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甯波六院有幾個院士

甯波六院有幾個院士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21 02:26:54

11月18日,2021年“兩院院士”增補名單公布。在浙江甯波餘姚市出生、成長的南京大學馬餘強教授榜上有名,成為中科院院士。

值得一提的是,新當選的馬餘強與2017年當選中科院院士的著名核物理學家馬餘剛是親兄弟,成為甯波繼楊福家、楊福愉後的第二對“兄弟院士”。

甯波六院有幾個院士(甯波又多一對兄弟院士)1

馬餘強(左)、馬餘剛(右)兄弟在餘姚八中梁弄校址合影 圖片來源:餘姚新聞

天目新聞記者注意到,馬餘強和馬餘剛年紀輕輕就成績斐然。馬餘強在31歲時就被聘為南京大學物理學教授,而其弟馬餘剛26歲時被破格提升為中科院原子核研究所研究員、博導。

18日下午,記者聯系上馬餘強、馬餘剛教授的妹妹馬亞紅,她告訴記者,馬家兩兄弟有今天的成就,與父親的教育息息相關。“我們的父親是小學教師,十分重視培養我們的學習能力,對我們的教育投資從不吝啬,比如我們小時候,就被要求去讀《中國通史》、《十萬個為什麼》等增長閱曆的書籍。”

提及兩位哥哥,據馬亞紅回憶,他們自小就具有鑽研精神,對物理學尤其熱愛,物理成績一直在班裡出類拔萃。“小時候玩陀螺,對于他們而言,不僅僅是娛樂消遣,他倆還會去研究陀螺為什麼會旋轉這一現象,刨根問底地深究其背後動力原理。”

資料顯示,馬餘強,1964年11月出生在餘姚市鹿亭鄉曉雲村,理學博士。現為南京大學物理系博士生導師,南大固體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民進江蘇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馬餘強主要從事物理學與化學和生命科學交叉的軟凝聚态物理領域研究,在聚合物凝聚态物理、膠體結晶、生物膜結構組織和細胞骨架的非平衡自組織等若幹前沿領域取得了有意義的成果。

他的兄弟馬餘剛,則是核物理學家,現為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副所長 。馬餘剛于1989年從杭州大學物理學系畢業,1994年獲得中國科學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博士學位,之後留所工作;1997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1999年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第一、二層次人選;2014年擔任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副所長;2015年當選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士;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在馬餘剛、馬餘強兄弟之前,祖籍鎮海的楊福愉、楊福家兄弟也是知名的甬籍“兄弟院士”,而且均在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資料顯示,楊福愉,1927年10月30日出生,生物化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楊福愉于1950年畢業于浙江大學;1960年獲前蘇聯莫斯科大學生物系博士學位,同年進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工作,曆任研究員、副所長、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名譽主任;1986年9月任博士生導師;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楊福愉長期從事生物膜的研究工作,并以膜脂-蛋白質相互作用為主線,特别關注細胞内膜系統(線粒體、溶酶體等)對重要細胞生命活動的調控機制。

1936年6月11日出生于上海的楊福家,則是我國知名的核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複旦大學教授,上海建橋學院名譽院長。

1958年楊福家從複旦大學物理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60年擔任複旦大學原子能系副主任;1963年至1965年擔任丹麥哥本哈根尼爾斯·玻爾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1980年晉升為複旦大學物理學教授;1987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長;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1993年至1999年擔任複旦大學校長;1997年至1999年擔任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創會會長;2001年起出任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校監),成為出任英國知名院校校長的第一名在籍中國人;2004年創辦并出任甯波諾丁漢大學校長 。

楊福家領導、組織并基本建成了“基于加速器的原子、原子核物理實驗室”,在中國國内開創離子束分析研究領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