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奶奶用老鼠熬油治孩子燙傷導緻感染”的新聞登上熱搜。
據媒體報道,河南省兒童醫院近日接診一個男童,家裡的老人聽信偏方,用老鼠油塗抹在孩子皮膚上治療燙傷,最終導緻感染,随後孩子被送去重症監護室。
偏方,到底有多不靠譜?
民間所流傳的偏方,什麼癞蛤蟆煲湯治感冒、生吞蝌蚪強身健體、皮膚塗墨水消除疱疹....這些都是在沒有治療條件下所産生的無奈之舉。
若真的被證實确實有效,早就被現代醫學所吸納,還不至于到現在還是偏方。而偏方之所以是偏方,多數都是療效不明确,又或者有副作用。
燙傷後可以塗抹牙膏、醬油嗎?
燙傷後塗抹牙膏、醬油等物品,都屬于是民間流傳的“土法”,實際上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不僅沒有效果,反而可能加重燒燙傷病情,尤其是用醬油塗抹傷口。
由于醬油含有氯化鈉,塗抹在傷口表面會導緻傷口部的皮膚因為滲透壓改變而脫水、腫脹,使破潰的皮膚更加嚴重。
而至于牙膏、白酒等物品,都是無益于燙傷傷口恢複的,我們在遇見燒燙傷之後切忌不能采取這些方法。
一旦被燙傷後,該如何正确救治?
正确處理燒燙傷的方法,簡單來說主要是沖、脫、蓋、送。
沖
沖擊是指發生燒燙傷之後,及時使用流水對傷口進行沖洗和浸泡。
燙傷是高溫對皮膚造成物理損傷,使用冷水沖洗,可以降低皮膚局部的溫度,盡可能地減少高溫對皮膚的損傷,沖洗時水流不宜過大,否則容易造成傷口損傷。
脫是指去除傷口部位的皮膚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脫并不是盲目地撕開衣服。
因為此時衣服可能已經和皮膚粘連,如果盲目、強行撕開,容易導緻皮膚破損,應該在流水下,緩慢地用剪刀剪去衣服,如果不能去除就保持現狀。
蓋
蓋是指用無菌紗布或者幹淨的毛巾等物品,遮蓋燙傷的部位,這樣有助于保護傷口,避免接觸到外界刺激。
送
送是指發生燒燙傷後,如果燙傷部位較大,一定要及時送到醫院燒傷科進行治療。
如果燙傷部位較小,僅有單純水泡或者皮膚發紅等,可以在家暫時觀察,如果症狀加重也需要及時去醫院治療。
冬天,小心暖寶寶的“低溫燙傷”
燒燙傷是生活中常見的意外傷,隻要處理及時,傷口都可以恢複較好,但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能聽信民間的一些“謠言”,不要胡亂的塗抹一些物品在傷口上,這樣往往會加重病情。
而冬季常用的暖寶寶、暖手袋,實際上使用溫度平均在40℃-50℃之間,一般來說,一次充電可以維持數小時。
然而,在這“不算太高的”溫度接觸時間久了,卻會可能造成局部組織受壓,血流受到障礙,熱能就會積聚,就會導緻被燙傷。
尤其是人體處在熟睡的狀态下,貼身使用熱水袋、暖寶寶等保暖,往往無法立即發現低熱能夠帶來皮膚損害,而那些低熱燙傷的病患,其實際創面深度也未能達到肌肉或骨膜。
簡單而言之,就是暖寶寶這些會不斷讓你“溫水煮青蛙”,讓你的皮膚、皮下組織等一點點“燒熟了”!
再加上,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也因末梢循環不佳,導緻無法及時感覺到熱或者痛,對低熱并不敏感,長時間使用暖寶寶等,也會容易發生低熱燙傷。
參考文獻:
【1】唐冰.小兒燒燙傷的現場急救[J].江蘇衛生保健,2021(08):25.
【2】吳志,羅金财. 燙傷勿偏信“偏方”[N]. 中國中醫藥報,2018-07-05(00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