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整部《天道》,有個問題一直萦繞在我的腦海裡,久久不能褪去。那就是丁元英如何完成階層的越階,并且成為商界怪才的。我們一起在《天道》裡去尋找,追尋他成為現在這樣的痕迹。
1,家庭背景
丁元英出生在四川成都一個普通家庭,父母也都是普通人。父親開了一家茶館,幾十年來生意一直不溫不火,母親也是普通的家庭婦女,他上面有個哥哥,下面還有個妹妹。但是家庭盡管很普通,也沒有影響他的求學深造。
成年後的他很少回家,因為他跟家裡人基本沒什麼可聊的,或者說聊不到一塊去。她妹妹曾和她聊天的時候說“跟你說話,你累我們也累”。她母親對他說過“元英啊,那可是你爸,拔管子這種絕情的話你也說得出口”。
丁元英是如何跟家裡人交流的呢?比如他曾對他媽說過這樣的話, “媽,如果您養兒就是為了防老,那就别說母愛有多偉大了,您養來養去還是為了自己,那就是交換,等不等價還兩說呢,碰到我這麼個不孝順的您就算賠了 ”。
用丁元英在《天道》裡的思想來看,他成長的家庭就是傳統文化的典範。至于是不是弱勢文化暫不下定論,反正不是強勢文化。那他的強勢文化是如何而來的,我們繼續往下扒拉。
2,教育背景
丁元英從小讀書成績優異,1978年考入清華大學,畢業後,在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留學,并且獲得了經濟學碩士學位。
那個年代考上清華的,後來所從事的職業大多不是大學教授,就是政級要員。确實在那個年代能考上清華大學的,不可謂不牛。這也足以見得他的勤奮和聰明。可是當時的他,還不想止步于此,繼續選擇出國深造,并且去攻讀經濟學,這在當時來說是思想屬于比較前衛的,因為我們國家還正值提出改革開放時期。
後來他去德國留學時,學了很多西方的思想,再結合他原有的東方思想。我覺得他思想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出現融合并且升級的。有圖為證,他和芮小丹讨論美國和俄羅斯文化的時候曾說“美國是尊重客觀規律的文化,赢得了靠飛機大炮根本赢不了的勝利”。
其實在此時,丁元英可能已經殺死了曾經的自己,引用丁元英在劇中的一句話“你不知道你是你,所以你是你,當你知道你是你,你已經不是你了”。就如普通人的我們,常說感覺過去的自己就像個大傻冒,這就是人在成長過程中不斷殺死過去的自己的印證。
在這裡我想抛磚引玉的說一句,讀書真的能改變命運!
3,職業背景
丁元英在德國畢業後,先後在柏林某國際金融投資公司和北京通達證券公司工作。在這之後創辦個人私募基金,資金全部來源于德國的投資公司,共計1700萬馬克的委托資金。通過北京、上海、深圳三個城市代理賬戶的方式,投資中國A股市場,所有的買賣決策都來自丁元英,他在11個月的時間,讓這筆資金翻了2.35倍。
丁元英所有的工作都和金融相關,和他競争的都是高學曆,高智商的人,還有智囊團,但就在這種強者如雲的商戰中,他還是讓私募基金大賺了。金融之戰的背後是嗜血的資本,是和人性的最大對抗。
可是丁元英在暴賺的情況下退出了,這裡面有他對中國股民的同情和不忍,也有在暴賺後,他對自己貪婪的克制。
每一個在股市賺到錢的人,都是對人性和規律有着極高的洞察力和掌控力,何況丁元英在股市賺錢就跟在取款機裡提取錢呢?
4,居住環境
丁元英在德國有永久居留權,并且在德國還有自己的房子。在私募基金中賺了500萬馬克,折合人名币3000萬。可是他來到古城的時候,住的房子是頂層,夏天還沒有空調,吃的也就路邊攤。生活中被馄饨店老闆多收錢也不在意,甚至被面館老闆罵也不解釋。
常言道“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可是在丁元英這裡,能切換自如。這也是他内心富足的表現。當一個人内心世界越豐富,他的外在需求就越少!
丁元英的思維能讓自己從弱勢文化成長到強勢文化,并且付諸實踐,成為“上等人”!這些都和他所接受的教育,從事的職業密不可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