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燃了!大家有追中國空間站航天員的出艙直播了嗎
我家孩子那是看得緊張又激動的,全程基本上都是刷新他們認知的。
他們看到航天人一起工作的畫面,就指着問我,“媽媽,這就是科學家嗎?”
孩子也驚訝于成像的高清晰度,一直問我,“那些是什麼設備呀!”
Taikonaut走出艙門那一刻,孩子也是憋了一口氣等着,目不轉睛看着這畫面。
“原來真的會在空中飛起來的!”孩子看到這裡還假裝自己會懸浮一樣做起了動作。
讓孩子們很驚訝問了我很久的,還有這個龐然大物。
原來航天員出艙的新裝備叫“大臂”,是一個可以在艙外行走自如,并且具備超級多高級功能的強大助手,比我們以前看過的科幻片裡的還要強大。現在竟然是真實存在的,孩子忍不住驚歎起來。
今天就結合航天和宇宙的主題,跟大家分享我和Connie搜羅來的這部紀錄片,和大家一起看看我們擡頭的蒼穹宇宙,浩瀚太空。
01 《旅行到宇宙邊緣》推薦值:★★★★★
豆瓣評分:9.3分
《國家地理雜志》出品
如果你想讓孩子對磅礴宇宙有一個直觀的理解和認知,這是一部堪稱經典的宇宙紀錄片。
短短90分鐘的紀錄片,《國際地理雜志》出品,是它的代表作之一。可以帶我們走過135億年的時光,相信我,看完後,你會有種直擊内心的震撼感。
所有的旅行,都是從地球開始啟程,當我們離開地面100公裡後,很快就會接近太空的邊緣。當離開家園後,我們面前的黑暗海洋,就是宇宙。
月球,是我們最先抵達的地方,雖然隻有40萬公裡,但坐宇宙飛船,仍然需要3天才能到達。
如果順着這個軌迹繼續往前走,當我們走了3200萬公裡後,就可以來到傳說中的維納斯的國度——金星。
現在我們應該都知道,雖然金星大小、引力都跟地球差不多,但裡面卻是地獄之災。
大量的硫酸、二氧化碳、有毒的空氣、炙熱到500℃的溫度……任何一點都顯示了金星的可怕之處,在這裡所有東西都會被腐蝕烤焦,也看不到任何東西可以在如此地獄之地生存的迹象。
繼續前進,便會看到水星。水星離太陽是如此接近,這裡的溫度和金星相比,高溫極限雖然低了點,但也超過400℃,到了晚上,這個溫度立馬就會降到-170℃。
如果讓你去想象水星的溫度變化,那就是一下子被烤焦,一下子被凍僵,這種冷熱交替的極限,無異于世界上最殘酷的酷刑。
水星是一個挺讓人着迷的星球,因為它很小,它就像一個裹着單薄岩石層的鐵球,隻留下最核心的部分,其他部分都不見了,沒有外層,隻留下内核被不停的日夜冷熱極限,反複折磨。
太陽,你很快就可以看到它。這個可以裝得下100萬顆地球的恒星,向我們展示了它真實的面目。
它就像由炙熱氣體形成的洶湧大海,表面溫度超過5000℃,這裡足以熱到每秒鐘把數百萬噸物質轉化成能量,為整個太陽系的物質運轉,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
繞過了太陽,我們看到了彗星。這個彗星太靠近太陽了,你看它被太陽的熱量蒸發後産生了那麼長那麼長的彗尾。
彗星身上原來有很多我們之前沒想過的東西,裡面有太多的太空垃圾、還有塵埃、岩石等一系列的物質,還有大量的水、看起來好像是有機物的小顆粒等等。
是不是因為彗星撞擊了地球,所以才在數十億年前給地球帶來了最原始的生命物質呢?
又會不會是彗星撞擊了地球,所以才導緻恐龍的滅亡呢?
這些答案我們都仍在探尋。
人類停不下腳步來尋找宇宙的奧秘,探尋月球、登陸火星、探訪一系列的行星,是不是也是為了尋找“下一個地球”呢?
很快,你會看到火星。
“天和”登天、“天問”落火,2021年,在這個上下一百年交彙點,我們中國航天事業連着兩個大突破,帶我們更清晰地看到了火星的面目,這是一個同樣和地球外表看起來相似,但走近了看卻非常不一樣的星球。
如果說金星是地獄,地球是生命,那麼火星,就像死寂的星球化石。
它雖然有風、有空氣,但卻沒有辦法支撐任何生命的呼吸,太稀薄,連喘口氣都不行。它沒有臭氧層,太陽紫外線可以毫不客氣地直達地表。這裡雖然有水,卻在嚴寒中被永久冰凍着。還有肆虐的塵埃,蒼茫如沙漠的碎石,無一例外都在宣告着這顆星球是多麼孤單、多麼絕望。
繼續從火星旁邊往前走,就會進入到一個狹長的小行星帶,這個小行星帶大約有32公裡長,時速達8萬公裡。
這個地帶如果用個形容詞來描述,就是“無序”。碎石與碎石之間經常發生碰撞,頻率之高無法想象,雖然碰撞有可能會形成行星,但是在小行星帶裡,大部分的碰撞僅僅是碰撞,當碎片突破小行星帶沖向地球的時候,我們就稱之為“隕石”。
如果突破了小行星帶,就會看到不同景色的行星,那便是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如果說火星、金星、水星、地球合稱為“類地行星”,那麼木星和土星,則是名副其實的“巨行星”。
木星,至少比地球大1000倍,大到憑一己之力,就可以吞下太陽系裡其他所有的行星。
木星幾乎都是由氣體組成的,它無法着陸,如果你朝木星射一支力氣足夠大的箭,那麼這支箭定不會辜負期待,它會直接穿木星而過。
木星從照片上看是很美麗的,但這種美麗是因為裡面極端狂暴的天氣。
木星有“大紅斑”的肆虐,是太陽系中最大、最猛烈的風暴,已經在木星上肆虐超過300年了。
但哪怕是木星上最輕微的閃電和雷暴,也比地球上曆史最強的閃電和雷暴強一萬倍。
木星是殘酷的分分鐘可以把萬物撕毀的星球,木星周圍的木衛,也并不簡單。
木衛一看起來很美,但裡面實質上是無窮盡的火山岩漿,讓每一寸土地都是熔岩。
木衛二則是懸浮在太陽系的北極,你可以看到冰塊漂浮在液态水上,寒冷透骨,看不到任何融化的迹象。
穿過木星,便是我們最具有想象力之一的行星——土星了。
土星真的好美啊,同樣是巨行星的它,竟然可以輕到漂浮在水面上。土星環所顯示的美,往往會讓我們忽視了土星環本質也是無比殘忍的“鬥場”。
無數的碎堅冰成了土星的利刃,它們互相碰撞、破碎、撕裂、拉扯,在土星周圍受土星引力影響聚攏不散,但又從不停歇彼此之間的攻擊,讓宇宙探索器想靠近土星一點,都不容易。
土衛六,是我們很想接近的一顆行星。因為裡面有大量的液态天然氣,比地球的油氣儲量多幾百倍。
它其實也有雲層,也有大氣層,有風、雨和季節的變化,更有河流、湖泊和海洋。
奇特的是土衛六的海洋結構,上面是油狀的海洋,存在很多液态烴類有機物,下層是液态水的海洋。
這些分析都讓科學家興奮,雖然現在土衛六實在太冷太冷了,已經低于零下180℃,但科學家對土衛的探索并不會停止,因為它裡面無論是燃氣和生命迹象的探索,都讓我們好奇。
等穿過了土星,就可以看到天王星了。
天王星其實也有光環,但是天王星的自轉軸傾斜得太厲害,傾斜的角度高達97.77°,導緻于這顆行星,可能就是一直都躺在茫茫的宇宙中圍繞太陽轉,也讓這顆行星的季節變化和其他行星截然不同。
海王星和天王星,就像雙子星一樣守在遠離太陽的地方。
和天王星相比,海王星則是狂暴集中地。它有着平均時速1600公裡的大型飓風,可以形成像地球一樣大的風暴。是什麼原因讓海王星在離太陽那麼遠的距離外,還有如此肆虐的風暴,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海衛一是一個固體衛星,繞海王星旋轉的方向和海王星自轉的方向相反。可是海衛一正在越來越靠近海王星。可能是海王星想要拉扯住這個想外逃的“孩子”,也許終有一天,海衛一和海王星會有一撞。
說到這裡,你以為這就到了太陽系邊緣嗎?并非如此,我們還有很多的小行星、冰矮星、類QB1天體等等,它們遠比我們想象中要複雜太多。
再往更遠的地方看宇宙的邊緣,我們就會離開太陽系,踏入更大的星際空間。如果乘坐太空飛船飛上15萬年的話,我們就會達到有三顆恒星的半人馬座α星太陽系。
這個太陽系裡,有三顆恒星,互相吸引,彼此圍繞公轉,對它内部的生态系統造成怎麼樣的影響,仍然是一個迷。
還有一個恒星叫天苑四恒星,距離地球10光年,觀察這個恒星的變化,有點像是觀察數十億年前太陽系形成的樣子。到處都是小行星和彗星,還沒有一個大行星歸位,也許它們還在碰撞、仍然在醞釀。
還有很多的細節都在這個紀錄片裡,描繪起一幅龐大、浩瀚的宇宙世界。
看到最後讓我唏噓不已的是,地球有多渺小,人類還真如蚍蜉一般。在宇宙中,每天都在上演星星的誕生和死亡,悄無聲息還是轟轟烈烈的離去,對于整個宇宙來說,不過如一粒塵埃。
就連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依然有一日它會燃燒盡它的燃料,因為在宇宙中,已經可以看到一些恒星,走在了太陽的壽命前面。
那便是白矮星。白色的、炙熱的、體積很小但密度卻難以想象之高。
原來當一顆恒星瀕臨死亡的時候,原子還是會融合擠壓在一起,變得密度極高。
它會在慢慢的幾十億年時光裡,逐漸冷卻,最後溫度冷卻到光不能再被看見的時候,就會成為冷卻後的黑矮星,和宇宙融為一體。
這或許就是60億年後,太陽最後的樣子。
和死亡這個詞有着一樣色彩的,當然還有黑洞。
黑洞是連光線都無法逃脫的地方,它可能潛伏在銀河系的各個角落。一旦它靠近恒星,便會撕裂它,吞噬着它直到什麼也不剩。
像這顆恒星,旋轉,消失在一個隐形的黑洞中...
這便是我們的銀河系。我們講述了那麼多,卻還沒有離開過我們的銀河系。繼續往下看,《旅行到宇宙邊緣》便會帶着你一起走到銀河系之外。
你會看到天鷹星雲,那是制造恒星的工廠。
你會看到超超新星,那是最劇烈的恒星之死。它的核心崩塌了,然後它正在變成一個黑洞。
你可能會認識什麼叫暗物質。我們無法看見、感覺、品嘗、觸摸,甚至不能測量的東西。
還有我們一直在仰望的仙女座星系,距離地球250萬光年。
還有在距離地球20億光年外,接近宇宙邊緣,那比數百個星系加起來都大的神秘力量,原來比黑洞還要可怕的“猛獸”便蟄伏在這裡。随時等待撕裂和攻擊身邊的一切。
那是一團翻騰的超熱氣體,内核是一顆超級質量的黑洞,和十億顆太陽一樣重。這可能是我們目前人類理解力中,最駭人的威脅——幸好它離我們,整整隔了20億光年的距離。
帶孩子去看宇宙的紀錄片,孩子可能會告訴你一萬種他們心中對宇宙的創想,留住這份最初的好奇,便會成為孩子對物理、化學、生物、數學最初的萌動。
另外,我還分享了另外幾部很不錯的宇宙紀錄片,私信我“宇宙紀錄片”,便可以獲取,分為三個版本,英文版(無中文字幕)、英文版(有中文字幕)、國語配音(有中文字幕)。
【END】
作者萌芽,學齡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啟萌】創始人,全球婚姻療法和情緒訓練權威機構約翰戈爾曼的首位中國實習治療師。 公衆号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專注于早教啟蒙和親子溝通,是百萬媽媽信賴的育兒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