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如何完成鄉村振興?置身貴州遵義市湄潭縣永興鎮的萬畝茶海,綠浪撲面而來,空氣中充滿茶樹清香循着動聽的山歌,記者見到了村民張桂芳“美麗鄉村越建越好,現在農村環境也越來越好了”張桂芳說 ,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貴州如何完成鄉村振興?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置身貴州遵義市湄潭縣永興鎮的萬畝茶海,綠浪撲面而來,空氣中充滿茶樹清香。循着動聽的山歌,記者見到了村民張桂芳。“美麗鄉村越建越好,現在農村環境也越來越好了。”張桂芳說。
如今的遵義,正從5個方面發力:發展縣域經濟和産業振興、推進鄉村建設、提升鄉風文明、推進改革試驗、建設人才隊伍,努力實現生态美環境優、生産美産業強、生活美百姓富。
鄉村環境美起來
眼看客人進屋,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河口鎮車田村村民向志月趕忙倒茶。“橘子樹挺好看”“屋邊的菜園挺好看”“房前屋後的花草挺好看”……打開話匣子後,“挺好看”成了向志月的口頭禅。據了解,縣裡去年投入30萬元,把村莊好好地改造了一番,這讓向志月很高興。
“吃穿不愁了,就盼着生活環境美起來。”向志月介紹,以前村裡泥巴路随處可見。2021年,縣裡投入30萬元建設、改善車田村的基礎設施,村民們也量力而行投勞、投物、投錢。因為村裡老橘樹多,政府又發放了3600株樹苗發展庭院經濟,讓每個庭院都種上橘樹、蔬菜、花草。
鄉村振興要有長遠規劃。河口鎮黨委書記張國勇說,除了滿足村民對生活環境的更高要求,還要兼顧生态保護、經濟發展與文明鄉風涵養。一個個村子舊貌換新顔,将形成規模效應,逐漸擦亮“車田庭院”招牌,還能為穿村而過的梅江河漂流旅遊項目開發做好準備。
雜亂的農家小院如今瓜果飄香,既美化了環境又助力增收。茶樹、香蔥碧綠連綿,村舍、炊煙相映成趣……“豐年人樂業,隴上踏歌行”,這樣的美景沒有讓返鄉創業的張曉失望。2017年,她回到湄潭縣魚泉街道新石社區偏岩塘組,投入200多萬元做起了民宿。生意紅火超出預期,偏岩塘如今已有民宿、農家樂58家。“返鄉創業,就是瞄準了人們體驗田園生活的需求。”張曉說。
遵義市鄉村振興局局長張大亮介紹,截至2021年,遵義市村莊綠化覆蓋率達44.54%。
産業興旺助增收
貴州茶園面積有700萬畝,而湄潭的茶園面積約占全省的1/10,是名副其實的“貴茶”第一大縣。湄潭的脫貧,茶産業起到很大作用。如今從事茶産業的人數達到8.8萬戶35.1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2/3。
2021年5月,從省委辦公廳到湄潭縣興隆鎮廟塘壩村擔任第一書記,王學勉躊躇滿志。沒想到,一圈走下來卻并不樂觀:農民脫了貧衣食無憂,卻無法進一步提高收入。
王學勉動起了腦筋:一是和縣裡茶企合作,投入350萬元改造升級建設有機茶園,做出口茶,每畝可增産5000元到1萬元;二是争取100多萬元建可視化茶葉加工廠,改變隻賣茶青的現狀,延長産業鍊,把産值留在農村、留給農戶;三是充分發展林下種植養殖,目前已開展黃精種植和養蜂産業。
提質量、上規模,多元化、創品牌……王學勉覺得,雖然已是支柱産業,但湄潭茶産業依然任重道遠。
湄潭有茶,道真有菇。
近年來,道真縣發力食用菌,2021年完成菌棒生産1.5億棒,産值達7.18億元,帶動全縣6000餘戶從事食用菌種植,3萬餘人增收緻富。道真縣縣長曾偉覺得,要持之以恒把食用菌做大做強。目前,投資4.5億元的食用菌農業現代化産業園正緊鑼密鼓地建設。
“種菇,讓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看着長勢喜人的香菇,道真縣玉溪鎮淞江村食用菌産業園的鄭代志說,他租了3個棚,政府每個棚補貼8000元,自己投入14萬元,3個棚兩年可掙20萬元。看到縣裡如此大力扶持食用菌産業,鄭代志決定增加大棚數量。
秉持培育新品種、引進新技術、發展新模式、形成新業态、實現高效益“四新一高”發展理念,遵義在推進鄉村振興中重點培育茶葉、辣椒等産業。其中,茶葉、辣椒種植面積位居全省第一,農業全産業鍊不斷完善。
數字賦能開新路
餘慶縣白泥鎮魁龍村,周華祥家門口的鐵門牌換成了一張二維碼門牌。這個門牌可以登記往來行程,報備事項,甚至為農産品找買家,用手機掃一掃就能辦。閑來無事,周華祥也喜歡掃一掃,了解了解政策信息,看看有啥新增服務。
一個小門牌,背後是數字鄉村建設的大布局。2021年,《餘慶縣“數字鄉村”總體規劃(2021—2025年)》發布,打造“e在農家”數字鄉村雲平台,彙集數據信息,打通鄉村數據壁壘。
餘慶縣發改局副局長倪思友說,數字化是未來鄉村治理的大趨勢,難點是農民的文化水平不高,要重點抓好培訓,“讓數據替農民跑腿,提升農民獲得感。”
在湄潭,村民自治組織的制度改革也如火如荼,文明的鄉風日漸形成。
鄭顯麗是湄潭縣興隆鎮梁橋村梁橋寨村民自治組織管理員,每天的工作是巡查寨子裡的蓄水池及自來水管網,遇到問題第一時間報備和處理。
2004年,湄潭縣3228個生産隊被整合成1009個村民組,新成立的村民組的人數大大增加,可依然隻設一個組長管理。湄潭大膽改革,把1009個組重新劃分成1112個寨,每個寨成立村民自治組織,管理員由原組長或新聘鄉賢擔任,辦事員絕大部分由縣有關部門聘任的路管員、護林員、水管員等擔任。
新模式讓财政支出增加300餘萬元,但小投入換來好效果,特别是脫貧攻堅期間建的大量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有了管護。“鄉村不斷在變,完善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的探索也不能停。”湄潭縣委書記沈建通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