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築是城市的文化品位,文化軟實力是城市的格調。會甯縣在開展祖厲河綜合治理、厚植生态底色的同時,融漢唐古韻和現代風情與一體,同步推進沿岸文化建設、為其注入文化元素,進一步提升治理實效、強化整體内涵打造,不斷擦亮會甯“最美窗口”的城市名片,勠力推進城市形象、經濟、旅遊、文化融合發展,讓文化伴随經濟比翼騰飛,切實激活縣域經濟發展内生動力。
10歲半的陳建彤小朋友,每次來漢唐街遊玩的時候,集中展示會甯縣曆史發展變遷及城市建設的文化長廊,成為了他最喜歡去的地方之一。裡面寫實、美麗的圖片,讓小小的他進一步加深了對家鄉的了解。
會甯縣北關小學五年級(4)班學生 陳建彤:每到周末的時候,我都會跟好朋友們一起,到漢唐街這邊來騎自行車娛樂一下;這裡設立了一個文化長廊,特别美。我最喜歡的一幅圖片是那幅齊靳濕地,那裡有山有水還有鴨子等,我特别喜歡。騎累了可以在這裡坐着休息一會,感覺這個文化長廊特别棒。
一把剪刀一張紙,一雙巧手剪世界;一支毛筆一碟墨,寫遍春秋大故事。在位于祖厲河城區段西岸的會甯縣文化館裡,剪紙的镂空和書畫的墨香,為市民提供着豐富的文化大餐。一輩子從事鄉鎮文化工作的張登榮,在仔細參觀後,忍不住豎起了大拇指。
會甯縣市民 張登榮:今天到漢唐街轉了一圈,到文化館參觀了書法展覽廳和剪紙展覽廳,作品相當豐富,各種書法、繪畫作品讓人耳目一新。
這邊的文化館裡藝術氣息濃厚,另一旁以會甯亞麻文化為切入點,集祖厲漢唐盛世、亞麻生産曆程、農耕文明發展為一體的建偉亞麻文化藝術館中,犁、耱、油擔等陳舊的生産器具,正在為遊客們生動地展示着祖先的聰明睿達,和曆史進程中的會甯文明和會甯智慧。坐落于漢唐街的苦荞、亞麻、馬鈴薯、杏果、奶品草畜、中藥材、剪紙刺繡、繡雕皮影等九個特色産業館和電子商務服務運營中心,既體現傳統綠色農耕文化、特色品牌文化、産品營養食療文化,又借助互聯網展示地域特色農産品,體現了電商、産業、生态、文化、旅遊、消費“六位一體”融合理念。
會甯縣漢唐二十四節氣文化休閑商業街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 崔掌天:在業态布局上,主要有以隴原特産館、建偉亞麻油文化藝術館等為代表的“九館一中心”,也是突出展示咱們會甯的農耕文化、地方文化,還有飲食文化、曆史文化等。
會甯縣依托祖厲河綜合治理段的景觀軸線,在祖厲河綜合治理一二期城區段西岸,按照“漢時街市、唐時裡坊”的形式營造空間布局,規劃打造了長3.3公裡的漢唐二十四節氣文化休閑商業街,目前會甯縣文化館、博物館、紅色文化産業管理中心等文化單位,一些書畫藝術、刺繡、民間工藝品等具有明顯地方文化屬性的個體工商戶進駐漢唐街;同時規劃建設了漢唐街民俗文化演藝廣場及大舞台,一直開展常規性文藝演出、舉辦文化活動等;建設了文化長廊,集中展示了會甯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這些建設内容,切實将文化的元素融入到祖厲河的建設發展中,勠力将祖厲河西岸打造成了靓麗的風景線、産業的聚集線、發展的引領線,帶動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
會甯縣文化館工作人員 王媛媛:我們文化館開館時間正常是星期一到星期五,開放時間是早上8:00到中午12:00 ,下午2:00到6:00。我們一樓的大廳設置主要以剪紙和書畫、書法作品為主,二樓是非物質文化遺産,現在正在裝修中。
會甯縣漢唐二十四節氣文化休閑商業街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 崔掌天:下一步,我們繼續抓好這方面的工作,比如說引導更多的文化企業和個體進駐漢唐街,把文化休閑這塊主要内容充實起來,使它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文化休閑商業街。
(會甯融媒記者 李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