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簡評隋炀帝開通大運河這一舉措

簡評隋炀帝開通大運河這一舉措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3 01:17:55

曆史上有兩個大一統王朝很短暫,一個是晉朝,後人評價不高;另一個就是隋朝,但隋朝曆史雖短,但名聲卻很好,隻是隋炀帝被唐朝醜化嚴重了。應該說沒有隋朝基礎,便沒有唐朝立國後的繁榮。

簡評隋炀帝開通大運河這一舉措(隋炀帝不僅開挖大運河)1

隋炀帝在位時,他三征高句麗皆以失敗告終,而且發動民衆開挖大運河,貫通了南北水路。但隋炀帝勞民傷财的做法終于引發民衆不滿,很多地方農民揭竿而起,反對隋朝。但現在再看隋朝那段曆史,其實隋炀帝三征高麗、開挖大運河做法并沒有錯,隻是錯在他太着急了,急于在很短時間内完成如此多的大事,必然要引起民衆不滿。無論戰略需要,還是戰略利益,民衆短時間看不到這一點,因此揭竿而起也很正常。現在隋炀帝所挖的大運河依然發揮着重要作用。

簡評隋炀帝開通大運河這一舉措(隋炀帝不僅開挖大運河)2

隋炀帝除了挖大運河還有一個偉大壯舉,這個壯舉不亞于大運河開挖,而對唐朝建立和鞏固起到了一定作用為什麼這樣說呢?就讓我們來看看隋炀帝這個壯舉。

三路大軍為何反複争奪此地?

隋末有實力的起義軍,瓦崗軍應該算一支。公元617年3月,瓦崗軍首領李密,率領起義大軍攻占了興洛倉,并開倉赈濟災民。這一舉措使李密迅速擴充了起義軍。老百姓挨餓久了現在有糧食吃了,因此投靠瓦崗軍有飯吃,才使李密隊伍壯大。

簡評隋炀帝開通大運河這一舉措(隋炀帝不僅開挖大運河)3

随着起義軍的壯大,李密又率大軍再次攻下回洛倉。但不久王世充就帶隋軍殺來,把瓦崗軍團團圍住。李密打不過王世充的正規軍,隻得丢棄回洛倉。于是回洛倉被王世棄所占。

621年,李世民率大軍包圍洛陽後,王世充居然在洛陽城呆了數月,最後被迫投降,于是回洛倉又落到李世民手裡。李世民得到回洛倉後,感歎表叔楊廣的壯舉,有了回洛倉,李世民實力更強,可以幫老子繼續打天下。

簡評隋炀帝開通大運河這一舉措(隋炀帝不僅開挖大運河)4

那麼瓦崗軍、隋軍及唐軍反複争奪的回洛倉,到底有多重要?這是隋炀帝發明并建造的巨大糧倉。楊廣繼位後,便在洛陽周邊修建了很多皇家糧庫,其中回洛倉、興洛倉就是其中的糧庫。所謂的“糧庫”并非像現在先進存糧方式,而是隋朝根據實際建造的糧倉。

古人有句話,“兩軍作戰,糧草先行”,“無糧不穩”。隋炀帝繼位後,不斷對外用兵,糧草不能缺少。因此,他在洛陽建立糧倉,存儲大量糧食,以備戰争所需。

簡評隋炀帝開通大運河這一舉措(隋炀帝不僅開挖大運河)5

誰得到了糧草,誰就有了充足的戰争儲備,這也是為什麼王世充被圍困數月才投降,因為手裡有糧可以長期固守城池。而唐朝李淵起事後,其子李世民幫老子打天下,他們也借助了隋朝所囤積的糧食。對于後期唐朝實現統一和鞏固王朝起到了一定作用。

隋炀帝壯舉如何建造?

隋炀帝當時在洛陽周邊所建糧倉有其他朝代的糧倉有所不同,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結構都很特殊。首先從地理位置上看,便于皇城洛陽使用用,而還便于運輸。因此隋炀帝的糧倉,大都建立在洛陽附近,但又距離大運河不遠。因為隋朝所需的糧草大部分從大運河運輸。而最讓人稱奇的是,隋炀帝建造的糧倉結構很特殊。

簡評隋炀帝開通大運河這一舉措(隋炀帝不僅開挖大運河)6

2004年考古工作者對隋朝的糧倉進行考古挖掘,經過曆時8年的挖掘發現,隋炀帝的糧倉規模宏大,而且能存放巨量的糧食,稱得上世界之最,但在古代世界上能有如此龐大的糧倉很少見到。

從回洛倉的建造來看,他位于古洛陽的以北七裡之處,是隋朝最大國有糧庫。當整個回洛倉被考古工作者清理出來後,在場的專家都震驚了,他們無不佩服隋朝糧倉建造技術。

簡評隋炀帝開通大運河這一舉措(隋炀帝不僅開挖大運河)7

整個回洛倉東西長達千米,南北寬約三百多米,面積相當于五個足球場之大。據《資治通鑒》中記載:“倉城周回十裡,穿三百窖,儲積糧谷。糧倉區域設置很規範,既有運糧區(漕運區)、車馬首家、倉窯區,還有管理區。回洛倉有710座倉窯組成,每個倉窯直徑超10米,深度達10米,據專家推算,一個倉窯能盛放五十萬斤糧食,而整個回洛倉就能存糧達三億多斤。這是一個巨大的數量。

我們現在建造的糧倉,大都是在地面以上,而且要求通風條件好,還要定期清理糧倉,防止存放的糧食發黴蟲咬。而隋朝巨大的糧倉,不僅是建在地下,而且靠近水道,那麼糧倉是用什麼方法存糧呢?不怕存放的糧食受潮發黴?

簡評隋炀帝開通大運河這一舉措(隋炀帝不僅開挖大運河)8

據元朝農學家王祯所寫的《農書》中,他曾對古代儲存糧食方法進行了詳細記載:“夫穴地為窖,小可數斛,大至數百斛,先令柴棘,燒投其土焦躁,然後周以糠,穩貯粟于内。”根據王祯所寫的方法,文物工作者發現,隋朝的回洛倉的确采用了王祯的存糧方法。把倉窯燒成焦土再用糠貼于四周,然後往裡面存糧,就能很好的保存了。

糧倉的神奇之處在哪?

既然元朝王祯給出了建造方法,專家經過考察後,也對隋朝的回洛倉進行了分析,得出更為具體的存糧技術。

首先,選擇地勢及土質。 從回洛倉的地理位置上看,回洛倉位于在洛陽城外邙山緩坡地帶。而此地土層較厚,即使下雨,積水也不會在緩坡停留,這就解決了排水問題。另外,邙山的土質幹燥,有一定黏性,與陝北的土質相似,在西北挖窯洞也輕易不會坍塌。而此地離漕運點最近,便于快速周轉糧草。而回洛倉又緊靠洛陽城,隋軍便于控制使用,即使城池被圍,回洛倉位于後方,隻要不丢失,就能長期固守。

簡評隋炀帝開通大運河這一舉措(隋炀帝不僅開挖大運河)9

其次,建造技術科學。從考古發現,隋朝人先挖好倉窖,然後在倉底和倉壁上再鋪上厚厚的棘草,用木棍壓實,再點燃倉窯裡的棘草,用火把倉壁内濕氣去除,使倉窯壁、底的土質形成闆結,這樣就實際起到了一層混凝土的作用,但比混凝土效果還要好,隔斷了潮氣和濕氣進入,也阻斷了各種蟲害。燒完倉壁和倉底後,接下來做的工作,就是在倉壁上再抹上一層二十公文厚的青膏泥,起到進一步密封的效果,此法能防止外面雨水的滲漏。

第三,防潮技術先進。倉窯實現第一步防潮後,還有沒完。最後還要輔上幹燥的糠、草席及木闆,為倉窯再加一層防潮設備。然後再往倉窯裡放糧食。最後再用青膏泥封閉倉口,保存幾年都沒問題。

簡評隋炀帝開通大運河這一舉措(隋炀帝不僅開挖大運河)10

專家在另一個叫含嘉倉的隋朝倉窯裡發現一窯沒用過的糧食已經全面碳化,但能看出完好狀态。專家們都佩服一千多年前隋朝儲糧方式,手段先進接近完美。

無論哪個王朝,都把糧食看得很得要,因為沒有糧食,做什麼都不行,更不要說打仗了。我國曆代王朝都有不同的存糧方式,秦朝設置了很多糧倉,而劉邦正是利用秦朝時的糧倉,才使他在關中站穩腳跟。到了隋朝後,存糧技術更加完善,而隋朝滅亡也來得很突然,楊廣存放大量的糧食還沒用,王朝就被滅了,但卻幫了唐朝的忙。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