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玉雕大師全部作品

玉雕大師全部作品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6 00:09:58

玉雕大師全部作品(三十歲轉行終成玉雕大師)1

如何将一塊璞玉雕刻成藝術珍品,張炳光浸淫其中30餘年。在他和弟子們的巧手下,哪怕是一塊邊角料也能起死回生。花甲之年,他決定把雕刻台搬到網上,讓更多人一起見證奇迹。

01

“起死回生”

張炳光和兩位合夥人圍聚着新買的翡翠料。這是一塊不大的片料,呈梯形狀,厚約五公分,表面翠綠,質地細膩。用行話來說,“色”和“種”都不錯。他們共同出資300萬買下,準備做成飾品售賣。

滿懷期待地切開,三人驚住了:翡翠内部浮着大團大團的白色絮狀物。這是質地不夠緊密,内部出現縫隙導緻的,行内稱為“棉絮”。棉絮越多,翡翠的品質通常就越差。三人估計,按原計劃做成手镯出售,隻能賣100萬元左右。

兩位合夥人都很失望,很快把這塊翡翠料抛在了腦後。張炳光卻放不下,有空就摩挲着玉料思量。最後他決定,把材料做成山水牌試試。“山水比較自由,可以想辦法去除‘棉絮’的影響。”

此時,張炳光浸淫翡翠雕刻已有近20年,獲過國家級金獎,前一年還被評為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他想,既然材料本身有缺陷,那就在工藝上下功夫,試試能否奏效。

從玉料中切出約6公分長、4.5公分寬的一塊,打胚、修整、調細節、收尾,玉牌正反兩面雕山水,兩側和上下雕梅蘭菊竹,圖案雅緻,精妙的工藝完全掩蓋住了“棉絮”,隻留下玉的翠綠澄澈。還在進行最後一步抛光工序,就有顧客以300萬元的價格定下了這件作品。一塊不夠優質的玉料,被張炳光的高超技藝盤活了。

12年前的這樁轶事,張炳光多次津津樂道地和人談起。此前,牌子在翡翠市場上并不流行,價格也較低。這塊山水牌面世後,市場上都在打聽是誰做的,帶動了一波翡翠牌風潮。

這樣“起死回生”的驚豔,如今經常可以在“經鼎玉文化”的抖音賬号上看到。張炳光1996年創辦工作室,從3個人發展到現在100多人的規模。2019年,工作室入駐抖音,以短視頻和直播呈現玉雕之美。

點贊數最高的一條視頻,記錄了一次令人驚歎的創意過程:做手镯後剩下一塊環牙料,左右一大一小兩片不規則形狀,中間細細的一條相連。這樣的邊角料通常是切開做成珠子、小擺件等,但左右兩片分别透出翠色和紫色,切開便破壞了雙色一體的美。

張炳光帶着工作室的弟子們仔細思索,從古典文學中找到了靈感:一艘細長的小舟,左側船頭一人醉卧,色呈淡紫,身旁立一盞燈,巧妙地利用了材料頂端的翠色。右邊較為寬厚的地方雕成烏篷,上立仙鶴,一人立右側船頭,衣袂翻飛。“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活現出蘇轼《後赤壁賦》的飄逸灑脫。

玉雕大師全部作品(三十歲轉行終成玉雕大師)2

圖 | “後赤壁賦”的創作過程

“做高端翡翠料,要心随物轉。”談起從事玉雕藝術的心得,張炳光興緻勃勃:高端料珍貴,要最大限度地留存和發揮材料本身的美,就要根據它的色、種、水、形狀等特點來設計;對于中低端料,要“物随心轉”,用新穎的創意和高超的工藝,充分發掘材料的每一點可取之處,賦予普通材料更高的藝術和文化價值。

寬敞明亮的工作室裡,50多位雕刻師、10多位設計師一人一張工作台、一盞燈,埋首于翠色世界。張炳光巡視其間,看弟子們操作,不時指點幾句。盡管擔任大量社會職務,事務繁多,但他仍每天到工作室,指導弟子,也親自雕刻。

每晚9點,處理完課徒、會客等事務的張炳光走進自己的工作間,在圓輪、釘頭、尖圓橄榄、斜棒等工具的環繞下,捧起一件翡翠料或是半成品,一點點打磨。這是他的熱愛和根基。

“我想幹到80歲。”頭發花白的張炳光笑起來,神情爽朗。

02

大師的成長

第一次接觸玉雕時,工藝大師已經近30歲了。

1962年,張炳光出生在廣東揭陽。當地工藝美術發達,張炳光的兩個哥哥都從事相關行業。高中畢業,18歲的張炳光也開始随嶺東國畫大師魏明亮學畫。

家中經濟緊張,學畫3年後,張炳光轉向壁畫、漆畫等實用性更強的領域,同時跟随老師做修補祠堂、民居等工作。潮汕地區重宗族,祠堂随處可見。改革開放收入增加後,當地人都熱衷于修複老舊的宗祠。

潮汕人對工藝的要求很高。修一棟建築,往往會找兩個工隊,一個做左邊,一個做右邊,讓他們比拼。有時兩隊水平相去甚遠,落後的隊會專門外聘手藝高超的工匠來幫忙,即使賠錢也在所不惜。

張炳光專事修補建築物表面原有的畫作,這是工匠中地位最高的,雇主都尊稱為“先生”。收入也不錯,上世紀80年代後期,張炳光每月大概能掙1000餘元,足以維持家庭開銷。

轉折發生在90年代初。一次聚會,張炳光學畫時的一位師兄說起自己正在從事玉雕,邀請師兄弟們到自己的工作室參觀。工作室位于陽美村附近,這裡後來被稱為“中國玉都”。

多年後回憶,張炳光還清晰地記得,剛走進陽美村,聽到機器磨玉那粗粝的聲音,他就喜歡上了。看到玉石在打磨下成為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張炳光當即決定,轉行投身玉雕。“修複建築物上的畫隻能按照原樣來,不能自由發揮,不像玉雕有創造性。而且建築物永遠在原地,玉雕卻能流通。”

張炳光拜師兄為師,開始從頭學習翡翠雕刻。學徒工錢低,即使師兄照顧他,收入也無法和從前相比。母親一度頗有微詞,嫌他放棄了收入豐厚的營生。幸而妻子很支持,自己從工廠攬活掙錢,讓張炳光安心學藝。

雖然張炳光紮實的美術功底令師兄對他相當看好,但“大齡”學藝,他絲毫不敢懈怠。白天和師兄學習,從基礎的牌子、簡單的造型開始做起。晚上回到住處,繼續研習自己買的李苦禅等大師的畫冊。周末還要跟着以前的師父做些修補建築物的活,貼補家用。

3年過去,張炳光出了師。和他學習時長差不多的手藝人都開了工作室,但生性謹慎的他總覺得自己經驗還不夠,于是選擇先到一家玉器店工作。又過了3年,張炳光終于租了民居裡的一間房子,在陽美村自立門戶。房屋條件簡陋,隔着天井,主人在前屋煮豬菜,張炳光在後屋雕刻,怪味彌漫整個空間。但張炳光并不以為苦,他的心思都在精進技藝上。

起初由于缺少資金,加上張炳光對自己挑選翡翠的經驗還不夠确信,工作室隻做來料加工,按件收取手工費。第二年,張炳光逛市場,偶然看到一塊翡翠料。那是一塊三角形的料,一邊薄一邊厚,翠色在薄的一邊,不好利用。周圍有人出價1200、1300元,張炳光覺得,這塊料雖然形狀不易加工,但顔色很漂亮,于是花了1500元買下。旁人都說他買貴了,說這材料的厚薄、顔色都不均勻,無法做成傳統的辣椒等式樣,能雕成什麼呢?

回到工作室,張炳光對着材料反複琢磨,突然想到:一邊薄一邊厚,不是适合做成斧頭嗎?厚處做斧柄,薄處做斧刃,翠色正好在刃上。但僅是這樣還有些單調,張炳光又在斧頭上刻上了“劉海戲金蟾”的圖案。劉海砍樵的故事流傳民間,孝子劉海砍柴奉養母親,和斧頭的主題正相契合,而金蟾代表财源興旺,寓意美滿。

張炳光用兩三天時間做好這件作品,拿給一位從業多年的好友看。好友一見便說,這能賣一萬元。張炳光沒有當真,他平時為顧客雕刻翡翠,手工費最高也隻有300元。見好友喜歡,他便順口托好友幫自己售賣。

沒過兩天,好友便打來電話,說有顧客出價8500元,問張炳光願不願意賣。張炳光連忙說趕快賣,因為激動,聲音都有些發顫。

“那是我首度一次性賺好幾千元,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張炳光回憶,當時他想:把對翡翠的理解發揮到極緻,再結合好的工藝,翡翠創作的前景會非常廣闊。

之後,張炳光有了合夥人,開始有能力購買翡翠材料自己加工。他尤其喜歡挑一些别人不擅長利用的材料,依靠巧思和高超雕工把它變成美麗的藝術品。2008年起,他頻頻斬獲“百花獎”“天工獎”等工藝美術或玉石雕刻領域的大獎,漸漸成為翡翠圈内知名的工藝師。

玉雕大師全部作品(三十歲轉行終成玉雕大師)3

圖 | 張炳光在工作室指導學生

2010年雕出那塊賣了300萬元的山水翡翠牌後,張炳光開始有意重拾起翡翠牌的制作。學藝時他就很喜歡做玉牌,“玉牌可以集中體現書法、國畫、篆刻等藝術,最能承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能充分發揮張炳光所學。

多年精研,集中凝聚在張炳光2018年雕刻完成的翡翠玉牌“乾坤明素”裡。這件作品問世當年,便獲得有“玉雕屆奧斯卡”之稱的“天工獎”金獎,第二年又應邀到國家博物館展出。

也是在2018年,張炳光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号。當年年近而立才改行的小夥計,走到了行業與藝術的頂峰。

03

一塊玉的價值

“這塊材料紫底飄綠,純淨度高,我們設計做成觀音……”晚上8點,進入經鼎玉文化的抖音直播間,主播正在介紹一塊翡翠料。

“大家可以猜猜價格。”彈幕裡迅速跳出一行行數字,從幾萬到幾十萬都有。

去年1月份,張炳光帶領的經鼎團隊開始試水抖音電商。每晚4個小時裡,工作室會精選出二十塊左右的翡翠料,講解材料的特點、尺寸、設計方案,報出價格供顧客挑選。彈幕裡的讨論通常都很熱烈:“這個适合做白鶴山水”“剛才那塊賣出去了嗎?”

這樣熱鬧的場景,對于甘坐冷闆凳雕刻玉石的大師們來說很是稀罕。

開播前,工作室顧慮重重。翡翠的觀感極其依賴光線,大家擔心顧客看直播買了翡翠後,在不一樣的光線條件下覺得上當。最後決定,收到翡翠後一周内可以退貨,解決了顧客對線上交易的顧慮。

經鼎的直播負責人沛沂回憶,開播半年後,他明顯感到直播做出了效果。翡翠價格較高,傳播不易,此前工作室的作品大多依靠業内口碑售賣,輻射範圍有限。如今直播間的觀衆和買家遍布天南海北,電商無遠弗屆,使翡翠雕刻漸漸出了圈。同時,由于省去了中間商環節,價格也比從前優惠,“買賣雙方都獲利。”

看經鼎的抖音短視頻,雕刻精巧的翡翠作品總是令人忍不住擊節贊賞——

做手镯剩下的不規則邊角料,利用從敦煌古壁畫中得到的靈感,雕成一個彎腰供奉的侍女,手持蓮台,可以用來焚香;

兩塊邊緣各有一抹淺紅色的翡翠,雕成“新郎迎親”,兩抹紅正好是新郎新娘掀起的紅簾;

張炳光時常教導弟子,玉是君子之器,象征着溫潤澄澈的美好品質。要做好玉雕,首先要深入了解玉。他教弟子“審料“:分檔次、懂取舍、明屬性,對翡翠料的檔次、成色理解透了,再着手設計、雕刻。他常說,工匠是綠葉,翡翠是紅花,要對自然造化之美有珍惜敬畏之心。

工作室的設計師們大多畢業于各大美術學院。學畫多年的張炳光很重視美術基礎和美學素養,經常帶設計師和雕刻師們研讀經典美術作品和美學著作。拿到材料,他總是要求弟子們多思考,以不落窠臼的設計用好每一寸料,“就是要開拓視野給大家看。”

玉雕大師全部作品(三十歲轉行終成玉雕大師)4

圖 | 工作室的作品“驚鴻飛天”

一塊被雕刻師調侃為“懷疑是不是在廢料堆裡撿到的”材料,翠色少又高低不平。經過工作室的設計和精雕,廢料變成了一艘烏篷船,船頭坐着頭戴鬥笠的劍客,翠色自然集中在劍客頭上。船篷用镂雕工藝題詩“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這件“俠客行”,是工作室的抖音翠友們最喜愛的作品之一。

入駐抖音兩年多,經鼎已經吸引了28萬粉絲,獲贊量100萬,也在線上開辟了新市場。很多觀衆半開玩笑地稱贊他們,“把玉做成買不起的樣子”,也經常有顧客在評論裡詢問怎樣定制。這背後,是張炳光帶領工作室多年精進技藝的沉澱。

2月,張炳光親自出鏡,分享了工作室“壓箱底的寶貝”,也是自己最喜歡的一件作品——獲過“天工獎”的翡翠玉牌“乾坤明素”。

“乾坤明素”的材料取自一塊水中的玉石,溫潤、細膩、油性。張炳光說,自己從業幾十年,還從未見過這麼幹淨、完整的材料,“就像嬰兒一樣”。他不肯辜負好料,從2014年拿到玉料起就反複思索,三易其稿,4年後才終于完成了這件作品:翡翠玉牌正面雕陰陽魚,一條魚下探,一條魚上躍,合抱成太極圖的中心部分;背面刻《道德經》中的文字。正面靈動,反面莊穆,和材料的清明素淨一起,呈現出作品主題:道家十二許願中的第一願“乾坤明素”,意為乾坤朗朗,天下太平。

玉雕大師全部作品(三十歲轉行終成玉雕大師)5

玉雕大師全部作品(三十歲轉行終成玉雕大師)6

圖 | “乾坤明素”正反面

在這條短視頻的評論區,有不少觀衆感歎:沒有多年的國學功底設計不出來。也有人表示,雖然買不着這鎮店之寶,但卻讓他入了玉雕的“坑”,“下了第一單”。

熱愛傳統并不意味着抗拒新事物。每隔一兩個月,張炳光都會出現在工作室的直播間,和觀衆分享作品,講解翡翠賞析要領。4月23日至5月4日,抖音電商推出“抖音潮流東方季”,邀請多位手藝人參與活動,旨在助力國貨發展、弘揚傳統文化。經鼎工作室應邀參與線上帶貨,張炳光也将在4月30日進行專場直播,講述翡翠雕刻的奇巧故事。

最近,抖音電商“尋找同行者”也關注到了張炳光的故事。“尋找同行者”是抖音電商的創作者成長大本營,緻力于挖掘優質達人和商家,通過專項扶持計劃,助力他們在平台實現更長遠的發展。其中,“看見手藝計劃”将持續關注非遺傳承人和手藝人,幫助他們獲得更多關注和發展機會。

“泉聲汨汨皆真語,山色如如盡法身”,張炳光自撰的這副對聯,表面寫山水,内裡是一顆傳承、傳播玉雕藝術的真心。最近弟子們又出了不少好作品:驚鴻飛天、王猴摘桃……都是用不起眼的材料做就的。有時看到弟子在燈下專注地琢玉,恍惚就像自己當年。他用半生開掘一塊玉的價值,這條翠色之路不乏艱難但美麗深長,他想帶更多人一起向前走。

#玉雕大師用邊角料還原赤壁賦#

撰稿:何興

編輯:張波

審核:萬裡

總值班:丁香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