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九子的典故早已被世人知曉,
但是這九個兒子都不是龍,
為什麼這九個兒子都不是龍?
它們是什麼來曆呢?
關于九個龍子到底是哪九種動物一直存在争議,
根據晉朝北冥子所著的《山海經拾遺篇》記載九個龍子分别為:
老大囚牛母親是一條應龍。(應龍不是血脈純正的龍)
這是龍的第一個兒子,是龍和母應龍生的,叫囚牛。
囚牛喜歡音樂,所以一般在雕刻琴頭的就是囚牛。
老二睚眦母親是一隻金豺。
他繼承了母親金豺的性格,非常兇狠,一般在兵器上邊可以見到。
老三嘲風母親是一隻雪豹。
李東陽 《懷麓堂集》中記載:“龍生九子不 成龍 ,各有所好。……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
老四蒲牢母親是一條海蛇。
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
《文選》中漢班 孟堅 (固)的《東都賦》曰:“于是發 鲸魚 ,铿華鐘”。
老五狻猊母親是一頭雌獅。
狻猊是龍和獅子結合的産物,喜好吞雲吐霧,在古代的很多香爐上或者寺廟,就可以看到狻猊的造型。
老六赑屃母親是一隻巨龜。
《 堅瓠集 》雲:“一曰赑屃【避戲】。形似龜。好負重。今石碑下龜趺是也
老七狴犴母親是一頭母虎。
狴犴是龍和老虎生的,因為是老虎生的,所以就非常明事理,辨是非。
《龍經》有雲:“狴犴好訟,亦曰憲章。”
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
老八負屃母親是一條青龍。
負屃,似龍形,平生好文,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遺像。
老九螭吻母親是一條大魚。
《 太平禦覽 》有如下記述︰「唐會要目,漢相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厭火祥。」
文中所說的「巫」是方士之流,「魚虬」則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中國民間也稱鰲龍。
《山海經拾遺篇》認為老八負屃是血統最純正的龍子。
宋朝《太平禦覽》也作此解釋。
世人對龍之九子曲解的太嚴重,什麼麒麟貔貅都混進去了。
《山海經拾遺篇》是晉朝道士所著無法考證所以可信度較低。
但是《太平禦覽》可是宋朝皇帝下令整理的正史它的記載絕對經得起推敲。
《太平禦覽》裡對九位龍子的母親是誰也作了詳細的記載,這是非常少見的。
世人一般隻知道龍生九子的典故,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九位龍子的母親是何方神聖,現在就可以從《太平禦覽》裡一窺端倪了。
不過睚眦這位龍子到底是豺身龍還是豺龍身宋朝的《太平禦覽》和明朝的《升庵集》有不同看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