不是好事,你看以後聽話的事都讓機器人做了,最重要的是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我媽說:那有時候讓他幹嘛不幹嘛怎麼辦?
我說:那你就是論事,别動不動拿聽話不聽話說事。
後來我們還談了很多,整個過程我還是半認真半調侃的氣氛,我感到我媽應該聽進去一些。
前兩天通視頻,我媽說她現在經常聽收音機上的心理節目,還說我爸告訴她我現在也在做這樣開導人的事,我也順便跟她分享了我接觸的一些案例。
【學習成長讓我不斷突破,有意識地”不聽話“】
關于聽話,我感到自己還在不斷突破中,以前聽到一些不同的觀點,我第一反應就是算了吧,說也沒用,就壓抑了自己的真實想法。現在我選擇說出來,哪怕會發生沖突,在沖突中也在彼此深入了解,在沖突中成長。我從小是特别害怕沖突的,不敢表達自己,不敢拒絕别人。
後來也是在學習成長過程中,我的内在力量不斷提升,開始有勇氣表達自己、拒絕别人。大概學習心理學三年後,身邊很多人說我變了,我自己也感到變了,以前是别人眼中的樂天派,漸漸更多是發自内心的内外一緻的快樂。
陪伴孩子的這些年我深感育兒就是育己,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不斷向内看,梳理自己的成長經曆,跟父母和解,跟過去和解。
盡管我一直為我的父母感到自豪,他們依然也有他們的局限,在成長中也會給我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我知道他們是無意的。
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學習成長讓我看到真實而完整的父母,也看見一個真實的自己,面對自己的光明面和陰暗面,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讓我變得更加有力量。
【母 愛 心 聲】
作為一名青春期孩子媽媽,對同樣處于青春期孩子的家長,特别迎接中高考的家長。我想說,成長是一輩子的事,一次考試不能定終身,做好最好的期盼和最壞的打算,力所能及地支持孩子,首先讓自己放松,做滋養自己的事,當我們處于放松的狀态時孩子才容易放松,發揮出更好的水平。
還有,當我們跟孩子發生沖突的時候,記得及時跟孩子複盤,讓孩子看到哪些是我們的部分,哪些是孩子的部分,看見我們跟孩子不同的情緒和需求,跟孩子核對。如果我們有做得不到位的,真誠地向孩子道歉,讓孩子看到一個真實而坦誠的父母,也是給孩子做示範如何處理沖突和面對錯誤。
青春期對孩子和家長都是一個考驗,孩子開始挑戰我們是孩子長大的體現,他們隻有通過挑戰父母獲得自我感,才有力量面對未來的各種困難和挑戰。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應該擁抱挑戰。同時我們需要不斷學習成長,從而更智慧地應對挑戰,更好地陪伴孩子度過青春期。
青春期成長手冊
最後也推薦一本書,名字叫《解碼青春期》,這是一本幫助我們洞悉青少年的心理和行為,從而對孩子進行有效引導的實用手冊。
作者提出“青春期的孩子,比他們看起來更需要父母的支持!”
願我們都能夠成為孩子有力的後盾,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走向成熟!擁抱未來!
作者:劉栩旗 兩個男孩的媽媽,專注于親子溝通、兒童青少年内在動力培養研究與實踐,和孩子一起提升内驅力、幸福力和夢想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