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說:“人生為何不快樂,隻因未讀蘇東坡”。對于蘇東坡大家都很熟悉,詩、詞、散文、書法、繪畫樣樣精通。除此之外,他帶給人們更多的是人在低谷時的坦然心境,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态度,如果你對蘇東坡也很好奇,就讓我們一起到北宋來探尋吧。
蘇東坡,名蘇轼,北宋的文學家。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享有“一門三學士”之譽,唐宋八大家占了其三。從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習氛圍,造就了他開朗樂觀的性格。
1057年,21歲的蘇轼中了進士,懷揣着夢想來到京城任職,看着繁華的夜景,蘇東坡既興奮又期待,堅定的雙眼閃耀着光芒。這是他人生的新起點,新舞台,此生一定要盡畢生所學,施展他的理想與抱負。
可美好總是那麼的短暫。短短幾年,母親、妻子、父親的相繼離世,使這個積極樂觀的青年備受打擊,心仿佛被掏空了。
逝者已矣,生活還要繼續。服喪期滿,蘇轼剛迎娶了發妻王弗的堂妹王閏之,就接到了朝廷的任命,匆匆地返回京師上任。
但官場的形式瞬息萬變,如今的朝堂兩種政見不合的争鬥,已悄悄形成。
天性率直的蘇轼不贊同激進的王安石,多次谏言新法的弊端。拉開了與王安石對立的序幕,同時也開啟了他颠沛流離的貶谪之路。
熙甯四年(1071年),蘇轼被任命為杭州通判。
遠離朝堂的紛争,蘇轼來到杭州,欣賞着江南的美景,品嘗着精緻的美食,寄情于山水之間,蘇轼的生活肆意灑脫。
當時的西湖雜草叢生,淤泥堆積。蘇東坡指揮20萬人開挖,并把淤泥與雜草堆築成一條長堤,縱跨西湖南北,把西湖分成一大一小2個部分。堤兩邊大批的花草與楊柳,為西湖增添了一道靓麗的風景線,這個美景被稱為“蘇堤春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的美也留下了蘇轼絕美的詩句。
如果說杭州隻是蘇轼仕途不順的小插曲,接下來的黃州之貶,卻是蘇轼人生重要的轉折點。
元豐二年(1079年),蘇轼上任湖州知府後,寫了《湖州謝表》以謝皇恩,不料卻被新黨大做文章,說蘇轼諷刺朝廷,對皇帝不忠。緻使蘇轼在禦史台被捕,并牽連數人,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烏台詩案”。
一邊新黨要對蘇轼置之死地,另一邊許多元老分分上書鼎力相救。最後因王安石的一句話:“安有聖世而殺才士呼?”,挽救了蘇轼的命,被貶黃州。
130天的牢獄生活讓蘇轼對朝廷心灰意冷,曾經的豪情消磨殆盡,這次的打擊也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
來到黃州,蘇轼十幾口人經常入不敷出,團練副使是個很低微的職務,蘇轼便向地方要了十幾畝荒地,開荒種田,自稱“東坡居士”。
蘇轼擔任總設計師,一家人共同建造了三間房屋,起名“雪堂”。
這裡沒有蘇轼,告别前塵往事,蘇東坡開啟了嶄新的生活。
此時的蘇東坡早已聲名遠播,經常有人慕名前來請教。蘇東坡熱情好客,雪堂也已成為他的待客之所。在這裡,飲茶暢聊,把酒高歌,吟詩作畫,好不快活。
雪堂帶給蘇東坡的快樂不僅如此,他還自主研發了“東坡肉”并為此寫了一篇《豬肉頌》。
在當時豬肉比較腥臊,價格便宜,隻有平民和下等人才吃豬肉。為了節省開支,蘇東坡就地取材,仔細琢磨,把“東坡肉”做的色香美味,肥而不膩,一時大家争相效仿。
“從此東坡肉”代代相傳。
除了這些愛好,蘇東坡還經常邀三兩好友,帶着小酒夜不歸宿。他最喜歡的地方就是江邊的赤壁山。登上赤壁,俯瞰這迷蒙的江面,胸中無限感慨,浩然之氣油然而生,吟出了千古絕唱: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
什麼樣的心胸才能寫出,如此大氣磅礴、氣勢豪邁的詩!
在這裡,蘇東坡成熟了,初來時的郁悶煙消雲散,現在的蘇東坡更加通透、豁達、樂觀、堅韌。
蘇東坡的後半生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即使曾經一度東山再起,也如昙花一現。
紹聖元年(1094年),蘇東坡貶至惠州擔任甯遠軍節度副使。
惠州在當時是荒涼偏僻之地,濕氣重。蘇東坡總是能在艱苦的環境發現驚喜。
他把羊脊骨架在火上翻滾着烤,佐料磨成粉撒在上面,脊骨被烤得滋滋地滴着油,看着讓人口水直流。大口撕咬下去,真是太美味啦!
蘇東坡不僅是美食家,還是養生專家,考慮到燒烤比較油膩,飯後再來點水果解解膩。于是惠州的荔枝又出名了: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朝廷一看蘇東坡的小日子如此快活,再次下了貶谪的命令。
紹聖四年(1097年),蘇東坡被貶至儋州擔任瓊州别駕。
儋州,最遠的流放之地,蠻荒的蠻荒,也就是現在的海南。在當時,流放海南僅次于滿門抄斬。
此時62歲的蘇東坡已孑然一身,這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帶着一身疲憊來到了這片荒涼之地。
看着茫茫大海,蘇東坡回想這一生的貶谪之路,還是杭州最為惬意啊。如今垂老投荒,看樣子是沒有回去的希望了。蘇東坡把儋州作為他的第二故鄉:
“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閑暇時光,蘇東坡依舊寫詩作畫,交結朋友,忙着辦學堂。
海南在大宋建朝至今沒出過一個進士,蘇轼把中原文化帶到這裡,宛若璀璨的光亮照進這片蠻荒之地。不久姜唐佐高中進士,蘇東坡題詩祝賀:
“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
可以說沒有蘇東坡,就沒有儋州文化。
儋州是蘇東坡人生的最低谷,他總能化腐朽為神奇。隻是惡劣的環境,讓蘇東坡的身體每況愈下。
離開儋州,蘇東坡先後被調任廉州、舒州、永州。
元符三年(1100年)大赦天下,蘇東坡獲準随便居住,可此時的他病情越來越重,返途中,已無法起床,也不能吞咽。最終在1101年8月24日,蘇東坡于常州病逝。
蘇東坡的一生坎坷多難,才華橫溢卻屢遭貶谪。在認清現實後,蘇東坡沒有自暴自棄,積極面對,努力改變,生活的苦難打擊了他卻也成就了他。蘇東坡這份堅強樂觀的心态,和豁達開朗的性格鑄就了他多姿多彩的生活,也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财富。
人生為何不快樂,隻因未讀蘇東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