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告子篇介紹?11.2水信無分于東西、無分于上下乎,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孟子告子篇介紹?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11.2水信無分于東西、無分于上下乎
11.2[原文]
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①。人性之無分于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于東西也②。”
孟子曰:“水信無分于東西、無分于上下乎③?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④。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⑤。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⑥。”
11.2[通釋]
告子說:“天性就像湍急的水,在東方開鑿通道就向東流,在西方鑿開通道就向西流。人的天性對善與不善沒有區别,就像水對向東流向西流沒有區别一樣。”
孟子說:“水真的對向東流向西流沒有區别、對向上流向下流沒有區别嗎?人的天性向善就像水趨于向下流一樣,人沒有不向善的,水沒有不向下流的。比方說拍打那水就會使它濺起,能使它超越額頭;強力阻遏來提升水位,能讓水抵達山頭。這哪裡是水的天性啊,那外界力量的作用使它這樣的!人可以讓他做不好的事,那受外界影響的天性也就像這樣的。”
11.2[注釋]
①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天性就像湍急的水,在東方開鑿通道就向東流,在西方開鑿通道就向西流。湍水,急流。決,開鑿通道使水流出。諸,之于(之,它,指湍水;于,在)。第二個“東”,名詞作狀語,向東。第二個“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②人性之無分于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于東西也:人的天性對善與不善沒有區别,就像水對向東流向西流沒有區别一樣。兩個“之”,分别放在“人性”與“無分于善不善也”、“水”與“無分于東西”這兩個主謂短語之間,取消各自短語的獨立性。無,沒有。分,區分,區别。于,對。東西,名詞作動詞,向東流向西流。
③水信無分于東西、無分于上下乎:水真的對向東流向西流沒有區别、對向上流向下流沒有區别嗎。信,真,真的。
④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人的天性向善就像水趨于向下流一樣,人沒有不向善的,水沒有不往下流的。兩個“之”依然是放在主謂短語之間的助詞。善,作動詞,向善。就下,趨,向往下流。就,靠往,趨向。下,動詞,往下流。
⑤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比方說拍打那水就會使它濺起,能使它超越額頭;強力阻遏來提升水位,能讓水抵達山頭。今,比方說,設事說理。搏,擊打或阻擋。躍,使……湧起,使……濺起,使……飛濺。颡,音sǎng,額頭。激,強力阻遏。行,提升水位。在,出現在,抵達。
⑥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這哪裡是水的天性啊,那外界力量的作用使它這樣的!人可以讓他做不好的事,那受外界影響的天性也就像這樣的。勢,外界力量的作用,外界因素的影響。第二個“之”,放在“人”與“為不善”這個主謂短語之間,取消該短語的獨立性。
11.2[解讀與點評]
告子借用的比喻都很繞,貌似很有道理,但前提不成立,當然是比喻不成立,本體跟喻體沒有交集,即沒有相似點。孟子的思維一直是清晰的,所以他能駁倒對方。
“水信無分于東西、無分于上下乎”這句話,孟子在“東西”方向這個概念基礎上增加了“上下”的概念。這個增加很有必要,因為談論人性是談論向上向下的問題。是不是孟子加上了“上下”的概念不講理了呢?非也,因為水向哪個方向流取于高低,方向隻是表象。如果沒有高低或其他外力因素,水是相對靜止的。
“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中的兩個“之”選擇了主謂短語之間的助詞。前一個“之”很像動詞“趨”,然而,這兩個“之”用法是相同的。“就”才是“趨”的意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