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凡是學習成績好而且穩定的孩子,都是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哪些呢?如何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呢?今天把做的教培總結出的經驗給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這方面困擾的家長朋友們,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凡是學習成績好而且穩定的孩子,都是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哪些呢?如何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呢?今天把做的教培總結出的經驗給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這方面困擾的家長朋友們。
如何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能讓我們的學校效率翻倍,所以好習慣比學習時間的長短更重要。下面是一些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方法和建議,希望這些能讓孩子學習更高效。
1、好的習慣有哪些
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上課注意集中聽講的習慣、課後及時回歸教材的習慣、定期複習的習慣、規範化書寫的習慣、規範化答題的習慣、勞逸結合的習慣、保證睡眠的習慣、規範錯題本的習慣、獨立自主學習的習慣、自主查缺補漏的習慣等。每一項習慣的養成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都需要長時間的養成過程。
2、樹立目标
有了努力的目标,學生才會有努力學習的動力和方向,學生一旦确立目标之後,一定會朝着這個目标努力前行的。沒有目标的學生則每天漫無目的地學習,不知道學習是為了什麼,也就缺少了動力,也就沒有學習的效率,那何談習慣的養成?
3、立即開始
确立目标後,應該馬上采取行動。光靠空想是不可能實現目的和達到效果的,所以有了目标之後必須馬上行動,不要天天在家空想。沒有行動,哪來好的結果。
4、持之以恒
開始行動之後,我們還要堅持下去。持之以恒的行動,才能有靜待花開的結果。堅持到底才能取得勝利,在學習上也是如此。科學研究得出的結論是養成一種習隻需要27天,這是針對外國人來說的,對于中國人(智商全球最高的人種)來說,最少要堅持90天以上才行。
5、老師引導
學生行動和學習方法正确與否,也是關鍵。如果學生從一開始就錯了,那麼再怎麼努力也不會有好的成績,學生就會産生氣餒和懈怠,而且還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所以一定要有好的老師對學生進行正确地引導,讓學生按照正确的方式和方向去努力,才會産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學業生才會更加堅定前進的信心。
6、家長監督
高中生自控能力還比較弱,所以在學生努力過程中,一定要有家長在旁邊提醒和監督,确保學生能夠按最初的方向去堅持,并且達到每天要達到的效果,打了折扣的行動還不如不行動。(提醒不是頻繁地沒完沒了地唠叨)。
7、自我調整
當學生自己發現或是自己顯現出來前進的方向或是方法有誤的時候,學生一定要學會及時地調整,不能還是一如既往地堅持錯誤的行為,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就是這個意思。這樣才能避免在錯誤的道路上越滑越遠。
8、必須有計劃。
在開始行動前,一定要給自己定立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每天都要有學習計劃,然後雷達打不動地按照計劃去執行,保質保量地完成學習計劃,這樣才會每天都有所收獲,日積月累後,才能有大的進步和提升,才會讓學生越來越有信心,越來越有動力,從而在未來高考的時候取得好的成績。
總之,良好的學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絕不是學生一個人就能獨立完成的,它需要老師和家長的支持和指導,更需要學生堅持不懈地努力,這樣才會養成良好的學習慣,用慣性去學習,學生會發現學習越來越輕松,考試成績也會越來越高。
父母應該怎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呢?
第一、重在預防,父母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的習慣培養要順其自然,小孩子有一些壞習慣是很正常的,隻有長大了,就會變好的。因此,當孩子出現壞習慣的時候,家長就報無所謂的态度,結果,當孩子的壞習慣形成後,父母要想糾正時,問題可就沒有那麼簡單了。實際上,什麼事情都是重在預防,如果你在孩子年幼的時候能夠有意識地進行引導,讓孩子從小就養成良好的習慣,那麼,就不用在孩子染上壞習慣的時候而煩惱。
第二、不斷強調,父母要有意識地提高孩子對好習慣的認知。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責任在于父母。孩子在年幼的時候,對于好習慣、壞習慣是沒有概念的,這就需要父母在有意識地引導過程中,不斷地向孩子強調好習慣的重要性。如果孩子缺乏對好習慣的認知,他就有可能在家長提醒的時候注意一下,家長不提醒,問題就又出現了。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孩子的壞習慣總是無法糾正的原因。隻有孩子深深地意識到好習慣的重要性,孩子才會主動地強化這種良好的習慣,避免出現與此不相符合的壞習慣。
第三、榜樣示範,父母要用自己的好習慣去感染孩子。每個孩子具有模仿心理,隻要身邊的人和事物引起他的好奇心,他都會去模仿。模仿本身是孩子的一種學習方式,但是,如果被模仿的對象具有壞習慣,那麼,孩子就會不知不覺地沾染上壞習慣。比如,孩子的奶奶總是喜歡喋喋不休地數落他人,孩子也會養成挑剔的壞習慣;孩子的父親是個随手亂扔東西的人,孩子也會學會随手扔東西。因此,父母應當經常在行為舉止談吐等方面給孩子一個最好的榜樣,講話時要注意禮貌、舉止要文雅、表現出高尚的情操、道德行為和良好的習慣,如果能夠經常這樣以身作則,這種長期熏陶的結果,孩子必然可以在無形中潛移默化,得到最佳的教養,通過日積月累,讓孩子的良好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形成。
第四、抓住關鍵期,輕松預防孩子出現壞習慣。當孩子剛出現一些壞習慣的時候,許多父母不僅不進行教育,反而引以為傲,這使孩子誤以為,自己的行為是正确的,從而使壞習慣越來越牢固。比如,當孩子剛學會罵人的時候,許多父母都覺得很好玩,高興地說:“我兒子也會罵人了!”有些父母甚至引導孩子罵人,“誰欺負你,你就罵他!”這樣,孩子罵人的壞習慣就越來越嚴重,發展下去就會造成不可估計的後果。研究發現,孩子習慣的養成有一個關鍵期的問題。幼兒園和小學是培養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的關鍵期,而到了中學,就是改造習慣了。因此,父母一定要注重在關鍵期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第五、淡化批評,父母要學會寬容對待孩子的壞習慣。有些不良習慣的形成,并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孩子在特定的情形下,出于本能反映,“被迫”形成的。比如,一位孩子由于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媽媽發現後責問他:“杯子是不是你打碎的?”孩子往往會撒謊說:“不是我,是剛剛小貓跳上桌子打碎的!”盡管這是一種撒謊,但是,這種出于孩子的本能反映,他是為了避免媽媽的責罵。一旦孩子出現壞習慣,父母們總是習慣于批評孩子。許多父母錯誤地認為,批評就是教育。
實際上,批評隻是教育的一種方式,而且,它是一種消極的教育方式。孩子之所以不斷出現這種不良行為,是因為得到了他人的反應。有些孩子形成壞習慣的原因就是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即使被父母責罵,他也會覺得受到了重視。在他眼裡,父母的責罵就是一種獎勵,而他的做法就是為了這種獎賞。父母越是責罵,孩子的壞習慣就越得到了強化,以至于越來越嚴重。如果成人對此保持沉默,孩子在這種不良行為中無法獲得反應,他們自然會停止自己的行為。
第六、學會暗示,避免糾正壞習慣過程中的親子沖突。要想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必然會引起孩子的反抗。怎樣避免産生親子沖突呢?父母要在教育的過程中使用暗示的方法,于無聲無息中進行教育。比如,周末的晚上,兒子強強的表弟軍軍來了,兩個人一直在房間裡大吵大鬧,媽媽勸他們小聲點,不要影響其他人休息,但是,他們卻還是照舊。時間越來越晚,快9點的時候,媽媽一言不發地走進強強的房間,幫他們把床整理好,把被子攤開;爸爸則關掉了客廳的電視和燈。爸爸和媽媽都走進了自己的房間。強強和軍軍才意識到自己太“鬧”了,于是伸了伸舌頭,趕緊到洗手間洗漱後上床睡覺。這種暗示既可以委婉地提醒孩子要改正自己的壞習慣,同時,又使孩子主動産生糾正壞習慣的想法,把改造教育上升到了自我教育的境界,效果就會比較好。
第七、持之以恒,父母要不斷地引導孩子養成好習慣,糾正壞習慣。美國研究發現,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也就是說,教育孩子養成一種好習慣至少要21天的時間。但是,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一種壞習慣,要糾正孩子的這種壞習慣,需要花費的時候卻比21天要更多。這就要求父母在糾正孩子壞習慣的過程中要有毅力,隻要父母堅持不斷地培養孩子的好習慣,糾正孩子的壞習慣,你的孩子就會養成好習慣的。
來源:中考網整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