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定義和特征、溶液的凝固點、沸點、導電性是初中化學學習的重點内容,需要理解掌握。
1、溶液的定義與特征
溶液的定義: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物質以分子或離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形成均一、穩定、透明的混合物。
1.1、溶液的特征
①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物質以分子或離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種物質形成的混合物
食鹽水(一種物質以離子的形式擴散到另一種物質)
食鹽(NaCl)(一種物質)以離子的形式擴散到水(另一種物質)中形成食鹽水溶液
蔗糖水(一種物質以分子的形式擴散到另一種物質)
蔗糖(C12H22O11)(一種物質)以分子的形式擴散到水(另一種物質)中形成蔗糖水溶液
②溶液的均一性
溶液的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濃度、密度、組成、溶質質量分數和性質完全一樣。
如從一杯食鹽水中任意位置取出一部分食鹽水,那麼這些取出的食鹽水的都一樣鹹,而且密度、NaCl質量分數也一樣。
②溶液的穩定性
溶液的穩定性:當不改變外界條件(溫度、溶劑和溶質的量)時,溶液長久放置,不會出現分層、沉澱等現象。
③溶液的透明性
溶液的透明性:指光線可以透過溶液;
溶液的顔色與溶液的透明不同,無色溶液和有顔色的溶液都可以是透明的。
如藍色的硫酸銅溶液(CuSO4)是透明的。
如紫色的高錳酸鉀溶液(KMnO4)也是透明的。
1.2、溶液的導電性
溶液的導電性與溶液中存在的自由離子有關,自由離子濃度越大,溶液的導電能力越強。
純淨的水導電能力較差,蒸餾水幾乎不導電;
以分子形式存在的溶液,導電能力弱或不導電,如蔗糖溶液;
1.3、溶液的濃度對凝固點、沸點的影響
同溫同壓下,在相同的溶劑中加入的溶質越多(溶液的濃度越大),溶液的沸點會升高,凝固點會降低。
①純淨水與食鹽水(NaCl溶液)
食鹽水中含有NaCl(溶質)較多,純水中不含NaCl(溶質),所以食鹽水的凝固點低于純水,沸點高于純水。
生活事例:
1、冬天越幹淨的水容易結冰,髒水不容易結冰?
解釋:越幹淨的水水中溶解的物質較少,凝固點高,容易結冰。髒水中溶解很多物質,凝固點低,不容易結冰。
2、沸騰的湯比沸騰的水溫度高?
解釋:湯中溶解的物質較水中的多,湯的沸點比水高,所以湯沸騰時的溫度比水沸騰時的高。
3、冬天為加速雪融化,防止雪上凍,向雪中散鹽(工業鹽,主要成分NaCl)。
解釋:鹽會溶入雪水中,形成鹽水(溶液),鹽水結冰的溫度低于水結冰的溫度,所以雪會融化成水,不會結冰。
2、懸濁液和乳濁液
2.1、懸濁液(固體 液體):将泥土(或粉筆灰)加入水中經攪拌後,會以細小固體顆粒物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懸濁液。
知識點:
①懸濁液不是溶液,長久放置後會出現沉澱現象
②懸濁液是以固體小顆粒分散于水中,不是以分子或離子的形式擴散的。
2.2、乳濁液(油 液體):将食用油(或其他油類物質)加入水中經攪拌後,會以小油滴的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乳濁液。
知識點:
①乳濁液不是溶液,長久放置後會出現分層現象,油比水輕,上層為油層,下層為水層。
②乳濁液是以小油滴的形式分散于水中,不是以分子或離子的形式擴散的。
牛奶和豆漿都不屬于溶液
牛奶和豆漿中都含有蛋白質分子,蛋白質分子直徑大小在1nm~9nm之間,超出了溶液中分子與離子的直徑大小(溶液中分子或離子大小<1nm),所以牛奶和豆漿屬于膠體,不屬于溶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