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字的由來是什麼?談到農村親友瑣事時,我母親突然說到某某某親戚家是幾家換親,土話說“博回來的新娘”這連環換親的幾家,不但婚前婚後缺乏足夠的感情,兼之有點家貧百事哀的感覺,而且親戚家的新娘還有家族遺傳的疾病(惡性腫瘤),在出嫁前就知道身體有病的,生了兩個兒子沒多久又病發,醫治一長段時間後,不幸較早去世了現在其中一個兒子成年也成家了,又被醫院診斷出該疾病所以親戚說起來一把眼淚,讓人心酸,甚至他自己有時候也都概歎說,這是家貧的緣故?命運的使然?家庭的不幸遭遇,一場大病可能就導緻家庭生活倒退甚至返貧,但可以改變的手段和出路卻不多,隻能硬着頂上處理,才是大家心焦的所在,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博字的由來是什麼?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談到農村親友瑣事時,我母親突然說到某某某親戚家是幾家換親,土話說“博回來的新娘”。這連環換親的幾家,不但婚前婚後缺乏足夠的感情,兼之有點家貧百事哀的感覺,而且親戚家的新娘還有家族遺傳的疾病(惡性腫瘤),在出嫁前就知道身體有病的,生了兩個兒子沒多久又病發,醫治一長段時間後,不幸較早去世了。現在其中一個兒子成年也成家了,又被醫院診斷出該疾病。所以親戚說起來一把眼淚,讓人心酸,甚至他自己有時候也都概歎說,這是家貧的緣故?命運的使然?家庭的不幸遭遇,一場大病可能就導緻家庭生活倒退甚至返貧,但可以改變的手段和出路卻不多,隻能硬着頂上處理,才是大家心焦的所在。
這件事情又喚醒了我對一個土話“博”字的回憶,感覺多少年沒有用過了。以前比如下象棋時,說一個車“博”一個馬和一個炮,就能猜測出是“換”的意思,而不是賭一把的含義。但用得最多的,可能是農村裡上門收破爛的人,“博”是指以物換物,比如說,拿袋鵝毛拿去博回了一包十盒火柴,或者一把舊銅鎖博得了三塊酸木瓜、兩支麥芽糖等等。
記得小時候以前有穿街走巷的老阿婆,收舊物如破銅爛鐵爛膠鞋,一般都不是直接付錢,而是給火柴、毛巾、肥皂或者其他吃用的東西。她的挑擔裡有一個湯盅(就是有蓋的大盆子),有時裝的是半熟未全熟的木瓜,切成長長的一塊塊,腌得酸酸甜甜的半脆的很好吃;有時是麥芽糖,半固态的軟糖,吮咬起來也是甜絲柔順的感覺。用竹簽紮起酸木瓜或繞圈麥芽糖,對小孩子的吸引力極大。老阿婆一般不直接給錢,一是當時大家有錢沒錢,零錢都不多;二是換物可能還小賺一筆,能額外多賺一次;三是擔心身上帶一筆錢,在其他略為陌生村子裡面不安全,甚至被搶了都不知道找誰。特别是我們這邊很多村子是沿着山坡建的,巷子都是彎彎曲曲的,還有斷頭巷,某些大村子進去了都分不清東南西北,走過幾條不規則的巷子或進出高高低低的幾個門,很難完全認得來路去路。當然有時候有的人也還是願意要鈔票的,不過一般來說這點鈔票,買不到老阿婆給的那麼多火柴或肥皂,畢竟她的“博”,相當于一次買和一次賣,以優惠價格提供她批發過來的物品,對于需要生活物資的鄉民們來說更實惠。
當然,第三點“被搶”的危險也不是真的會發生,走街串巷,村裡的人一般也不會對這個上門為他們處理廢舊物品的人幹什麼,如果不是狗急跳牆,也不會心生歹念。而且後來聽到一種說法,說收破爛這樣的人,在舊社會裡面一般都是“門道會”的人,即可能是介于正常商人與黑社會之間的團體中的人,即使不像洪門、一貫道、哥老會那樣有影響,也至少會有強勢人士能夠出面保護行業裡的人。
對于這些收破爛的人,另一個傳說就是水平高,要求他們得非常有眼光。很多人都是有親朋好友甚至幾代人從事該行業的,富有經驗,練就了眼光,一眼能看出東西的合理價值,同時也大緻保持公正心态。這樣換了東西不至于自己虧本,或者過于狠心欺詐割韭菜,讓換東西的人覺得吃虧了,下次就不會找你“博”東西。失去了“公道”的招牌,就很難在鄉村中繼續做生意。當然,也不是沒有那些坑蒙拐騙的人,但是做長遠生意的,就隻是選擇易物換物的”博”,即通過兩個“交易環節”,來再增加一點點利潤。
應該是到了九十年代末或之後了,我有個親戚也在城裡做收破爛的買賣,每天騎個自行車走街串巷去吆喝,不過這個時候就直接用錢來支付,而不再是易物換物了,無論是收書刊報紙、舊電器、廢銅鐵等都是稱重或估價後給錢,簡單明了。某一天,做了一筆小買賣,賣東西的人客氣地遞過來一支香煙,我親戚抽完之後,就在路邊昏昏沉沉地坐了一個下午。自然,醒來之後發現錢包裡的大票零鈔都不見了。也幸虧對方隻是圖錢的,如果擔心親戚長得壯實,藥的劑量稍微下得大一點,會不會出現類似電影《刺殺小說家》裡人販子對小橘子做的那樣下藥過量都不知道,後果不堪設想。同時還不好查原因,因為别人說你每天風吹日曬雨淋,自己身體不适比如突然中風等等造成的,都為未可知。所以損失一千幾百塊,但身體沒什麼損傷不曾留下後遺症,保個平安,不幸中的大幸,也就算了。
(注:本文所講故事,時間、地點和人物均不可細考,敬請注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