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孩子倒數第一怎麼和孩子溝通

孩子倒數第一怎麼和孩子溝通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0-13 22:30:07

孩子倒數第一怎麼和孩子溝通(最不安分的娃成就)1

寫在前面

第一次見到陸老師是在銘初即将舉行博覽會的前一周。當時我們正覺得納悶,在一個幼兒園的空間裡,如何舉行一場博覽會?

陸老師帶着我們參觀已經規劃好的各個展位,以及即将展出的内容:由老師們和專業空間設計師共同設計和搭建的每個展位的空間布置。

那時我們才終于對這個“幼兒園裡的博覽會”有了一點點認知,它像是一個美輪美奂的藝術展,但也是一個家長和孩子可以與老師們互動的空間,某種程度上,它還像個集市,因為還可以在這裡品嘗到園裡老師親手烹饪的各種小吃。

孩子倒數第一怎麼和孩子溝通(最不安分的娃成就)2

孩子倒數第一怎麼和孩子溝通(最不安分的娃成就)3

當我們在這三天的博覽會裡,親眼見到老師、家長、孩子在這個空間樂而忘返和開懷大笑的樣子後,便迫不及待地跟陸老師說,能不能約談一下,為什麼要做這個博覽會,它的最初構想是什麼?為什麼它能呈現這麼多不同的元素又毫不違和?

博覽會後的第二天,我們終于可以在銘初某一個充滿禅意的房間裡,聽陸老師細說原由:“因為知道了銘初幼兒園,2020年秋天我從北京搬到了廣州,成為了這裡的家長。”

這一位因孩子而跨進教育的家長,在銘初的1年半裡,她讓孩子換了三次班,自己也在這裡策劃了四件事,她說:“孩子成了這裡‘最不安分’的娃,我成了這裡‘最愛搞事’的家長。”

(以下為第一人稱叙述)

01從藝術界誤入教育界被銘初的多樣和包容所吸引

說來也是巧合,銘初幼兒園讓我有了第一次深刻印象的也是一次藝術展。和其他幼兒園的開放日或成果展不一樣,他們沒有把各種教育理念簡化成一個個工具地羅列出來,引導你去做擇校的決定,而是讓我看到了這個學校的思辨性。

銘初會邀請大家共同思考什麼是生命中幼兒階段的教育,讓我看到了“意識”在這個學校被重視的程度。展覽裡也沒有什麼視覺上的刻意“裝飾”,反而是由其日常的環境傳達出一個足夠精緻的内容與美學結合的空間。

孩子倒數第一怎麼和孩子溝通(最不安分的娃成就)4

△ 《行向未知,走向夢想》展覽現場

經過那一次的觀展,加上我個人的機緣巧合,便決定從北京搬到廣州,讓孩子到銘初幼兒園上學,成為了這裡的家長。

在陪孩子上學的日子裡,我得以更近距離地觀察這個學校,也逐漸參與其中并被深深吸引。

我發現,銘初幼兒園更像是一個以教育為媒介,向外界做意識傳播和價值導向傳遞的公共空間,他們也對這個空間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定義,叫做“銘初新群落”,這跟我過去在當代藝術領域處理的議題有着某種巧妙的異曲同工之處。

孩子倒數第一怎麼和孩子溝通(最不安分的娃成就)5

△ 銘初新群落《咩嘢》藝術教育項目

我觀察到,因為有着足夠的開放性和包容性,這個空間吸引了越來越多同頻的人,比如像我這樣的家長“自來粉”,逐漸地成為了合作夥伴。

他們允許并鼓勵我們把來自不同領域的有意思的人拉進來,在交流中碰撞出好玩的新想法。于是,便有了去年10月開始至今的一系列展覽:《我們有問題》、《馮峰:鴨兔爸爸》、《121個個展》。如果說讓我來回答為什麼會有今天的博覽會,我想,過去的這一系列展覽就是它萌生的雛形。

孩子倒數第一怎麼和孩子溝通(最不安分的娃成就)6

△《我們有問題》展覽現場

孩子倒數第一怎麼和孩子溝通(最不安分的娃成就)7

△《馮峰:鴨兔爸爸》展覽現場

孩子倒數第一怎麼和孩子溝通(最不安分的娃成就)8

△《121個個展》展覽現場

02在孩子換了三次班後我想到了可以做“另類折騰”的可能性

在過去的一年半裡,我讓自家的孩子換了三次班,體驗了四個截然不同的集體。

包括我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都在問我,是什麼讓我不斷地讓孩子換班,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不好的事情呢?還真沒有,相反,每一次“揮别“都很美好,所以我的回答基本都“甩鍋”給幼兒園,是他們給了我選擇的權利。

孩子倒數第一怎麼和孩子溝通(最不安分的娃成就)9

△ 鲸魚家孩子們參照水果作畫

從孩子一開始進入的溫暖細膩的“鲸魚家”(這裡的班級大多以“家”為名)到“放飛自我”的“什麼家”,然後走進了以社會為學校的無邊界實驗班“初新班”,到現在由老師自主創立的注重本土生活教育的“青松家”。我感覺自己在以一種“激進”的方式回應這個學校的“先進”。

孩子倒數第一怎麼和孩子溝通(最不安分的娃成就)10

△ 初新班在火爐山

那會不會讓孩子無所适從?沒有安全感,穩定感?——這是我遇到的第二個高頻問題。

實話說,我發現在這裡,給予孩子穩定和安全感受的其實不是某個“班”,而是來自這個學校,或者更準确地說,是這個群落。這裡似乎總是有一種溫潤又靈動的氣氛,經常人來人往,但遇見的每個人都很熟悉,很可靠,加上全園參加的活動很頻繁,班與班的共學、出遊等集體時間很多,這無形中給了孩子一種打開的安全感。

孩子倒數第一怎麼和孩子溝通(最不安分的娃成就)11

△ 聖誕睡衣日現場

在這個基礎上去遊走于不同的小集體,孩子似乎産生了一種“連接能力”。不同于所謂的“交際”,它是一種無論處境如何,都可以通過與他人的溝通進行自我建構和升級的能力——而這恰恰回應了差異性的存在必要。

孩子倒數第一怎麼和孩子溝通(最不安分的娃成就)12

△ 老師們讨論課程主題

事實上,孩子的換班經曆跟學校内部系統的疊代是同步的。據我了解,這裡有一個很強同時也很平易近人的價值觀:成人之美。因此當這裡持續地允許不同的發聲并支持多元的教育主張時,所謂“創新”的出現就不再是偶然。

于是,便有老師提出了 “我能不能跟共同價值的老師合作開班?這個班課程、上課地點、放假安排甚至學費都不一樣,我們自己招生,可不可以?”。随着校方的“可以”,于是有了第一個自主運營的班級“彩虹家”。

孩子倒數第一怎麼和孩子溝通(最不安分的娃成就)13

△ 彩虹家 | 換個地方過生活

與此同時,校方還推出更多的政策去孵化和扶持新生的“自主運營”團隊,鼓勵家長選擇自己喜歡的主張,也鼓勵家長變換選擇,它打開了一個新的局面,讓差異共存,賦權給選擇,再而反向促進教育的生長,忽然好像有了一種百家争鳴百花齊放的感覺。

孩子倒數第一怎麼和孩子溝通(最不安分的娃成就)14

△ 木棉家孩子們在自然中創作

孩子倒數第一怎麼和孩子溝通(最不安分的娃成就)15

△ 海豚家 | 盼雨

孩子倒數第一怎麼和孩子溝通(最不安分的娃成就)16

△ 松鼠家 | 節氣山水

孩子倒數第一怎麼和孩子溝通(最不安分的娃成就)17

△ 初新班在東山口

當學校不再拿一個确定的體系、理論來招攬客戶,而是敞開自己的各種的産品,讓客戶變成了真正的用戶,去體驗也去檢驗,然後再去激發更好的産品的時候,是對雙方共同的挑戰,但也是邁向教育共同體和真正的家校共建的關鍵一步。那我們要怎麼把這個事情講清楚呢?于是,便有了辦博覽會的想法。

孩子倒數第一怎麼和孩子溝通(最不安分的娃成就)18

△ 銘初新博覽會備展現場

03為什麼是博覽會?它要如何呈現不同老師的教育主張?

想到博覽會這個詞,是緣于在我過去的工作中曾經曆過很多次當代藝術博覽會。

藝博會與慣常意義的産品展會不同,它更注重概念策劃、視覺與個體主張、研究成果的表達。所以很自然地,我會覺得可以用藝博會的方式來做“銘初新博覽會”,在我的經驗裡,這樣的形式非常适合讓不同的個體發聲,同時又能體現一個平台的力量。

孩子倒數第一怎麼和孩子溝通(最不安分的娃成就)19

△ 銘初新博覽會老師和孩子們歡樂互動

我們非常“正式”地開展了工作,首先成立了組委會,在校内發布了博覽會的舉辦和展位招募信息。博覽會的形式對老師們來說應該是相對陌生的,正如嘉宏在首次招募說明會中所描述的,我們讓老師們把這次博覽會看作一次大型的角色扮演遊戲,Ta們可以組隊扮演展商申請,因而我們越“正式”,遊戲便越逼真。

孩子倒數第一怎麼和孩子溝通(最不安分的娃成就)20

△ 老師和孩子們共同參與布展工作

遵從一切以自願為原則,發布之後其實我們心裡并沒有底,并不清楚到底會有多少回應。結果是讓人興奮的,我們收到了12份方案,加起來有30多個老師加入到這場未知的遊戲裡。

這裡面除了自主創立的木棉家、青松家,以及實驗班初新班外,原有的傳統班級獅子家、鲸魚家都提交了申請,此外還有跨文化中心、米花社、銘初個個達木偶劇團的公共項目以及老師的個人申請項目,包括讨論哲學的行為藝術和一個人主辦起的論壇。

孩子倒數第一怎麼和孩子溝通(最不安分的娃成就)21

△ 青松家和初新班的展會設計

過程中,我們召開了長達5小時的展商方案自述和評選會,邀請校内外的夥伴共同評分。方案确認後,組委會開始與展商進行密集的一對一讨論會,從空間方案、理念傳達到視覺輸出都緊密配合。老師們都非常高效,最終得以在五一假期間順利開幕。

孩子倒數第一怎麼和孩子溝通(最不安分的娃成就)22

△ 銘初新博覽會備展現場

04學校就是組委會?銘初新要透過博覽會呈現的理念

這時候我們又會遇到另一個提問,不管是這個博覽會甚至是學校的路徑,都是在展示和發展老師們的個體主張,那學校的角色在哪裡?銘初新群落又在呈現什麼呢?

在我看來,“煞有其事”地主辦一個這樣的博覽會這一事件本身就是銘初新的品牌的其中一個呈現。在執行這一事件的過程中,其“正式”的程度在很多人看來是沒有必要的。

孩子倒數第一怎麼和孩子溝通(最不安分的娃成就)23

△ 銘初新博覽會現場

這些“沒有必要”的事情包括與專業的視覺設計團隊一起工作,為博覽會做出專門的視覺系統以及衍生品,邀請專業的空間設計師為每一個展商設計具有各自風格的展位,給予展商們寬裕的預算去實現各自的表達,展場内設置專業的導覽系統等等。

正是這些“非必要”的元素在告訴大家,銘初新做的是什麼樣的教育——我們把它稱為“顆粒度更細的教育”。

孩子倒數第一怎麼和孩子溝通(最不安分的娃成就)24

△ 銘初新博覽會現場

隻有當我們以更細顆粒度的思維去觀察才能發現更多的教育細節,它們才得以被掌握,被處理、被呈現。也隻有這樣,才真正有機會去實現我們剛剛談到的差異性,也就是我們天天念叨的“因材施教”。

孩子倒數第一怎麼和孩子溝通(最不安分的娃成就)25

△ 銘初新博覽會現場

當然還有一個關鍵點,這也是在博覽會中我特别喜歡的一個小細節,在一些公共區域的牆面上,我們用“硬核”的方式呈現了銘初新的财務和運營數據。

這些數字其實并不是在強調打造面前的場域花了多少錢,而在于讓大家去看到這裡的錢是如何被使用的,并産生了什麼樣的結果。

孩子倒數第一怎麼和孩子溝通(最不安分的娃成就)26

△ 銘初新博會現場

因為如何“花錢”的底層邏輯恰恰是打造顆粒度更細的教育所存在的條件。作為辦學者、組織者,銘初新選擇“财務透明”是因為願意也能夠讓運作更加清晰明,選擇舉辦博覽會是因為願意也能夠讓老師呈現自己的教育主張。

這些都指向了辦學的初心:讓更多的孩子在這裡自然生長,讓更多的家長和老師在這裡互動和鍊接,從而産生更加多的創新的教育主張。

孩子倒數第一怎麼和孩子溝通(最不安分的娃成就)27

△ 銘初新博覽會現場

寫在最後

據陸老師介紹,這次博覽會還沒有結束的時候,他們已經計劃明年的第二屆了。

“如果說首屆像是銘初新教育的一次藝術行為,也是又一次跨出教育内圈走向公共的實踐。那麼對于第二屆的定位,我們認為會是一次更深入地走進社會的公共性博覽會,增加更多的跨界參與度。”她信心滿滿地說。

三天的博覽會,有近140組家庭來到現場,還有很多同行以及關心教育的跨界夥伴。據說還有家長朋友發布的短視頻在平台上超過了百萬的觀看量。更有趣的是電梯間裡聽到不少家長在分享各自對“展商”們的看法,展開要讓孩子去哪個家的據理力争。

“很多人問我,你們這次是不是為了招生,我通常會半開玩笑地說我們其實是在招家長。”在陸老師看來,銘初新确實希望在這個群落裡,有更多價值取向相似的成人融入,相互成就對方之美。

正如她和銘初新的所有人所希望的:家長們除了可以為孩子在這裡而高興,也可以為自己在這裡而高興,當更多的人被這個地方感動,這裡就成了更好的地方。

精彩内容:中學生如何既得到人文關懷,又得到興趣深挖和專業探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