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孵化出來的蟬蟻。 王華美 攝
圖為孵化出來的蟬蟻。 王華美 攝
中新網邯鄲7月21日電 (王天譯 郝麗翠)“金蟬養殖周期是2-3年,将蟬蟻撒在樹下,第3個年頭開始見效益,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下旬是金蟬集中收獲季節,每畝投入1000元,畝收入10000元,可連續收入。”提起金蟬養殖,52歲的張喬武如數家珍。
圖為張喬武雙手捧着新收獲的金蟬。 王華美 攝
張喬武是河北邯鄲後羅頭村一位普通農民。10年前,一直在做服裝生意的他偶然接觸到金蟬養殖,“金蟬又叫‘知了猴’,富含高蛋白,營養價值高,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更因其風味獨特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于是,張喬武萌生了人工林下養殖金蟬的想法。
圖為村民在張喬武的養殖基地内整理挂有金蟬卵的柳枝。 王華美 攝
此後,毫無養殖經驗的張喬武一心撲在金蟬養殖上,在自己家中、田地裡反複進行試驗。 “一開始方法不對,連續兩年沒有收獲,後來得知老鼠、蟑螂等對金蟬的危害特别大,我又開始尋找治理蟑螂、老鼠的辦法。”張喬武說,經過不斷摸索,他最終琢磨出适宜金蟬養殖的土壤溫度、濕度、土質、樹木品種等。2012年,張喬武利用天然“知了猴”成功孵化出金蟬幼蟲——蟬蟻,開始進行人工林下養殖。
圖為張喬武的金蟬養殖基地。 王華美 攝
經過10年發展,如今張喬武已将養殖規模發展到200多畝,實現畝産金蟬蟬蛹200斤。除了成品蟬蛹,他還收購金蟬卵枝進行貯存銷售,不斷開辟基地擴大自己的養殖規模。每年通過收購閑散勞力摘折的卵枝2000萬根,精剪加工後打捆貯存,通過線上線下雙向銷售,年綜合收入100多萬元。
圖為村民在張喬武的養殖基地裡修剪挂有金蟬卵的柳枝。 王華美 攝
由于張喬武銷售的金蟬卵枝成活率高,不僅吸引周邊縣市的金蟬養殖戶前來購買,還遠銷山東、河南、安徽等地。
緻富後的張喬武不忘鄉親,他主動教大家采卵枝及金蟬養殖的方法技術,并對卵枝進行收購、分銷。在他的帶領下,當地200多位村民實現了緻富夢。“都是鄉裡鄉親,現在我一個人富了,我就想着怎樣讓大家也富起來,大家一起過好日子,幸福日子才有滋味,也更有意義。”張喬武說。(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