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中國勞動保障報記者 趙澤衆
這是技能興國的時代強音:
“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要高度重視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這是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優秀答卷:
全國技能人才總量超過2億人,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技能人才占就業人員總量的比例超過26%,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達到30%;全國開展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超2億人次;中國代表隊連續兩次榮登世界技能大賽金牌榜、獎牌榜和團體總分榜榜首;技能人才隊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工作建立健全,技能人才總量不斷擴大、素質穩步提升、活力充分釋放。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職業能力建設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隊伍不斷壯大,能力素質不斷提升,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制造強國建設提供了堅強的支撐。
夯實技能人才體系的“四梁八柱”
——打造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政策體系
“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要加大制度創新、政策供給、投入力度,弘揚工匠精神,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高度重視、關心技能人才,多次高屋建瓴,就技能人才的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工作指明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人社部門學習貫徹重要指示,在職業能力建設領域陸續出台和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技能人才政策體系得到不斷充實和完善。
從中央層面,技能人才的激勵、培養措施得以“定調”,書寫了技能人才隊伍發展的時代華章。
《新時期産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明确了技能人才培養标準,完善技能人才激勵措施。《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首次提出高技能領軍人才的概念,要求增強技術工人獲得感、自豪感、榮譽感,激發技術工人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是完善“1+N”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定海神針。《意見》提出,要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政策支持、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高技能人才工作體系,打造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技藝精湛、素質優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隊伍。
人社部制定“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技工教育“十四五”規劃,出台“技能中國行動”實施方案,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支持企業大力開展人才評價工作,完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和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從政策上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加快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部省共建技能強省工程,是釋放政策紅利、探索先行先試的可靠路徑。目前,河南、貴州、河北等多省與人社部簽署了技能人才工作領域部省共建協議,加快培育高素質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形成了推動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的整體合力。
十年制度建設,職業能力建設相關的法規政策框架體系基本形成,完善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紅利充分釋放。從國家層面逐步建立起以職業能力建設為核心的技能人才培養開發體系,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制度環境和社會氛圍不斷完善。
世賽“十年磨一劍”勇攀技能高峰
——技能大賽引領社會風尚
2011年,年僅21歲的裴先峰走出國門,成為我國第一個走出國門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并獲獎的青年焊工。10年過去,他如今已成為公司培訓中心最年輕的焊工專家,獲得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等多個榮譽。
裴先鋒在英國倫敦參加第41屆世界技能大賽。(人民網資料圖片)
從“加入者”到“領跑者”,在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的世界技能大賽上,十年來我國技能健兒的成長也如同裴先峰的人生軌迹一般,不斷加速。
加入世界技能組織12年來,我國連續參加五屆世界技能大賽,參賽成績從第41屆“1銀5優勝”到第43屆實現金牌“零的突破”,再到第44屆、第45屆兩次位居金牌榜、獎牌榜和團體總分第一,登上世界技能之巅。
從世界技能大賽的火熱,到各地職業技能大賽的興起,技能大賽引領“技能崇拜”的蔚然成風,讓全社會注重技能工作、認同技能成才、投身技能報國,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良好氛圍。
十年來,我國逐漸形成以世界技能大賽為引領、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技能大賽為龍頭、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和地方各級職業技能競賽以及專項賽為主體、企業和院校職業技能比賽為基礎、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如今,全國每年舉辦一類大賽10餘項、二類競賽70餘項,涉及的競賽職業(工種)有上百個,每年有1000多萬名企業職工和院校師生參加各類競賽。同時,各地區也結合實際組織開展了各類省級市級競賽活動,讓每一名技能人才都有出彩機會。
各類技能大賽,從賽項設置到評分标準均向世界技能大賽看齊。各地将世賽成果轉化,将比賽的标準、規則、技術充分融入到行業與生産實踐中,既“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為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撐,也由“賽”入“企”推動了區域産業的發展、升級和轉型,引領技能人才培養方向。
技能競賽是弘揚技能風尚的窗口,更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抓手。一個又一個技能人才在技能競賽中完成從零到一的蛻變,實現了人生的華麗轉身。他們中的大多數,在獲得金牌後轉型成為老師、教練,為培養更多的技能人才貢獻力量;技能人才奮勇争金、曆練成才的故事也激勵了更多技能青年,鼓舞他們踏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開幕式
全民技能培訓打造“技能中國”
——完善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
小到圓珠筆上的珠芯,吉他上的琴弦,大到打破世界紀錄的“蛟龍号”、飛架三地的港珠澳大橋,一項項産品的研發、工程的出爐,離不開技術工人的貢獻。
技能人才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是實現制造業強國目标的中堅力量,是高質量就業的主要群體。當前,我國新技術革命、現代經濟和産業體系發展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質技能勞動者,推動職業技能培訓是破解命題的關鍵。
2013年,黨的第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确提出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的要求;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要求,為面向全體勞動者的終身職業培訓體系的構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宏觀政策環境。
十年來,“面向城鄉全體勞動者”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不斷完善。國家從失業保險基金結餘中拿出1000億元,設立專項賬戶,統籌用于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保證了源頭活水,形成了由企業、院校、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構成的三位一體的職業技能培訓主體機構體系。
十年來,以重點就業群體和重點領域的培訓為抓手,職業技能培訓的質量不斷提升。組織實施化解産能過剩企業職工、高校畢業生、新生代農民工等重大專項培訓計劃,以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為主要形式開展培訓。實施康養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制造業技能根基工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地區職業技能提升工程等,加強技能人才培養、評價、使用、激勵工作。
一次次開在田地、果園、家門口、産業園區的技能培訓,打造了“正安吉他”“紫陽修腳師”“粵菜師傅”等多個勞務品牌,讓從業人員就業更穩定,收入更高,權益更有保障。
在貴州省正安縣吉他産業園,工人在生産車間制作吉他(新華社)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職業培訓站上時代風口。由“線下”轉為“線上”,實施“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計劃”,階段性實施百日免費線上技能培訓行動,将各類企業職工線上培訓納入職業培訓補貼範圍。僅幾個月時間,實名注冊用戶便超過1300萬人。
從人才數量提高到品質提升的跨越,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意義凸顯。為适應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職業技能培訓将繼續深化,更加穩定和促進就業,不斷推動高質量發展。
守正創新走特色辦學之路
——推動技工教育高質量發展
從培養出世界技能大賽冠軍選手曾正超、楊金龍、宋彪,到畢業生就業率一路攀高,受到學生家長、企業認可,作為培養技能人才的主陣地,技工院校在十年間呈現出招生和就業“兩頭熱”,得到長足發展。
十年來,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的先行者、實踐者和開拓者,技工教育實現快速發展。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的正式施行,明确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人社部加大投入力度,優化人才培養結構,提高辦學質量,深化國際合作,擴大社會影響力,讓技工院校不斷彰顯培養技能人才“蓄水池”的時代擔當。
職業教育法多次提到的“産教融合”“工學一體”,是技工院校開展校企合作建設的普遍遵循。技工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多年來探索“招生即招工、入學即入廠”的辦學模式,主動對接地方産業,把行業、企業需求作為技能人才培養的目标和标準。從實際出發,技工院校聚焦當地産業模式,正探索集團化辦學,以統籌優化教育資源,促進技能人才精準培養,聚焦服務實體經濟,推進專業産業緊密對接。
目前,全國2492所技工院校,在校生達420萬餘人,每年向社會輸送約百萬名畢業生,就業率普遍在95%以上。從“無人問津”到企業搶手的“技能新星”,技工院校畢業生普遍能拿到行業内有競争力的薪資,在人生賽跑中實現“反超”。
去除“橫縱”障礙 暢通發展通道
——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
2011年,技能大師劉宏來到首鋼技術研究院從事新焊材開發工作。十年來,從一名現場焊工到首席技術專家,劉宏與首鋼共同成長的模式,為企業培養技能人才提供新的思路。
一個個特級技師、首席技師的評出,讓更多技術工人看到了職業上升通道的希望。從“h”到“H”,從“單軌”到“雙軌”,以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為目的,2022年,人社部在原有“五級”技能等級基礎上,延伸和發展出新“八級工”制度,形成由學徒工、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特級技師、首席技師構成的職業技能等級(崗位)序列,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同時,人社部打破職業技能評價與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界限,拓寬技能人才發展通道,讓技術工人更有奔頭。
職業分類作為制定職業标準的依據,是開展職業教育培訓和人才評價的重要基礎性工作。自1999年來第二次全面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全面、客觀、準确地反映了當前社會職業發展的實際狀況。衆多新職業的發布,對于增強從業人員的社會認同度、促進就業創業、引領職業教育培訓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人才蔚起,國運方興。非凡十年,職業能力建設工作成就滿滿,鼓舞人心;展望未來,人社部将一如既往大力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向着技能人才制度政策更健全、培養體系更完善、崗位使用更合理、評價機制更科學、激勵保障更有力的目标前進,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培養造就更多大國工匠,踔厲奮發,譜寫技能人才的時代新篇!
編輯丨邱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