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張旭,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他是我國唐代著名的書法家。其草書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并稱“唐代三絕”。不過小編今天要向大家分享的不是張旭的草書作品,而是他的一首詩作《山行留客》。盡管張旭的詩名不大,留存詩作也不多,但還是有着值得一讀的地方。
《山行留客》是張旭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顧名思義,這首詩是張旭一次遊山途中所作。根據詩意,又可知它是一首登山春遊詩。但與同類登山春遊詩相比較,它又有着别出心裁的地方。即除了對春山美景進行描繪外,它還對客人因為天氣原因想要離去的想法,進行了否定和勸說。
倘若隻是簡單地否定和勸說,那麼這首詩也并無多麼獨特。但張旭在詩中卻發出了具有哲理性的否定和勸說,如此一來,就使這首詩集景、情、理于一體,讀後别具一番悠然不盡的韻味,并且發人深思。雖然這首詩隻有短短28個字,但無疑卻值得一讀再讀。那麼詩中是如何具體表現景、情、理的呢?
《山行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為輕陰便拟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即山中萬物在明媚的春光照耀下,呈現出氣象萬千的美景。很顯然,這句詩所描繪出的景色,就是山行留客的原因。雖然在這首詩中,隻有這一句是正面寫景,但它無疑是從整體入手,将整個春山的盎然生機描繪的令人神往。
次句“莫為輕陰便拟歸”,就是張旭對客人想要離去的勸留之辭。即不要因為見到了陰雲,就打算回去。也就是說,正當客人遊興很濃的時候,突然變天了,很可能就要下雨了,于是客人便萌生了想要歸去的念頭。其實不要說張旭的客人,即便對于我們而言,大部分人面對這種情況,可能都會選擇回家吧。
那麼張旭是如何對客人想要歸去這一想法進行否定和勸說的呢?接下來的兩句“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便是張旭所采用的說辭。即就算天氣一直晴朗,沒有絲毫雨意,你走到這雲山深處,也會被霧氣打濕衣服的。從這兩句詩的意思來看,張旭的目的,就是勸說客人既來之,則安之。
如果有春日遊山經驗的話,就會明白春天由于雨水多,就算是晴天,行走在雲深霧鎖的山中也會水汽蒙蒙,而路邊的草木上還有未幹的露水,所以自然衣服和鞋子都會被打濕。可見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遊山都會“沾衣”。那麼又何必為一片“輕陰”,就“拟歸”呢?
當然,這首詩發人深思的,還是表現在它蘊含的哲理啟迪上。即任何一件事物都具有着多樣性,看待事物不能隻以片面的眼光。困難固然惱人,但克服困難後,所迎來的成功,卻是具有無窮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因此,克服“輕陰”後,再看到的美景,便會更加賞心悅目,令人陶醉。
綜觀張旭的這首詩,主要通過對春山美景的整體描繪和對客人想要歸去想法的否定及勸說,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美好景色的喜愛之情,并蘊含着做任何事都不能淺嘗辄止的哲理。總的來說,這首詩集景、情、理于一體,言淺意深,值得一讀再讀。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