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芯設計過程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化工程,設計工程師們通常采用自外而内的逆向設計思維,即以客戶的尺寸需求和性能需求為導向,以電化學體系工藝窗口為基礎,以成本控制為重要目标進行設計開發。
要想深入挖掘電芯設計的“核心價值”,則必須充分理解其設計邏輯。鑒于此,筆者整理了常見的電芯設計要素并對其進行解析,以加深對電芯設計過程的理解。
閱前提示:全文共5474字,預計耗時10min
Ǿ1:尺寸設計-厚度 Thickness
電芯厚度設計與客戶要求的電芯出貨态SOC密切相關,即不同SOC下正極片和負極片反彈存在差異(正極片和負極片反彈詳見反彈設計章節)。
因此,在進行厚度設計時,首先要明确電芯出貨态SOC(通常是60%SOC或30%SOC航空标準),确認SOC後再對電芯進行厚度分解。
以下圖所示的雙錯位卷繞結構(疊片結構類似)為例,根據設計表已知如下信息:
對組成電芯最終厚度的各要素進行逐層分解:
①正極料區層數:負極層數 1=36層
(包括33層雙面,3層單面)
厚度=(33*2 3)*0.036*1.03=2.559mm;
②鋁箔層數:負極層數 1=36層
厚度=36*0.012=0.432mm;
③負極料區層數:35層(包括34層雙面,1層單面)
厚度=(34*2 1)*0.039*1.18=3.175mm;
④銅箔層數:35層
厚度=35*0.008=0.28mm;
⑤極耳層數:1層
厚度=0.1mm;
⑥膠紙層數:2 2 1=5層(2層極耳膠,2層極片膠,1層收尾膠)
厚度=5*0.016=0.08mm;
⑦鋁塑膜層數:2層
厚度=2*0.111=0.222mm。
電芯出貨态厚度=
2.559 0.432 3.175 0.28 0.888 0.1 0.08 0.222=7.736mm。
假設電芯厚度曆史COV能力可以滿足1%,則電芯3σ能力(3σ被認為是合格質量水平):
3σ=3*7.736*1%=0.232mm
最終電芯厚度範圍為:7.504~7.969mm,客戶要求≤8.0mm,滿足要求。
Ǿ2:尺寸設計-寬度 Width
若電芯為卷繞結構,則其寬度設計與出貨态SOC有一定關系,若電芯為疊片結構,則其寬度設計與出貨态SOC關系不大。
在進行寬度設計前,還要确認電芯折邊方式,雙折邊/單折邊對電芯寬度影響可能不同。
除此之外,還需要了解鋁塑包裝殼成型過程:顯然地,電芯寬度方向還包括一個凸模R角和一個凹模R角(R角主要是為了避免應力集中導緻鋁塑膜破損)。
為了避免電芯折邊時鋁層破損,寬度方向還需要預留未封區,即封印距電芯主體的距離(通常為1.0~1.5mm),如下圖所示,如果沒有預留未封區,PP溢膠後極易導緻折邊時鋁層破裂。
綜上所述,電芯寬度設計需要考慮的因素有JR(卷芯)本體寬度、鋁塑膜厚度、鋁塑膜凸模R角和凹模R角設計、未封區寬度、折邊方式等。
Ǿ3:尺寸設計-長度 Length
電芯長度設計與寬度設計推算邏輯類似,但細節方面存在一些差異性。
首先看一下電芯長度方向示意圖,其組成包括:
在長度設計過程中綜合考慮以上因素,從而可以避免電芯超長導緻客戶無法進行裝配的風險。
大緻的推算邏輯為:
→客戶要求電芯長度;
→确認頂封寬度;
→确認鋁塑膜厚度;
→開模設計R角參數;
→頂封内未封區寬度;
→“狗耳”和“狗腿”設計;
→确認鋁塑膜内腔可用長度;
→确認隔膜寬度。
Ǿ4:面密度設計 Coating Weight
降低面密度是設計高倍率電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增加面密度是設計高能量電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極片面密度越小對應的厚度也更薄,減小了Li 的擴散距離,使擴散更快速,可以有效降低濃差極化,同時Li 循環脫嵌對材料結構的破壞也更小。
不同面密度下LCO電池的快充性能
理論上說,面密度越小越有利于倍率性能,但在面密度實際設計時通常有個下限值的約束(正極面密度≥8.0mg/cm2,負極面密度≥4.5mg/cm2),這是因為當面密度小到臨界值時,漿料中的大粒徑顆粒無法通過塗布機模頭,導緻産生顆粒劃痕、極片輥壓亮點等嚴重影響電芯性能的異常問題。
消費類電池面密度設計參考表——石墨
倍率 |
1C |
2C |
3C |
5C |
8C |
10C |
面密度 |
≤10 |
≤9 |
≤8.5 |
≤7 |
≤5.5 |
≤4.5 |
Ǿ5:壓實設計 Press Density
塗覆後的極片需要進行輥壓處理減薄極片,從而大幅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并且通常認為正負極材料還具有一個最佳性能的壓實密度。
不同負極片壓實的循環曲線
(黑線1.6,紅線1.7,綠線1.8)
壓實過高:材料組分的粒子間距離更小,接觸更緊密,有利于提升電子導電性,但極片孔隙率快速下降,吸收電解液困難,不利于Li 的快速脫嵌,容易析锂;
壓實過低:材料組分的粒子間距離更大,離子通道增加,有利于Li 的快速脫嵌,但粒子間的接觸面積變小,不利于電子導電,極化增大。
常用材料體系的壓實設計範圍
材料 體系 |
LCO |
LMO |
LFP |
NCM |
C |
壓實 範圍 |
3.8~ 4.2 |
2.7~ 3.1 |
2.0~ 2.4 |
3.2~ 3.6 |
1.3~ 1.8 |
對于能量型電芯(≤3C)通常采用大粒徑材料,壓實設計也相對更高,而對于功率型電芯(>3C)一般采用小粒徑材料,同時壓實設計也相對更低。
消費類電池壓實密度設計參考表——石墨
倍率 |
1C |
2C |
3C |
5C |
8C |
10C |
壓實密度 |
≤1.8 |
≤1.7 |
≤1.65 |
≤1.6 |
≤1.5 |
≤1.45 |
Ǿ6:壓延設計 Extension
極片輥壓時,金屬集流體鋁箔和銅箔會發生延伸,即極片在輥壓後會變長。
通常,極片MD方向(垂直輥)延伸率較大,而極片TD方向(平行輥)幾乎沒有延伸。
材料體系 |
NCM |
LMO |
LFP |
C |
TD方向 |
0.1~ 0.2% |
0.2~ 0.5% |
0.1~ 0.3% |
0% |
MD方向 |
0.4~ 1.0% |
0.8~ 2.0% |
0.2~ 0.8% |
0~0.2% |
正、負極在不同壓實下的延伸率
由于壓延的存在,輥壓後面密度與塗布的面密度具有差異性,這種差異性可能導緻設計NP和容量發生變化。
根據容量不變原理:
因此,進行NP設計和容量設計時,需要對面密度進行修正,一般采用輥壓面密度來計算。
Ǿ7:反彈設計 Swelling
反彈設計對電芯裝配過程和成品厚度至關重要,如果裝配過程反彈設計不準确可能導緻電芯外觀不良,産生報廢品,如果成品厚度反彈設計不準确,可能導緻電芯超厚或超薄,不滿足客戶要求。
極片物理反彈與材料物性、輥壓方式、壓實密度、極片存放時間(一般輥壓後存放兩天開始變得穩定)等有較大關系,通常可以參考下表設計:
材料 體系 |
LCO |
LMO |
LFP |
NCM |
C |
物理 反彈 |
1~3% |
3~5% |
1~3% |
2~4% |
5~10% |
不同壓實下極片物理反彈
充電态極片反彈與SOC強烈相關,SOC越大,石墨負極片厚度膨脹越明顯,反彈範圍在11~31%,而正極材料結構相對較穩定,不同SOC下,正極片反彈變化相對較小。
不同壓實和SOC下充電反彈
Ǿ8:NP比設計 Negative/Positive
NP比又稱CB值(Cell Balance),通俗的理解就是負極過量比例,通常要求理想狀态下NP比≥1,否則Li 從正極脫出後無法全部被負極接納,多餘的Li 在低電位下析出在負極表面,會嚴重惡化電池性能和安全特性。
其計算公式為:
那麼,公式中的克容量是指放電克容量還是充電克容量呢?目前多數電芯廠家為了更方便核算電芯設計容量,基本都是按照放電克容量計算NP比,因此出現了LCO、LFP、NCM體系需要按不同NP比設計的說法,如下表:
常用材料體系的NP比設計
(按首次放電克容量計算)
材料體系 |
LCO |
LFP |
NCM |
NP比設計 |
1.08~1.12 |
1.10~1.14 |
1.12~1.17 |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這三種材料的首次效率不同(LCO 94%~96%,LFP 95%~97%,NCM 85%~88%),實際上,如果按照首次充電克容量來設計NP比,則可以統一NP比标準≥1.03即可,因此,在進行NP比設計時必須要考慮材料首次效率以防止析锂。
通常,正負極材料首次效率均小于100%,即在嵌锂和脫锂過程中存在容量損失,正極材料的容量損失主要是結構變化導緻,負極材料的容量損失主要是形成了SEI膜。
如下圖,揭示了正極首效和負極首效的三種相對情況:
①正極首效<負極首效,負極脫出的Li 無法被正極完全接收,餘下的Li 保留在負極;
②正極首效=負極首效,Li 被完全利用,這是一種理想的情況;
③正極首效>負極首效,負極脫出的Li 被正極完全接收,且正極還有多餘的嵌锂空間。
由此得到一個結論:全電池首次效率與正極材料或負極材料首次效率較低者相等。
搞清楚首次效率之後,我們來舉一個實例說明(NCM Gr體系):
項目 |
正極 |
負極 |
1C克容量 |
190mAh/g |
350mAh/g |
0.1C克容量 |
204mAh/g |
355mAh/g |
首次效率 |
89% |
92% |
面密度 |
15.0mg/cm2 |
9.6mg/cm2 |
Loading |
97.8% |
94.8% |
放電NP=(350×9.6×94.8%)/(190×15.0×97.8%)=1.14
充電NP=(355×9.6×94.8%/92%)/(204×15.0×97.8%/89%)=1.04
充電NP比≥3%認為是合理的設計,電池在首次充電過程析锂的風險較小,對應的放電NP比為1.14。
以上,充電NP比隻是考慮了首次析锂問題,但随着循環的進行,正負極材料容量衰減很難保持一緻,所以,最終NP比的确定還需要考慮正負極材料的衰減情況,如下圖:
①正極衰減更快的情況:随着循環進行,析锂風險持續降低,應适當降低初始NP設計,讓正極處于淺充放狀态;
②負極衰減更快的情況:随着循環進行,析锂風險持續增加,應适當提高初始NP設計,讓負極處于淺充放狀态。
Ǿ9:極耳過流設計 Tab Design
锂電池極耳材質通常是Al、Ni、Cu(或在Cu表面鍍鎳)。
極耳過流設計通常是根據焦耳定律确定:
換算後,極耳橫截面積:
式中:
S——極耳橫截面積,單位mm2;
I——電流,單位A;
ρ——電阻率,單位Ω·mm;
t——持續通電時間,單位s;
C——極耳比熱容,單位J/kg/℃;
∆T——溫升,單位℃;
R——電阻,單位Ω;
m——極耳質量,單位kg;
L——極耳長度,單位mm;
ω——極耳密度,單位kg/mm3。
常用極耳材質信息
極耳材質 |
密度 kg/mm3 |
電阻率 Ω·mm |
比熱容 J/kg/℃ |
Al |
2.70×10-6 |
2.83×10-5 |
880 |
Ni |
8.90×10-6 |
6.84×10-5 |
460 |
Cu |
8.96×10-6 |
1.75×10-5 |
390 |
以1Ah電芯為例,理想狀态下,不同倍率下的極耳設計如下表:
需要注意的,極耳在産熱的同時也在散熱,并且随着溫升增加,電阻率也會發生變化,所以上表計算的Al、Ni、Cu極耳橫截面積是一個比較“寬松”的标準,電芯實際設計時,極耳的過流能力比上表計算值高得多。
通常可以參考如下經驗值進行設計:
極耳設計載流值 | ||
Al極耳 |
Ni極耳 |
Cu(鍍鎳Cu) 極耳 |
3~5 A/mm2 |
2~3 A/mm2 |
5~8 A/mm2 |
Ǿ10:熔膠設計 PP Melted
在介紹熔膠設計之前,先簡單介紹軟包鋁塑膜的兩種封裝方式:軟封和硬封。
無論軟封還是硬封都是通過熔膠實現密封功能,熔膠設計包括雙層鋁塑膜熔膠設計和極耳位置熔膠設計。
雙層鋁塑膜熔膠設計涉及的工序包括:
1、側封Side sealing,2、預封Vacuum sealing,3、二封Degassing
極耳位置熔膠設計涉及的工序包括:
4、頂封Top sealing
通常而言,鋁塑膜PP層和極耳CPP層熔膠比例為15%~55%為宜(優選30%~40%),熔膠設計結果将為封頭尺寸設計提供參考。
雙層鋁塑膜熔膠示意圖
極耳位置熔膠示意圖
Ǿ11:注液量和保液量設計 E.L. Injection and Retention
注液量和保液量通常是根據電芯極組孔隙确定的,首先确定理論保液量(電芯極組孔隙×電解液密度),再根據理論保液量确定注液量,基本原則是:在浸潤充分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電解液用量。
1)首先是理論保液量計算
計算理論保液量的本質就是計算電芯極組孔隙。電芯極組孔隙包括正極片孔隙、負極片孔隙、隔膜孔隙、Overhang孔隙等。
根據體積不變原理,首先計算塗層平均密度,計算公式為:
然後計算塗層孔隙率,計算公式為:
常用材料的真密度表
通常保液量範圍是1.0~5.0g/Ah,與材料物性和工藝設計關系較大,即使是相同的材料體系也不可一概而論。
2)根據理論保液量确定注液量
注液量通常按照以下經驗公式确定:
注液量=理論保液量×1.06
根據經驗公式進行首次驗證後,需要進行注液量梯度實驗,驗證化成後電芯界面是否正常,二封抽氣失液量是否達标,電芯循環是否滿足要求等,直到探索出性價比最高的注液量值。
Ǿ12:容量設計 Capacity
在進行容量設計之前首先要明确容量測試标準:電壓範圍、測試溫度、放電倍率都會影響電芯容量測試結果。确認以上因素的影響後,根據如下公式計算容量:
電芯容量=正極克容量×塗覆面密度×正極有效塗覆面積×正極配方Loading
電芯容量計算公式揭示了影響電芯容量的因素,對分析電芯容量的異常發揮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假設需要設計一款容量1510mAh電芯,已知如下信息:
項目 |
數值 |
公差 |
正極克容量mAh/g |
182 |
±1 |
正極面密度mg/cm2 |
7.3 |
±2.5% |
正極片寬度mm |
55 |
±0.3 |
正極片長度(雙面)mm |
2178.5 |
±3 |
正極配方Loading |
98% |
±0.2% |
第一種方法:按照理想情況計算理論容量
理論容量
=182×7.3×(55×2178.5)×98%/100000=1560.1mAh
根據曆史數據推算COV能力(COV變異系數=σ标準差/μ均值),假設容量COV可以滿足≤1%,并且通常3σ能力被認為是合格質量水平(不良率≤0.03%)
3σ=3×1560.1×1%=46.8mAh
容量分布範圍1560.1±3σ=1513.3~1606.9mAh>1510mAh,滿足容量設計要求。
第二種方法:模拟容量分布
根據公差控制标準,分别生成正極克容量、正極面密度、正極片寬度、正極片長度(雙面)、正極配方Loading的随機正态數列。
生成随機正态數列的公式為:
根據生成結果計算容量,然後繪制分布圖:
從圖中可以直觀的看到,容量最小值1517.5mAh,最大值1596.9mAh,容量CPK能力1.49>1.33,滿足容量設計要求。
更多精彩内容請關注微信公衆号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