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華德育故事闵子骞

中華德育故事闵子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13:42:12
感人的中華美德孝道故事——闵子骞勸父感後母,子路背米孝雙親!

中華德育故事闵子骞(感人的中華美德孝道故事)1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孝敬老人的人,會受到來自社會多方面的贊許和認同。古代舜帝對父母的孝順感天動地,并将對父母的孝順移到對百姓的愛護,治理有方,為後世所稱頌。人人皆懂得孝道的重要性,但是當孝道和其他事情糾結在一起的時候,很多人卻将孝道的重要性一推再推。事實上,父母年紀漸長,行孝道的時間有限;自己雖然時間有限,但是孝敬父母的時間不容壓縮。故事對于如何分配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如何排序生活中各種事情的重要性,給出了讓人信服的答案。

闵子骞勸父感後母

闵子骞是孔子弟子,周朝人,幼時喪母,父親再婚。闵子骞素性講孝,對待繼母像生母一樣孝順。後來繼母接連生了兩個兒子,對闵子骞開始嫌棄起來,時常虐待子骞,還在丈夫面前說子骞的壞話,挑拔子骞與父親的關系,慢慢地父親也信以為真,開始反感子骞了。

冬天到了,天氣十分寒冷。後娘為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衣,裡面鋪的是棉花,穿着非常暖和,給子骞做的棉衣,裡面鋪的卻是蘆花。蘆花是水中生長的蘆草四處飛揚的那個輕飄飄的花,哪裡能禦寒呢?所以,子骞穿着棉衣也覺得很冷。他的後母向丈夫說:“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嬌氣了,故意說冷的。”

有一天,父親要外出辦點事,子骞為父親駕駛車馬,一陣陣凜冽的寒風吹來,子骞凍得直打個哆嗦,馬的缰繩掉在地上,馬踩到了缰繩,一個趔趄馬差點兒翻下了懸崖。父親見狀大怒,揚起馬鞭,氣得猛打子骞。幾鞭子下去,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裡面的蘆花飛了出來。父親一下子呆住了,頓時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責罵後妻,要将這個狠毒的女人休掉,并且趕出家門。後妻像木頭一樣呆呆地立着,羞愧得無話可說。子骞連忙跪在父親面前,哭着勸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請不要趕走母親。”多麼讓人感動的一句話啊!子骞的意思是說:“後母在,隻是我一人穿蘆花的棉衣,也僅僅是我一人寒冷。而你将後母趕走了,兩位弟弟也沒有人照顧了,那麼受凍的可能就是我們三個人了,父親,請求你不要趕走我們的母親!”

子骞說的“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凡是聽到這句話的人,都稱贊闵子骞是個孝順懂事的孩子。他的後母聽到子骞的這句話,也深受感動,從此,把子骞當做親生兒子一樣看待。

視頻加載中...

子路背米孝雙親

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得意門生,政治、軍事才能卓越。早先為人耿直、魯莽,後來在孔子的教導下,好學知禮,用于改過,答應别人的事情絕不拖延,孔子對他非常喜愛。

子路年輕時,家裡很貧窮,父母已年老,他靠在外給人打工掙錢奉養父母。他飯量大,經常吃些糠菜和雜糧充饑,但他從不讓父母吃一頓糠菜。

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飯,但大米比雜糧貴得多。為了讓父母吃上米飯,他就給一個工地天天背石塊,這樣可以多掙一點兒錢。拿到工錢後,他步行到五十裡外的鎮子上買米,回家後給父母蒸白米飯吃。父母連聲說道:“米飯真好吃!”子路聽了,十分高興,但他自己仍然吃雜糧。

後來,子路拜孔子為師,學習詩書禮樂。每隔一月,他總要向老師請假回家。一天,他又來請假,孔子問他:“難道是你父母生病了嗎?”子路回答:“老師,不瞞您說,我父母最愛吃米飯,所以我經常要到五十裡外的鎮上背米。請老師原諒!”孔子聽了,對周圍的學生說:“子路真是一個大孝子啊!”

後來,子路拜孔子為師,學習詩書禮樂。每隔一月,他總要向老師請假回家。一天,他又來請假,孔子問他:“難道是你父母生病了嗎?”子路回答:“老師,不瞞您說,我父母最愛吃米飯,所以我經常要到五十裡外的鎮上背米。請老師原諒!”孔子聽了,對周圍的學生說:“子路真是一個大孝子啊!”

在子路的父母去世後,楚國請子路去做官。他有了上百輛馬車,每年還有一百多石稻谷的俸祿。當他端起香噴噴的米飯,想起了過去為父母背米的往事,于是含淚唱了一首歌:

昔日百裡背米,回家兩老開顔;

現今父母去世,未能與我同席;

但願草木不凋,無奈霜雪難熬;

正如魚兒過河,對着流水而泣。

蒼天如若見情,伴來亡靈共餐;

人壽終究有數,不孝後悔莫及。

唱完歌,他捧着飯碗,久久難以吃下一口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