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除了疫情讓人猝不及防,還有一隻黑天鵝,同樣讓人猝不及防,那就是網課。
随着各行各業都面臨歇業、停業的困難下,這個行業卻異軍突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線上教學。
線上教學不單是針對不能到校上課的學生,而是面向所有人。
終身學習的時代已經來臨,它還有一個時尚的名字叫做慕課時代。什麼是慕課呢?
慕課就是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縮寫,意思就是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
其實早在互聯網興起時,它就存在了,2018年有個英語課叫“8遍魔耳”成為了知識付費外語類前5名。
那時候,我還抱着老思想,認為網課針對的僅僅隻是少部分自覺自律的孩子。
而如今,我們打開短視頻軟件或者網頁,就會發現各種各樣的教程類廣告。
如:視頻剪輯教程、閱讀教程、學科知識教程、好聲音訓練教程等等。
似乎我們的生活方方面面都需要指導,都需要學習。但是很奇怪,這居然沒有引起大家的焦慮。
隻是有一部分人對此不以為意,隻當是收割韭菜。
然而,就在很多人都對此嗤之以鼻的時候,學浪熱學榜數據顯示了這些課程的取得的成績。
第一名,好聲音訓練系統課程總計3萬人在學,累積變現2100萬。
第二名,銷售談判課總計3.4萬人在學,累積變現600餘萬。
第三名,手機攝影課總計2.5萬人在學,累積變現1000餘萬。
各行各業都在跨界學習,優化技能,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或者通過學習獲得自信。
學習已經不僅僅局限在了學校,也不僅僅局限于自己的專業,隻要你想學習,都有渠道。
與此同時,學校教育也有了線上課程的介入。
疫情期間,學校高喊停課不停學的口号,各科老師浩浩蕩蕩地湧入了線上教學,搖身一變成了網絡主播。
可是,教師作為成年人,對于教學方式的改變,尚有應對之力,那麼我們的孩子們呢?
他們在沒有老師監管的情況下,把網課上成了自習課,甚至娛樂課,因為網絡對于他們來說就是娛樂方式。
所以,線上課如火如荼地進行時,各科老師各顯神通時,我們的大部分孩子還在“挂機”學習。
沒有父母監管的孩子,甚至從始至終就沒有上線聽過課,還有孩子借着網課名義拿到手機報複性自嗨…
對此家長怨聲載道,卻又無可奈何。是孩子們的問題嗎 ?是學校的問題嗎?
都不是!社會背景如此,我們的這一代,生活在圖像的世界中,對于學習的意義理解得太淺薄。為什麼這麼說呢?
孩子們從小就圍在電視機旁,沉醉于動畫片、遊戲創造的圖像世界裡。
習慣了圖像化、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在看待事物時,就會顯得淺顯和直白,對于抽象知識的理解舉步維艱。
除此之外,孩子們對文字閱讀的興趣減弱,失去了思考的耐心和習慣。這就是我們現在很多孩子急躁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們根本無法認真聽取周圍的聲音。
可是,疫情還沒有結束,網課就會成為一種常态。沒有認真、專注的毅力,網課将會是一面篩子,篩出有學習能力和自制能力的孩子們。
當然并不是說不具備學習能力的孩子就不能上好網課了,上網課的效率低,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們的傾聽能力低。
而傾聽能力是可以培養的,我們通過一些刻意訓練就可以培養。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帶孩子走進大自然,讓孩子們親自看一看春天的綠,他才知道原來真正的綠色并不是電視裡、書本上的那種刺眼的綠。
去欣賞我們老祖宗的傳統繪畫,他才會明白,真正的藝術不是豔麗的視覺刺激,而是深邃的意境表達,深刻的情感渲染。
去體驗做農活,沒有農活就去做家務吧。
他才會知道,真正的辛苦不是敲擊鍵盤到四肢無力。
而是辛苦整理後的舒适居住環境帶來的快樂和滿足。
養成閱讀經典的習慣吧,經典永不過時不是一句空話。
很多人活了大半輩子突然就開始懷舊了,就是因為懂得用心傾聽,聽懂了經典的精髓。
網課不過是慕課時代的冰山一角。縱觀整個社會環境,慕課平台更新換代,已經可以實現“個性化需求”、“個性化回應”了。
“個性化”不就是我們一直追求的學習方式麼。
當這種學習方式普及後,網絡就成了學習的天堂,那麼那些還停留在“網娛至上”的淺水區的魚兒們就注定要被時代淘汰。
那些趕着慕課潮流的勇者們,就注定會擁有更廣闊的的海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