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句話出自宋代詞人蘇轼筆下的《題西林壁》,意思是說從不同的角度看廬山,廬山都會呈現出不同的樣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發現,即使面對同一事物,不同的人總會有不同的看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種現象很可能是由大腦的“認知偏誤”造成的。那麼,“認知偏誤”是什麼?哪些“認知偏誤”值得警惕呢?
首先來了解一下“認知偏誤”。瑞士聖加侖大學經濟學博士羅爾夫·多貝裡在其著作《明智行動的藝術》中指出,當人們注意某件事物的時候,大腦就會産生神經信号,但這些神經信号總會沿着“熟悉的神經傳導通路”運行,并抓取大腦裡已有的、相關的信息,簡單來說,就是“大腦喜歡用已知的信息去理解未知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每個人已知的信息不同、處理信息的方式不同,所以在理解事物時也存在差異,于是便有可能出現“認知偏誤”。羅爾夫·多貝裡介紹了幾種常見的、值得警惕的“認知偏誤”:
2、現成偏誤。人們總是習慣于用現成的方案解決問題,這就是現成偏誤。對于很多約定俗稱的習慣、判斷來說,人們總會給其加上“正确”的标簽,但正如作家魯迅在《狂人日記》中所寫,“從來如此,便對嗎?”事實上,現成偏誤會削弱人們理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要想避免現成偏誤,就要保持開放的心态,勇于接受、理解新的理論和事物。
3、注意力錯覺。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的注意力并不會對所有事物都“一視同仁”,比如與文字相比,人們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圖片和影像吸引;與常見、普通的事物相比,人們的注意力更容易被突發性、刺激性的事物吸引等。因此,在做出判斷和選擇的時候,大家不要過于相信自己“眼睛”和其它感官,要善于運用理性思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