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漢字黑科技

漢字黑科技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8 12:07:58

作者:萬慶濤 王鴻傑

  成,形聲字。從我、從丁,丁又表聲,本義用餐具“我”舀湯、叉肉塊(丁)等食物。

  《說文解字》認為,成字是形聲字(從戊丁聲),本義是“就”,“古文成從午”。此解是從小篆字形解讀,因此有誤。《新華字典》(網絡版)認為,成字從丨(即杵),認為“‘斧’、‘杵’具備就可以做成事情”,釋讀更是錯誤。《字源》認為,成字是指事字,從戌、從丁,本義是完成,也是誤讀。

漢字黑科技(漢字探源沒有我)1

成字演變(《字源》)

  成字甲骨文有兩種字形:一是餐具和塊狀食物,兩個部件部署可左可右;二是餐具和流質條狀食物。本義用餐具盛塊狀或流質食物,表示在做盛食物的動作。

漢字黑科技(漢字探源沒有我)2

成字兩種甲骨文字形

  成字的組成部分之一餐具就是甲骨文的我字 ,食物部分則是甲骨文的丁字,表示塊狀食物,而流質食物散落的樣子就變成了個字。

漢字黑科技(漢字探源沒有我)3

成字本義就是盛食物

  成字的金文字形大部分把塊狀食物寫作條狀食物,少部分則隻有餐具“我”,表示正要盛食物但沒有盛到食物,而春秋晚期|的“沇兒鎛”中的成字金文字形中丁字訛變成似午字。

漢字黑科技(漢字探源沒有我)4

成字的金文字形

  經過戰國時期簡帛、秦小篆,成字字形固定下來,隸變後,楷書寫作成。有的篆文字形中把成字中的丁字訛變為個字,還有的把丁字訛變為午字。這就是《說文解字》說的“古文成從午”的原因。

  成字的本義早已消失,人們另造盛字表示成字的本義,或者說,成字是盛字的初文,而現在成字的所有義項都是其引申義,但都與盛裝食物有關。古文中,成、盛甚至郕(成邑的合寫),都是通用的。

漢字黑科技(漢字探源沒有我)5

盛字的演變

  1、把食物裝進碗裡,盛裝的動作結束,表示做好,做完,完畢。(1)《荀子·修身》:事雖小,不為不成。如,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家,成人之美。(2)争議結束,和解。《左傳·隐公六年》:(隐公)六年春,鄭人來渝平,更成也(魯隐公六年春季,鄭國人來魯國要求棄怨結好,為的是重新和好)。(3)使亂局結束,平定。《左傳·桓公二年》:(魯桓公二年)三月,公會齊侯、陳侯、鄭伯于稷,以成宋亂(魯桓公二年三月,桓公與齊侯、陳侯、鄭伯在稷地會面,謀劃平息宋國之叛亂)。

  2、用食物把碗裝滿,表示事物發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狀況。(1)表示人長到成熟的年齡。古代男子二十歲、女子十五歲要行成年禮,男子加冠,女子加笄。《儀禮》開篇就是“士冠禮”,指男子成年禮,非常複雜。《儀禮·士昏禮》:女子許嫁,笄而禮之,稱字。《左傳·哀公五年》:齊燕姬生子,不成而死。如,成年,成人。(2)表示動物長到成熟的時候。《國語·魯語上》:鳥獸孕,水蟲成。如,成蟲。又表示動物長得肥壯。《孟子·滕文公下》:犧牲不成,粢[zī]盛不絜[jié](祭祀用的牲畜不肥壯,祭祀用的谷物不潔淨)。(3)表示植物長到結籽并籽粒飽滿的時候。《呂氏春秋·明理》:五谷萎敗不成。後引申為成色,分為十等,十成為滿。一成,相當于10%,十成就是100%。進一步引申為樹木從樹苗成長為枝繁葉茂的大樹。《呂氏春秋·季春·先己》:松柏成,而塗之以人已蔭矣(松柏茂盛了,行路的人就在樹蔭下歇息了)。

  3、空碗裡的食物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直到裝滿,表示事物變化過程完結。(1)《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2)确定,定型。《左傳·哀公六年》:既成謀矣,盍及其未作也,先諸(現在已經定下計劃了,何不乘他們沒有下手而搶先下手)?(3)既定的,已有的。《後漢書·皇後紀下》:(漢獻帝)初平元年二月,葬弘農王(漢少帝劉辯)于故中常侍趙忠成圹中(漢獻帝初平元年二月,把弘農王、被廢黜的漢少帝劉辯草草埋葬在死去的中常侍趙忠現成的墓地裡)。如,長成,變成。

  4、把碗盛滿食物,表示完滿,使完滿。《論語顔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之。

  5、盛裝食物進大碗,需要一次一次的盛,食物也表現出層層疊疊,或食物黏稠,盛在碗裡會形成一層一層的,形容重疊,層級。《呂氏春秋·季夏紀·音初》:有娀氏有二佚女,為之九成之台(有娀氏有兩位莢貌的女子,給她們造起了九層高台)。引申為堆積。《史記·李斯列傳》: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積于市(路上行人一半是犯人,剛殺死之人的屍體每天都堆積在街市上)。

  6、食物裝到碗裡,越裝越多,引申為大。《左傳昭公五年》:韓賦七邑,皆成縣也。褚遂良《請廢在官諸司捉錢表》:成海取乎細流,崇山由乎積壤。

  由于成字被引申義專用,于是人們就另造盛字表示成字的本義。盛字甲骨文字形左右結構,左為做飯的器皿,器皿四周有四個點,表示盛飯時有食物顆粒掉下來;右為盛飯的餐具。周代金文字形改為上下結構,上為餐具我,下為做飯的器皿,表示要從飯鍋裡盛飯。戰國時期盛字發生變化,上下結構,上邊的餐具我演變為成(用我盛飯),下邊是做飯的器皿。經過秦小篆的規範,隸變後,楷書寫作盛。

漢字黑科技(漢字探源沒有我)6

盛字的演變

  《說文解字》認為,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從皿成聲。”把盛字與祭祀相聯系可以,但不是本義。

漢字黑科技(漢字探源沒有我)7

我字演變(《字源》)

  從以上情況看,成字與我字的關系就是,成字由我和丁構成,沒有餐具“我”,就沒有成。沒有“我”,就沒有辦法把食物裝進碗裡,真是一事無成。

漢字黑科技(漢字探源沒有我)8

丁字演變(《字源》)

  由此可見,“我”字本義是餐具,而不是什麼武器戊或戌。隻不過,我這種餐具的形狀與戊或戌這些武器的形狀有一些相似罷了。特别是寫成文字,作為一種二維圖像,加之無論事物大小,都要寫成同樣大小的文字,導緻後人對我字産生誤讀和誤判,也是情有可原的。

漢字黑科技(漢字探源沒有我)9

手拿餐具要吃飯——餓了

  陝西人把“我”讀作ngè[ŋè],把“餓”讀作ngē[ŋē],可以從另一個側面佐證我字本義是餐具。人餓了就要吃飯,吃飯時就要人手一把這種竹質餐具,久而久之餐具就變成第一人稱代詞。由于竹質品不能長期保存,餐具“我”由于被其他形狀和材質的餐具取代,且因“我”作了第一人稱代詞,我的本義就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之中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