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楊凡銳
1月10日,中國共産黨深圳市福田區第八屆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召開,會議指出,“三大新引擎”建設取得新突破。其中,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一年大變樣”,“一區兩園”合作安排正式簽訂,内地首個深港聯合辦公場所投入使用,“1+N”規劃體系基本形成,開創了深港協同創新新局面。
馬不停蹄,深港協同創新再提速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擁有皇崗和福田“兩大口岸”,口岸、保稅區一号通道、廣深港高鐵三大跨境通道。同時,兼得香港高校與科研機構較雄厚的基礎研究能力與深圳高新技術較完備的産業體系優勢,聚焦醫療科技、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機器人、新材料、微電子、金融科技六大創新領域,聚一流科創英才而用之。
為加速深港協同發展,推進深港規則銜接。2022年,福田将高标準規劃建設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落地實施深港“聯合政策包”,新增推出15萬平方米優質科研空間,布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等重大項目,做強“灣區芯谷”“量子谷”等重大産業集群,推動皇崗口岸片區建設提速增效,積極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和“雙城三圈”發展策略,開創深港協同創新新局面。
2018年5月以來,深港雙方不斷推動合作,深港系列共識落地見效。合作區目前建設有6家共2.6萬平方米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創新創業青年日趨活躍。近三年,具有港澳背景的創新創業團隊從69人增至561人,知識産權數從48項增至679項;幫助初創企業獲得融資從0.6億元增至5.36億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從2家增至14家。推出全球首款數據流AI芯片“CAISA”等重大創新成果,立體視覺技術、霧霾穿透等創新成果已達國際先進水平。
四策并用,打造優質科研空間新高地
合作區福田保稅區屬于成熟的高密度建成區,如何在利用舊有資源的基礎上拓展“新空間”,考驗政府智慧。合作區通過“租、購、改、建”四策發力,目前,共投入使用47萬平方米高品質科研空間,其中2021年開放運營、啟動改造的科創園區近15萬平米,包括國際生物醫藥産業園(二期)、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河套國創中心、“灣區芯谷”集成電路産業園核心啟動樓四大園區。此外,還新建深港開放創新中心、深港科創綜合服務中心,并持續推進皇崗口岸片區貨檢區整體釋放工作,預計到2035年,合作區新增科研空間将超過300萬平方米。
在硬件設施上,目前,毗鄰深圳園區占地17萬平方米的國際人才社區正加快建設,将提供人才住房近5000套,配套建設優質教育、醫療、商務等公共服務設施,服務深港科研人才。在服務配套上,合作區已建成“e站通”綜合服務中心,實現海關和地方政府服務事項“一站式辦理”、深港跨境“一件事一次辦”的全市“雙唯一”,同時引入大灣區國際仲裁中心交流合作平台暨中國(深圳)知識産權仲裁中心,已落地運營首批7家港澳知名仲裁機構。聯動港澳深化合作,合作區正健全國際法律服務和糾紛解決機制,打造知識産權保護高地。
抓時代機遇,合作區緊緊把握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重大曆史機遇,積極探索對接香港及國際先進規則,全力推進科技管理機制創新,探索制度型開放新路。深圳市政府出台《關于支持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建設國際開放創新中心的若幹意見》,構建有利于科技創新的政策環境。
深圳園區率先出台科研管理體制創新“政策包”及首批18個配套文件,創新性提出選題征集制、團隊揭榜制等6大科研管理機制,探索适用香港及國際科技先進規則,在科技創新全鍊條的各個階段提出政策支持,在全方位保障人才的各個方面提出鼓勵計劃,提供最高一個億的資金支持。
從“零的突破”到“集聚發展”,近年來,逾百個重大項目及平台密集落地合作區。一流創新資源雲集,合作區加速打造集成電路、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能源科技五大集群,彙聚起一批包括華大九天、晶泰科技、華為數字能源研發中心、深圳國際量子研究院等在内的國内外獨角獸企業、标杆企業和重磅研發機構。
從“深港融合試驗田”到“科研資源新高地”,在國家部委、廣東省的大力支持下,合作區正加速形成科創資源新高地,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産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态鍊。
截至目前,合作區推進落地高端科研項目逾140個,引入海内外院士專家11名,推動國家級科研平台、國際科技組織、香港高校科研機構、國際頂尖研發機構、粵港澳合作新型研發機構集群發展。
水清岸綠,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作為深港兩地界河,深圳河見證着合作區“一河兩岸、欣欣向榮”的景象。近年來,深圳市累計投入1200億元用于深圳河流域水質治理,2020年,深圳河口水質達地表水IV類标準,為1982年有監測數據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合作區的西南端——深圳河與深圳灣河海交融處,一面是深圳紅樹林生态保護區,一面是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兩大生态基地總面積約750公頃。如今,這裡成為每年超380種鳥類,近9萬隻候鳥南北遷徙時的“停歇站”和“補給站”,鸬鹚、琵嘴鴨、反嘴鹬等珍稀鳥類在此處流連,作為國際瀕危鳥類的黑臉琶鹭,來這裡停留的數量更超過了全球總量30%以上。
審讀:喻方華 蔣祝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