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今天這篇文章之前,先給大家講一個很有意思的“塑料袋理論”。
這個理論出自于李雪琴。
在一檔綜藝節目上,李雪琴說,她們東北家庭,有一種習慣,就是攢塑料袋。
有的時候,中午點了外賣,他們就會把幹淨的袋子留下來;
出去買個菜,回來又收獲了一個袋子。
一來二去,就攢下了大大小小各種的塑料袋。
家裡人會把這些塑料袋都收拾好,放在一個櫃子裡。
外人看到了偶爾也會說,都什麼時代了,還留着一堆塑料袋不舍得扔。
但神奇的是,有一天你不知道需要用什麼東西去裝物件的時候,你把那個櫃子打開,總有一個袋子能派上用場。
為什麼要講這個理論呢?
看了接下來的兩個故事,你就會明白。
1
第一個,是最近爆火的新東方主播董宇輝的故事。
1993年,董宇輝出生于陝西渭南市潼關,一個農民家庭。
小時候的董宇輝,個頭不高,性格有點敏感,還有些自卑。
那時候,别的小夥伴放學後會相約玩耍,玩到滿頭大汗。
内向的董宇輝卻會一個人獨自回家,默默看書。
他喜歡看蘇轼,喜歡看老莊,喜歡背金句,還喜歡讀名著。
一本《平凡的世界》,董宇輝從初三看到大學,反反複複看了好幾遍。
書本給了他力量,給了他知識,也給了他一夜爆紅的實力。
在新東方蟄伏了五年後,董宇輝終于一朝憑借直播帶貨火遍全網。
當别的主播都在嘩衆取寵、聲嘶力竭地賣貨時,隻有董宇輝不慌不忙,娓娓道來。
他賣鐵鍋時說:“是媽媽的手,是父親憂愁的面容,是老人盼遊子回家的心……”
他賣火腿時說:“是風的味道,是鹽的味道,是大自然的魔法和時光腌制而成……”
這樣的直播方式,對比浮誇的直播套路,簡直讓人如沐春風。
于是,大批大批的觀衆擠進直播間,連帶着新東方的股價也翻了好幾倍。
可以說,屬于董宇輝的高光時刻,在這個夏天,真正開始了。
第二個故事,是前央視主持人房琪。
同樣是1993年,房琪出生在黑龍江齊齊哈爾。
父親是賣魚餌的小商販,從小房琪就在老爸的攤位旁邊長大。
那時候的房琪,在同齡人中并不是特别突出的那種。
沒有超強的記憶力,也沒有嚴密的數學邏輯,成績也隻能算普普通通。
但與其他小夥伴不同的是:房琪特别喜歡讀書。
閑暇時,她就在爸爸的魚攤旁邊,支棱起一個小闆凳,手捧一本書,一坐就是一天。
時間一晃就是十幾年後。
大學剛剛畢業的房琪,因為出色的表達能力被央視挖掘,成為《美麗中國行》的外景主持人。
兩年後,她辭去鐵飯碗,轉戰新媒體領域,很快又被一檔綜藝邀請擔任嘉賓。
節目上,當唱慣了情歌的楊宗緯在舞台上努力唱跳,她說:“我們終其一生不是為了滿足所有人,而是為了找到同頻共振的那一部分人!”
當舞台上的張含韻被質疑唱功不行時,她說:“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你,比起女王,我更喜歡清風: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
一字一句,熠熠生輝,溫柔有光。
節目播出後,房琪的發言感動無數人。
從數年默默無聞,到如今粉絲千萬,房琪的人生稱得上是逆風翻盤。
2
李雪琴說,人生就是一個攢塑料袋的過程。
那些看似無用的塑料袋,總有一天,會在你最需要的時候,派上用場。
看了董宇輝和房琪的人生經曆,你就會發現:
讀書,也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有時候,我們也以為讀過的書大都被忘記了,就像那些被收藏起來的塑料袋,被塵封在了某個角落裡。
卻不知,你曾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會融入你的骨髓,提升你的思維,淬煉你的靈魂。
那些在讀書上花的時間和心思,也許一朝一夕看不出效用,可能一時半會也不能幫你解決眼下的難題。
但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帶給你一場回報,賜予你一份驚喜。
就好像,苦讀多年的董宇輝,隻要給他展現的機會,就可以用溫柔走心的話語得到無數網友的喜愛;
又好像,熱愛文學的房琪,隻要給她表達自己的場合,就能夠憑借深厚的文字功底驚豔衆人。
對于熱愛讀書的人來說,知識從來不隻是一紙學曆。
它是你人生的通行證,是邁向成功最穩靠的踏腳石。
正如董卿曾經說過的那樣:
我始終相信,我讀過的所有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加出色。
3
想起第一季的《奇葩說》,陳銘和詹青雲有一場讓人拍案叫絕的精彩辯論。
當時的辯題是,知識共享到底是有利還是有弊?
反方辯手詹青雲說:“開爾文發表過演講,物理學的大廈已經建成了,剩下的隻是一些修飾工作。”
她想以此來說明,如果大家隻汲取開爾文當時的知識,那麼就永遠不會出現其他驚人的理論,諸如相對論、量子力學等等。
這句話有錯嗎?聽起來沒有。
但正方辯手陳銘,發現了漏洞。
陳銘當即用其強大的知識儲備反駁道:
對方剛才說熱力學的時候,說開爾文說,這個大廈已經落成了,但還有半句話被你掩蓋了。
那半句話是,隻有兩朵烏雲飄在上面。那兩朵是不是就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
如果沒有前人的知識經驗共享,就不會有後面的物理學大廈。
陳銘唇槍舌劍,步步為營,在短短數秒間,就給了詹青雲一個漂亮的反擊。
于是,詹青雲不得不節節敗退,俯首認輸。
如果陳銘不是學富五車,也許早就在辯論中大敗虧輸。
如果陳銘不是博聞多識,就不可能臨場做出這麼機智的反應。
知乎上曾經有一個問題:讀書的意義是什麼?
最高贊的回答說:
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
人生在世,總是免不了會失去一些人、一些東西。
但是通過讀書獲得的知識,誰也沒法偷走,它會沉澱在你的骨血之中。
有時你也以為讀過的書都成了過眼雲煙,不複記憶。
實際上它們仍是潛在的,隻需一個觸動點,就會噴薄而出。
4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在2020年的春晚上,有一個情景朗誦節目,由主持人康輝、賀紅梅、海霞等人組成,鼓勵武漢和全國人民勇敢抗擊疫情。
這個節目,是當年春晚,最受歡迎,最戳淚的節目。
但節目背後有一個小插曲,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
當時,距離春晚正式開演僅剩不到10個小時,央視領導臨時決定增加一個鼓勵抗疫的節目。
得到消息,春晚總撰稿秦新民急的焦頭爛額。
慌忙中,他突然想到了白岩松,立馬打電話請他撰寫台本。
白岩松原本正在報道疫情的第一線,接到電話二話不說答應下來。
他将自己關在辦公室,飯都顧不上吃,奮筆疾書創作台本。
一個小時後,情景報告《愛是橋梁》就書寫完成。
從24日上午10點,領導開始布置任務,到當晚除夕夜9點,登上央視春晚,整個過程用了僅僅不到10個小時,堪稱春晚曆史上創作時間最短的節目。
試想一下,如果白岩松沒有博覽群書,那這次的任務就會面臨崩盤的風險。
如果他沒有保持長期閱讀的習慣,就不可能在短短一個小時内寫出這樣完美的台本。
正是平日裡積累的大量知識,讓他在危急時刻也能鎮定自若,書寫才華橫溢的篇章。
白岩松的經曆,讓我想起這樣一句話:
這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才華,是讀過的書換回了籌碼,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回報。
一個人的成長,本質上是對過往經驗的累積與總結。
讀過的書,看過的段落,學到的知識,其實都悄悄沉澱在你的腦海之中。
那些東西看似無形,實際上像流水穿越石頭一樣,默默雕刻出一個更加廣闊的你。
在未來的某一天,當你回望走過的路時,就會發現:
人生沒有白讀的書,所有的成功和奇迹,追根溯源都不過是腹中學識的累積。
作家劉潤曾說:
你在知識鍊上的位置,往往決定你所處的位置。
一個人最大的底氣,不在财富的多寡和地位的高低。
當你博覽群書後,那些融在骨血裡的學識和智慧,才是你最硬的後台。
自然,也許終其一生,我們都成為不了白岩松,成為不了陳銘,成為不了董宇輝和房琪。
但如果你讀書,在農村你可以擺脫舊工具,用一些新技術種地;
如果你讀書,在城市你可以選擇比别人更有利的地理位置做生意;
如果你讀書,在時代的風口你會比别人更有把握抓住;
如果你讀書,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你會比别人更理智、更科學……
讀書,可以讓你從無知變得有知,從人雲亦雲變得有主見、有思考。
這些,都是一筆無形的财富、一股無形的力量,促使你登上更高的台階。
一直很喜歡這樣一句話:“每一本書,就是一道門,你想通往哪裡,都可以自己掌握。”
當你讀過的書越多,選擇的餘地就越大,看見的風景就越廣闊。
所有學到的知識和本領,終有一天都會化作你對抗生活的铠甲。
所以,從此刻起,拿起一本書,開始閱讀吧。
要相信,那些偶然間收起的“塑料袋”,都會在無形中,塑造出一個更優秀的你。
來源:每晚一卷書
作者:每晚Leyla
編輯:楊興蘭(實習生)
【聲明:本号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