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從剛體到質子
一、物質的産生
電場使質子具有了粒子性,這就是宇宙中粒子的起源。從質子開始,就組合出原子核、原子、以至于物體、星體,宇宙中于是就出現了物質。
所謂物質,無非就是物體、天體。物體分為化合物和單質,化合物都是元素組成,元素都是原子、原子核、電子。所有的物質都是質子電子組成。沒有不是質子電子組成的物質。
目前粒子物理不這樣想,在粒子物理領域,質子不是它周圍的場,質子是那個核心,他們認為質子是一個剛性球體,是某種實心兒材料構成,這個剛性球體帶電,這是粒子物理的質子模型。所以目前粒子物理一直不能理解質子的核心與它周圍的電場的真實的關系,就是因為無法從電場推演出質子的質量、萬有引力這些粒子性。
這個質子的核心不是實心兒的,也沒有什麼實心兒材料構成質子的核心,質子的核心那個剛性球體,裡面不是“物質材料”,而是電場,跟核心外面的電場一模一樣,隻不過核心半徑小,電場強度大,具有了粒子性,所以給粒子物理誤解為那是一個剛性球體。這樣,粒子物理就不得不使用粒子帶電這樣的模型來解釋微觀世界,粒子和它周圍的電場一直不能統一在一起。粒子物理使用費米子和玻色子分别代表粒子和力,量子力學則使用量子的凝聚态和信息态來把粒子和力分開研究,他們共同的地方是不能完成粒子和力的統一。他們也一直持有粒子與力原本就不是統一的這樣的觀念,他們一直打算把各種力統一在一起,但根本沒有把粒子和力統一在一起的念頭和想法。粒子帶電似乎是天經地義。
構成物質的不是粒子,是電,是力,粒子是力産生并且粒子是力的屬性,沒有力就沒有粒子。進而,沒有粒子就沒有物質。如果世界上力不存在了,那物質就不存在了。這樣的推演目前原子物理還想不到。
構成剛體的原子鐘産生了力,從而産生了粒子性,這些粒子性就是人們面前的物質世界。
二、從剛體到質子
因為一切都是電,電的單元就是質子,宇宙萬事萬物都是質子組成。這樣,就一下子看清楚了微觀複雜的世界,直接越過那些中間的物質組合形式如原子核、原子、化合物、高分子等微觀的物質形式。直接使用質子的性質來解釋剛體,解釋牛頓力學那些基本概念的本質,回答經典力學基本概念到底是什麼的問題,比如:力是什麼,萬有引力是什麼,質量是什麼,速度是什麼……這在經典力學是做不到的,就是今天的相對論以及量子力學,也做不到。
質子的核心,組成了大地,質子的場組成了天空。無論什麼原子核、原子、化合物,都是質子組成的。十分簡潔而清晰的解決了所有物理學的基本問題。物理世界從兒童眼裡簡潔的物,一樣簡潔的進到質子。
反觀如今的原子物理就不一樣了。原子物理不認為原子核裡面的力是電,而是強子力,所以它必須要把原子核當做一個特殊的物和特殊的領域來研究。
原子物理也沒有意識到剛體之間的碰撞也是電的作用力,所以也隻能把剛體看做是一個特殊的領域。原子物理不能意識到化學鍵其實就是電,所以還要把化合物當做一種特殊的微觀粒子和特殊的研究領域。天體的萬有引力,原子物理也隻能另外研究。因為迄今為止,原子物理看不到萬有引力就是電。他們還一直蒙在鼓裡。
這樣的情形很多。所以原子物理根本想不到也做不到把剛體和微觀的質子的關系揭示出來。因而牛頓的力學跟現代原子物理一直背道而馳,互不相關,聯系不到一起。牛頓力學的基本概念例如質量、引力,在原子物理這裡找不到解釋,原子物理在微觀也得不到經典物理學的半點幫助,處于徹底脫節的狀态。
原子物理還有61種基本粒子、輻射和光,不能統一到一個領域,隻能分開特别多的領域當做不同的事物分别研究。這裡有各種力,各種物質的形态與組合,非常雜亂和複雜,因為做不到統一,原子物理在這些原本簡單的領域就處于一團亂麻的境地。而關于物質的本源以及宇宙本源的思考,關于物理學的這些基本概念的徹底的認識,還根本提不上他們的日程。從剛體,到質子,中間隔着這麼多的微觀粒子、原子、原子核、化學鍵、萬有引力、各種場、力、信息、各種凝聚态……
所以原子物理一直都想不到從剛體一下子進到質子的可能性。他們眼裡的微觀世界,不像本文這裡這麼簡單,他們眼裡的物理世界像一個黑暗的迷宮,各種粒子、各種理論、各種力、各種模式、各種方程、把整個原子物理搞得頭暈腦脹。
剛體,由質子組成,這樣一個簡單的命題,原子物理一直不能意識到。這個命題意味着使用質子的電的屬性直接解釋剛體的質量、半徑、體積、萬有引力等一切屬性。而把其他化合物那樣的微觀粒子都忽略不予考慮。
宏觀的是物,組成物的是質子,物之外,還有一個天空,一點都沒有喪失兒童眼裡的簡潔。
第十章 質子是空的
質子的核心不是實心兒材料做的,是空的,也是電,質子的質量都是電。它的半徑體積不過是質子之間強大的排斥力,使質子不能重疊,隻能電場碰撞,給人以一種粒子的感覺。
而質子既然整個的都是電場,那它的核心與外面的電場就是相同的東西,而不是粒子帶電。這就一下子解決了粒子與力的關系問題,粒子來源問題,物質原本是力這樣的問題。以及,整個質子不是粒子而是力并就是電的力。
質子的核心一旦被推論為空的,就一下子解開了幾乎所有的物理學困境。物理學的難題幾乎都在這裡,比如,質子跟它周圍電場的關系?是凝聚态和信息态嗎?再比如,質子核心是空的,那還有基本粒子嗎?質子的核心是空的,那質子電子湮滅為無,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它本來就是無不是嗎?質子的核心是空的,那原子核裡面的強子力還存在嗎?不存在了,都是電不是嗎?
質子的核心是空的,那質量湮滅為零,體積湮滅為零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嗎?它湮滅的産物,大家再想,理論物理學根本不知道反粒子在哪裡,就敢說反粒子跟粒子湮滅為光,那這裡質子電子湮滅質量=0,不可以嗎?那質子在湮滅加速過程中質量不是增大而是減少,這不是自然的事情嗎?
現在各個大學物理系都建立了宇宙學專業,要搞宇宙起源的問題,可是,如果不回答空間是怎麼來的,那能回答宇宙是怎麼來的嗎?
全部宇宙都是起源的,什麼意思,那就是說宇宙原本不存在,後來起源了。那宇宙都是起源而來,空間就事先就有了?不是起源的?可是那空間是怎麼起源的?它生成的機制是什麼?不得說明白嗎?空間是從無到有的生成的,這不是明擺着的嗎?
一旦質子的核心是空的,那就會得出令物理學以及公衆驚訝的事情,質子從核心到外面都是電場呀!它這個電場有多大呢?
對,跟整個空間一樣大才對嗎。
太陽的引力,是它每一個質子的引力,太陽的引力到達了地球,那就是每一個質子的引力都到達了地球,這麼遙遠,小小的質子周邊的電場,小到根本測量不到單個質子的場。而太陽地球距離是一億五千萬公裡,不是1.5納米。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其實質子的電場可以到達無限遠,隻是很小罷了。它從外太空到核心都是場。
那太陽跟地球之間的力還是超距力嗎?不是了吧。那量子糾纏還是超距力嗎?也不是了吧?
質子的核心是空的,一下子解開了多少問題。
物理學說了,你憑什麼說質子的核心是空的?有實驗依據嗎?那我自然要反問,你物理學說質子是一個小鋼球有什麼實驗依據嗎?物理學不假思索,以為這個問題太好回答了。他會說,這滿世界的物質都硬邦邦的難道都是空的嗎?這剛體都碰在一起這不是司空見慣嗎?
司空見慣!
剛體碰撞在微觀界面根本不接觸,都是微觀原子之間的非接觸力,而且還是電場力,原子核從來不會碰在一起。物理學雖然不是睜眼說瞎話,也是不肯細緻些思考罷?
物理學又說了,那質子跟質子碰撞不是碰撞嗎?就好像他們看到過質子跟質子碰撞一樣。質子跟質子也是跟原子核一樣,碰不到一起的,都是電場在碰撞。這個物理學其實早都知道,就是形不成印象。
現在物理學最高級的實驗,不過是轟擊原子核,可是轟擊的時候,質子與原子核也是不會碰在一起的,就已經把原子核轟擊碎裂。所以其實這宇宙中就從來沒有過什麼東西碰撞在一起,剛體都不是接觸力碰撞,質子更不是。
那麼,我問,你物理學憑什麼說質子裡面是實心兒的?進去看了?還是看見兩個質子真撞一起了?都沒有。那為什麼要說整個宇宙都是實心材料構成的呢?不過是不動腦子而已,想當然吧?再說了,那實心兒材料是什麼,你告訴我?你都進不去,拿什麼告訴我那實心兒材料是什麼。不過就是滿宇宙都硬邦邦的好像都是接觸力碰撞,不過是個想當然而已。
物理學說了,我有誇克和中微子啊,它們可以組成質子啊!
誇克是實心兒材料的?
這不是循環問題嗎?再說誇克誰看見了,原子核都轟擊不開,誰把質子轟擊碎裂出來了誇克了?
更重要的是,質子的粒子論,沒有解決的問題太多了。而一旦把質子的核心看成空的,一切都迎刃而解。我上面不過列出了一點問題,一随手。
所以,粒子物理迄今都61個基本粒子了,還沒有組裝出質子來,還不知道自己全都錯哪裡了。
第五章 力是什麼
速度v=S/t
它的變化叫加速度。它的分母是時間t,時間t的變化引起速度的變化。時間t變大,速度變小,反之時間t變小,速度變大。
這是說,時間t的改變,是速度改變的原因。速度的變化就是加速度。
這是說,時鐘的改變,是力産生的原因。這個時鐘叫做時間尺度,在公式中,就是1/t。它是頻率。
這就是傳說中的尺縮鐘慢。它是任何力的來源。任何力,都是因為時間尺度發生了變化導緻。
這是理解時空與力學關系的最關鍵的地方。
過往物理學認為加速度的原因是力。這是的錯誤的觀念。在牛頓剛體力學中:
力F=mS/t²
S/t²是單個質子的力。
m是質子的個數。
速度的增加本身就是力。這才是對于力的正确的理解。在牛頓力學中,力被認為是質量m的屬性。本文将會證明那是錯誤的理解。
力是加速度造成的。加速度是時鐘改變造成的。那時鐘是什麼呢?
時鐘,就是 公式裡面的1/t。頻率或周期。它就是前面闡述的“存在與不存在的震蕩”。在前面也已經說明,從存在到不存在的震蕩是一個周期t,是一個時鐘。正是這個時鐘的頻率改變造成了剛體的加速度。因為剛體都是由質子組成,每一個質子都是一個震蕩,一個時鐘。它們頻率的改變本身就是加速度。從而,時鐘頻率的改變是在先的,加速度的産生是在後的,力則是由加速度産生。這就找到了力的根本來源,是時間尺度的改變。
從這裡看出,宇宙中的力,都是這樣産生的。無論什麼力,不管核子力還是電磁力、萬有引力,都是時間尺度發生變化而産生。因此,萬有引力就是遙遠距離上的電,電就是微觀的萬有引力,都是同一個力。至于說在宇宙中有各種力,各色各樣,那是表現而已。時鐘改變是它們共同的本質。
這裡說的不是原子鐘,這裡說的是“存在到不存在的震蕩”,這個時鐘不在三維空間裡面。在時間維度。是時間維度的震蕩頻率産生了空間中的所有的力。它其實是構成所有剛體的東西,不僅僅是人們認為的隻有鐘表的意義。原子是電子圍繞質子旋轉。剛體的構成單元一直是時鐘,隻是物理學還不知道。
從而 物理學也一直不知道力其實就産生于時鐘。牛頓物理學裡面的所有的力,剛體的所有的性質包括質量、慣性、萬有引力等,都來源于這裡的時鐘。
隻是,在牛頓之後,愛因斯坦開始,接觸微觀的時候就搞錯了。他們沒有發現這個時鐘的秘密,卻把微觀看作是粒子。高速的運動的粒子。這就無法解釋牛頓力學中的那些物理量的起源問題了。所以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現代物理學,沒有找到正确的方向,沒有完成解釋牛頓力學那些基本概念的任務。後來的薛定谔,把微觀看作是波,比較接近了,隻是還是沒有意識到,這波就是時鐘。
就加速度和力到底哪一個産生哪一個的問題,舉例來說:
存在不産生加速度的力嗎?看上面圖片,微觀界面上,質子都在運動。它們并不接觸,而是都在受力。無窮多質子在受力運動。兩邊的力越大,在微觀引起界面的溫度變化越大。
從彈性碰撞的界面上,也可以看到,力與加速度是同時存在的。是微觀時鐘頻率的改變發生了力。跟過往物理學理解不同。
通常以為剛體在作用力大小相等條件下靜止,力不做功。 但在彈性碰撞界面上的質子電子是做功的,質子電子是一直在震動,勢能動能一直在轉化。做功輸出的能量轉化為微觀粒子的動能,也就是熱。所以當手中拿着物體,也是做功的,手會發熱。
因此,凡是力都做功。加速度與力不分離。
加速度與力是同一個東西。
物理學通常的觀念是力引起加速度。本文則是時間尺度引起加速度。速度=S/t 的分母的變化,引起加速度。 這是一個颠覆性的違反物理學常識的認知,把時間和力學打通。
剛體之間的作用力是時鐘頻率的疊加,在微觀界面進行。剛體本身是空的,是虛的,是由原子鐘的頻率的疊加組合而成。所有的力都是時鐘産生,都是這同一個起源,都是同樣性質的力。
第六章 力的相互作用過程,速度的疊加
一、力的疊加,因果性
在第四維度上,存在與不存在的震蕩,是一直疊加在一起的,所以,兩個震蕩的疊加,就是兩個頻率1/t的疊加。這個疊加,使兩個震蕩都發生了頻率改變1/t²。這個1/t²是疊加的必然後果。這個後果,必然的導緻雙方的頻率的改變,在空間中,就是必然的導緻速度改變。
這樣,因為加速度的發生,就發生了力。
所以,力的相互作用的過程,就是這樣一個疊加的過程。
是一個因果關系。是一個必然性。疊加是因,頻率改變是果。疊加的一方是因,疊加的另一方是果,互為因果。
在這個過程中,這個因果關系被一方感覺為力,力的原因是對方。這個疊加導緻雙方都出現加速度。雙方都感覺到自己的時鐘改變,感覺到對方給予的力。
所以:
作用力=反作用力。
這個疊加,一直是在進行的,所以不是超距力,而是一直疊加的,所以不具有傳播時間,不存在力的傳播。
各種輻射的疊加也是同樣的過程,造成的是幹涉、衍射、反射、折射這些現象。與力的疊加原理和本質相同。
由于各個震蕩所處于的狀态不同,會出現各種疊加的情形。一方表現為力,一方表現為加速度。一方是因,一方是果。典型的例子舉例幾個:
有的疊加表現為彈性碰撞;
有的疊加表現為組合為原子核;
有的疊加表現為化學鍵;
有的疊加表現為萬有引力;
有的疊加表現為幹涉衍射;
有的,甚至于表現為距離很遠而看不到疊加。
……
物理世界的一切現象,都是這個疊加造成。物理世界的力,則不過就是前面的因果關系。
本來是一個頻率的改變率,被感覺測量成為力,被使用力的概念來理解。并且給物理學造成了一個嚴重的幻覺,原本一個疊加産生的變化率,被過往物理學歸因于“物體”的“核心”,說“星體”的核心發出場。于是就不得不制造幾個概念,質量、引力、慣性、場,把整個物理學都帶進了錯誤的方向。
如牛頓那樣,把力和加速度分開,就找不到力的來源。而引力波具有傳播速度這樣的說法,就是過往物理學還不知道力是什麼造成的。
看本圖。質子是空的,所以星體也是空的。質子的場在遙遠距離上疊加在一起,力量很大,就是萬有引力。但是這力不是核心發出的,而是說,場原本就是這樣布滿太空的。是地球與太陽的場的疊加,發生了力,不是從核心發出力。
是這個力,被誤解為産生于地球的核心,用地球核心來解釋力的來源。于是這實際上的力,就被找了一個原因,說地球的質量具有兩個性質,一個是引力,一個是慣性。
其實,地球核心的慣性和引力反而是來自于這裡的疊加,質量反而是由慣性産生的。所以物理學自打牛頓那個時候就把一切都搞反了。
因為疊加的情形不同,條件不同,産生的現象就不同。于是原本都是質子的場,卻被誤以為是各種各樣的力,不能統一在一起。
二、不同的粒子也是因為力的疊加
因為正電負電距離不一樣,湮滅程度不同,就出現了不同的粒子。典型的有:
質子(不是單純的正電);
光(湮滅到電荷≈0);
中子(不穩定);
中微子(衰變);
伽馬射線(衰變)。
但是隻有質子是穩定的,光也算是穩定的,其他中子這些都不穩定,轉瞬即逝。它們會衰變。
目前物理學測量得到的質子,不是正電,而是正電與負電旋轉的映像,也就是前面說的“存在與不存在的震蕩”,它映像在空間中,就是質子的場。它不是單純的正電。所以物理學一直沒有找到電子。
總之,力的相互作用過程就是兩個震蕩的疊加,使雙方頻率改變,從而發生加速度。
質子,因為旋轉半徑不同,呈現為不同的粒子。
質子電子還會湮滅。
這似乎跟質子是一個信号開關互相矛盾。
不矛盾。
質子的電荷就是它的場。它的場也是一個速度,是第四維度的速度。
所以質子的速度有兩個分量,一個在空間裡,表現為運動速度,一個分量在第四維度,表現為電荷的大小,場強。
兩個速度的勾股定理,才是真的速度。
換言之,光就是速度全部在空間中,而它第四維度的速度=0。所以它電荷=0,而速度=光速。
反過來,質子,跟光速相比幾乎是靜止的。所以它第四維度上是光速。在空間中表現為電荷=1而速度=0。
也就是說,質能轉換以及湮滅,說到底是質子的兩個速度分量不同。橫過來是光,豎過去就是質子。中間狀态不穩定的就是中子。湮滅就是橫過來,發生就是豎過去。方向不同而已。
所以一個質子的頻率其實不變,這才是質能守恒。
質子既然其實沒有旋轉半徑的變化,那就是一個開關信号。
質子的疊加,發生力
發生原子核
發生幹涉衍射
還發生湮滅
都是這一個過程
所謂能量,就是空間中的速度,所謂質量、電荷、勢能,就是第四維度的速度。
這裡看到兩個東西
1。光速不變,就是一個質子的頻率不變。
2。能量跟速度的平方總是相當,也就是兩個維度的速度的平方和。是勾股定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