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少數民族,大家的第一印象應該是能歌善舞。确實是如此,各式各樣的舞蹈,尤其是西南少數民族的山歌也是流傳廣泛。在貴州侗族的侗寨裡,便流傳着“米飯養身,唱歌養心”的說法。侗族人民視歌為寶,喜歡唱山歌,他們的趕坳節便是玉屏侗族最隆重熱烈的民間歌會。趕坳唱歌、以歌會友,直接反映了侗家悠久的獨特民俗。今天,我們就談談貴州東北部玉屏侗族的趕坳節到底是什麼。
一、趕坳節的由來
侗族趕坳是每年侗家人最盛大的慶祝活動,除了作為一種傳統習俗和民間歌會,也是侗家男女青年結識朋友、談情說愛、追求自由婚姻的一種活動。而這一節日主要來自于一個凄美動人的傳說故事。
在遙遠的時候,有個侗家妹子叫姣妹,聰明漂亮,才思敏捷,她喜歡唱山歌,其歌聲悠揚,就像百靈鳥一般。姣妹自小愛上一個名叫三郎的後生,他們用歌曲表達愛情,發誓要厮守一百年。然而村裡的老财主也看中了姣妹,要強娶姣妹,若姣妹家裡不識擡舉,則繩索棍棒搶進門。一聽到這些話,姣妹的爹媽皺起了眉頭。姣妹與三郎被迫無奈,于是選擇在一個漆黑的夜晚為愛私奔出逃。
他們逃到了湖南和貴州邊境的森林深處。在平靜的日子過了半年之後,這位老财主還是打聽到二人的消息,并派人進山捉拿他們。姣妹和三郎甯死不從,在懸崖上大喊:我們長期以來的願望就是生死永遠不會分開。之後,相擁而吻,縱身懸崖。
悲情化成懷念,愛情鑄成永恒。從那以後,在二人殉情日那天追求愛情自由的侗家年輕男女們紛紛趕到山坡上,贊美愛情并用歌聲尋找愛情。随着時間的推移,趕坳已經發展成為青年男女對唱情歌,尋找戀人的“侗家情人節”。傳說最終雖以悲劇收場,但着實反映了少數民族地區的人們對于崇高愛情的向往與憧憬。
二、趕坳的一天要做什麼?
趕坳作為侗家人一種特有的生活方式,随着時代的快速發展以及社會的繁榮進步,侗族的古老傳統也随之發生了變化。玉屏侗族趕坳從遠離村莊的山坡遷移到山林附近的寬廣田壩。參加歌會的不僅是侗家青年男女,還有漢族、苗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
玉屏趕坳為期一天。在趕坳那一天,侗族青年一起來到坳場,穿着節日盛裝或鬥篷,手搖折扇,唱着登坳歌,結伴大步走向坳場。坳場外,有些長者在鬥雞、鬥畫眉,還有賽馬場以及數不勝數的食品和飲料攤位。尤其,侗家人酷愛米酒,米酒貫穿趕坳全程。
趕坳的最大享受是聽對歌。趕坳的對歌不僅有古歌和盤歌,更多的是情歌。身着盛裝的男女青年,各兩人一夥,手搭肩膀,即情對唱,對歌開始,先唱“上坳歌”。在詢問對方的名字後,該男子可以對女方唱“借帶歌”,“借帶歌”就是意圖假“借”女方身上的某件飾品,以此為内容演唱的對歌,也可稱為“分花”,這是向女方表達求愛的一種方式。
女子用一首歌回應,用古歌、盤歌來探知男方的才學和智慧,試圖了解男子的思想和性格,雙方你來我往,如果男女雙方能頻頻接上對方的唱詞,圍觀者往往會報以熱烈的掌聲,但這種對歌時間較長。如果女方願意與對方攜手,就借給男方自己身上的一件随身物品,可以是腰帶、圍腰、繡花手帕、手镯、戒指、雨傘等。
這些随身物品作為初戀的象征,這件物品則被稱為“帶”或“花”。女方如不同意借帶,仍用歌來謝絕。男子得到女子的信物後,雙方就算是成為朋友,就開始唱“朋友歌”。整個坳場,陣陣掌聲非常熱鬧。趕坳這一天大家都特别充實,一掃務農時的疲憊與倦怠,夜晚散場時,每個人都心滿意足地返回家中。
三、趕坳節的發展侗族自治縣在我國一共有五個,而散發着濃厚曆史文化氣息的玉屏是其中最具代表性之一。侗族文化源遠流長。對于以歌結伴、交朋結友、談情說愛、追求婚姻的侗家男女來說,“趕坳”作為一種自由活動形式,已有 600 多年的曆史。而“趕坳”也早在 2008 年就被有關部門正式列入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侗族趕坳最初為民間自發性的組織,由于交通不便,各地舉辦趕坳的時間和地點不盡相同,趕坳也僅是小範圍侗家人的“聚會”。随着時間的變遷和漢族傳統節日文化的不斷滲入,屬于侗家傳統節日的趕坳也逐漸消失于大衆視野之中。
為了拯救和傳承這一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玉屏侗學會成立于 2010 年冬,身為土生土長的玉屏侗家人,他們達成共識,誓言着手傳承與弘揚侗族文化,打造節慶品牌,提升玉屏侗族文化知名度。因此,2013 年 10 月 13 日,由縣侗學研究會牽頭在屏山公園舉行九九趕坳活動,旨在傳承這一優秀文化。
在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各單位部門企業的大力支持以及侗族同胞的喜愛和熱心參與下,侗族傳統節日趕坳與玉屏縣慶結合,曾消失于侗鄉的趕坳,被賦予生命和活力,重新展現在人們面前。趕坳也從以歌會由的傳統傳統節日搖身一變,被搬到舞台上呈現給八方遊客。玉屏箫笛、侗族大歌等豐富多元的侗族傳統文化形式也融入到趕坳的現實展演中,從 2013 年第一屆玉屏侗族趕坳藝術節開始,至今玉屏趕坳已經度過了六年的光陰。
四、總結
趕坳作為北侗玉屏的一張明信片,是北部侗族地區重要的侗族文化習俗活動,是侗家人傳統的民族節日。随着玉屏侗族的旅遊開發,趕坳在保存自身文化的同時,也漸漸被賦予了更多的可能性。經過舞台包裝後的趕坳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而結合趕坳文化藝術節,侗族美食文化節、龍舟賽、民俗攝影展、摸魚比賽、侗家長桌宴等活動也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參考文獻:
翟河貴:《歌山情場,激揚盛會》,《玉屏侗學通訊》,2013年,第3期。
侯忠昊:“傳統節日的曆史記憶與現代性構建”,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