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二月二”,又叫“新娘節”“敬橋節”“走親節”。中部方言苗族通稱之為“nongx hlatob”(囔拉窩)。節日内容極為豐富,每逢農曆二月初二,家家戶戶都過節,氣氛極為濃烈。
貞豐縣“二月二”苗族走親節活動簡介
往期活動圖(一)
貞豐縣“二月二”苗族走親節活動已連續舉辦了9屆,今年是第10屆,規模更是空前。屆時,将有雲南、湖南、廣西、四川、重慶等省市和貴州省内各地苗族同胞1萬餘人相約在貞豐走親。
往期活動圖(二)
今年貞豐“二月二”苗族走親節活動,主題為“古城神韻·苗家風情·助力脫貧”,将于2018年3月17日至18日在貞豐縣城古城舉辦。
往期活動圖(三)
活動中将邀請省、州苗學會領導、專家50多人,雲南、湖南、廣西、四川、重慶等外省苗族同胞120人,省内部分地州市縣苗族同胞300多人,旅行社及旅行團隊100多人,各鄉(鎮、街道)組織苗族同胞前往過節1200多人,預計觀衆2萬餘人參加活動。
往期活動圖(四)
同時,将邀請中央民族歌舞團一級演員楊勝文,中國民歌王、苗歌王、春晚歌唱演員潘興周,中國武打電影演員、著名苗族歌手王飛鴻,中國苗族十大絕技王之一楊光合等演員前來演出。
往期活動圖(五)
活動時間、地點及主要内容
時間:農曆二月初一至初三(3月17日至18日)
地點:貞豐縣城(古城)、豐茂廣場
内容:以中國萬峰林美麗鄉村·好歌旅遊節暨民族團結進步民俗民歌展示、民族體育賽事、苗族盛裝走親巡遊(非物質文化遺産巡演)、苗族文化産業發展座談、西南五省(區、市)苗族服裝走秀大賽、古城走親攝影抓拍賽、民間文藝演出和篝火晚會等為主要内容
活動流程
3月17日(星期六)
13:00—13:30 接待人員在貞豐賓館集中迎賓
14:00—18:00 賓館迎賓,報到入住,文藝演出彩排
18:30—20:00 迎賓晚宴(地點:貞豐賓館)
20:20—22:00 夜遊古城及文藝演出彩排(地點:古城)
3月18日(星期日)
07:30—08:30 早餐
09:00—11:40 體育賽事、歌友賽(地點:豐茂廣場)
走秀彩排(地點:古城) 古城、三岔河及雙乳峰采風攝影宣傳
11:30—12:30 中餐
12:30—13:00 巡遊集中列隊(豐茂廣場)
13:00—14:00 走親巡遊(服飾展示、非遺展示)
14:20—16:00 開幕式及苗族盛裝走秀大賽
16:00—17:30 民間文藝展演,民俗走親活動(感受婚嫁習俗、月米酒風俗、拉家常、吃喜宴)
17:30—18:00 入坐長桌宴
18:00—19:00 苗家古城長桌宴
19:30—21:00 大型民族文藝晚會及走秀頒獎
21:00—22:00 篝火晚會
3月19日(星期一)
08:00—9:00 早餐 09:00— 來賓返程
明星陣容
王飛鴻
楊勝文
蝶當久(潘興周)
楊一方
明星合影
“二月二”活動習俗
“二月二”又叫“新娘節”“敬橋節”“走親節”。中部方言苗族通稱之為“nongx hlat ob”(囔拉窩),作為苗族傳統節日,長期以來,其習俗一直為苗族人民所保持。
二月初二當天清早,每家都要煮幾十個雞蛋、鴨蛋(或鵝蛋),将其分别染成紅、綠、藍、紫等顔色,然後由老人分配給全家每個成員,以示祝福。若是兒童所得數量較多,則用專編的網帶裝成一串背在身上,表示吉祥、安康,家庭和睦、幸福。中餐殺雞宰鴨、烤酒煮肉、燒香紙祭祀祖宗。
節日這一天,各家還針對不同情況,分别履行以下傳統習俗。
送新娘
苗族青年結婚隻是一種儀式,結婚當天新娘就同送親的姊妹一道返回了娘家,直到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新娘才由自己的兄弟或親堂兄弟三至五人送到新郎家,新郎家家族須家家輪流宴請。
新娘到新郎家後,前幾天亦像作客一樣,晝夜由姑子或侄女陪同,寸步不離,直到新娘的兄弟們作客結束返回。
新娘到夫家後,一般在夫家住上三至七天,然後請婆婆及一兩位老年婦女送回娘家。一些調皮不安分的新娘,兄弟們告别主人前腳剛走,自己亦偷偷跟着跑回娘家,新郎家若發現可迅即半路追回,若追不上,無奈的婆婆也隻好請人陪同跟着到新娘家,以示相送,而且不能生氣發火。
搭溝橋
搭溝橋,并殺大公雞祭祀,有的還請本民族巫師念祭詞。其意為久婚不孕或少兒少女是因為好事沒有做到或做得太少,未修好橋梁路道——搭橋。凡婚後不孕或少兒少女的,這一天要舉行搭橋習俗。
分兩種形式,一種是在大門内搭天橋,一種是在野外選擇有溝的大路或小路、田埂,找一塊較長較寬的石闆,兒孫們過不來,所以要修橋補路,多做善事,兒孫們才能過來。
送傘
姑娘婚後,已生兒育女,若小孩不乖或常生病,視為中邪,女婿家就得邀請外婆家在二月二這一天送一把紅紙傘以驅邪。背着小孩打着外婆送的紅傘,邪魔就不敢靠近,小孩就乖,就不會生病。
送紡車
苗族婦女勤勞儉樸,聰明能幹,所穿衣服均是自紡、自染、自縫。姑娘成家立業養育小孩後,外婆家在來年或近年内的“二月二”節就要送一輛紡車予姑娘,以示家業興旺,生活美好。
送壽衣
五六十歲以上的老人,若經常三病兩痛,身體不太健康,就請親人送壽衣。若是男老人,壽衣就由姑娘家送,若是女老人,壽衣就由舅媽家送。壽衣須是純白棉布縫制,縫制好後,于農曆二月初二這一天送予老人穿,以示老人健康長壽、福如東海。
貞豐縣苗族簡介
嘉慶二年(1797),苗族開始從黔東南遷入縣境内,随後鹹豐、同治年間也有陸續遷入。貞豐絕大部分先到者納河落腳,然後向縣境各地擴展,還有少部分朝川黔滇方言的苗族從雲南遷入。
全縣人口42萬餘人,其中,苗族人口3萬餘人,占總人口的7%。主要分布在珉谷街道、永豐街道、龍場鎮、者相鎮、北盤江鎮、白層鎮、連環鄉、挽瀾鎮。分布聚居和雜居9個鄉鎮,其中,苗族聚居的自然村寨有62個,苗、布依雜居的18個,苗、漢、布雜居的49個。
貞豐苗族服飾主要有兩種。
一是中部方言苗族,苗族人口相對較多,在200多年前從黔東南遷徙而來,其苗族婦女服飾一直保留着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女性服飾鮮明的色彩,古老的服裝樣式保留至今。
中部方言苗族在服飾制作上喜愛選用純白棉布作底布,由具有高超染布技藝的染匠把棉布染成深紫色和青色後,按童裝和成年裝剪裁成适合的衣袖、胸圍和後衣。衣袖、胸圍和後衣上的圖案和花邊,邊沿分别鑲嵌紅、綠、黃等綢緞條作裝飾,其中藍綢緞所占面積較寬。繡有龍鳳、犀牛及幾何圖案的衣片、衣袖和胸圍等襯于深青色棉布上,桃花、繡花圖案一般為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結,原本普通的衣料這就變得靈動耀眼。
苗族姑娘下身着白褶長裙,裙腳織紅、綠、黃三條花邊,分别代表他們祖先起源地長江、黃河和清水江。裙的前後各系一塊與裙同長,精心縫制的提花圍腰。頭包兩層帕,外層紫黑色帶灑須,内帕下緣秀齒型花邊,有的還定銀泡花 。
貞豐苗族銀飾式樣多,具有優良的傳統,是苗族婦女必須的裝飾品,由專門的匠人制作,獨具民族風格。銀飾種類有:戒指、手镯、銀鍊、銀片、銀花、耳環、項圈、頭簪、凸凹零星連結鍊,手镯和項圈有空心的、實心的、圓柱的,空心的手镯或項圈制作非常講究,往往以圈身作空心的龍身,然後雕通,現出龍鱗或“二龍搶寶”等圖案。耳戴大銀耳環,右發髻戴銀插頭片,胸挂銀項圈 5個,手戴銀手圈,顯得美麗動人。
二是西部方言苗族。苗族人口相對較少,其服飾用花邊滾托肩和袖口及衣領,下身系裙,裙有蠟染和不蠟染的。不蠟染的裙,隻在編織裙布時,經線用白線,青線相隔,編織出條形花布做成百褶裙即可,圍腰飄帶均不繡花;在蠟染的裙上,蠟染一些具有一定意義的圖案,同時所匹配的圍裙、飄帶也刺滿花紋,色彩上主要以紅綠為主,顯眼奪目。
轉自:貞豐走親節組委會公衆号
編輯:婁昌萍 審稿:王勝 值班總編:毛如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