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深圳十三五規劃完成了嗎

深圳十三五規劃完成了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09:53:38

來源:讀特

6月9日,《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全文正式發布。

深圳十三五規劃完成了嗎(深圳十四五規劃綱要全文發布)1

小政注意到,《規劃綱要》全文超過6.6萬字,共分為10篇、19章,提出深圳“十四五”時期發展總體目标,并提出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創新能級顯著提升,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生态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等六個方面具體發展目标。

《規劃綱要》提出“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調控指标體系,包括經濟發展、創新驅動、民生福祉、綠色生态、安全保障五個方面22項定量指标。

與“十三五”指标體系相比,在經濟發展方面,“十四五”将全員勞動生産率增長納入指标;創新驅動方面,首次将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納入指标;民生福祉方面,将反映醫療水平的千人病床數,改為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并增加了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綠色生态指标方面,将PM2.5年均濃度指标改為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并增加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這一指标。安全保障單獨作為一類指标,包含糧食儲備保障能力、能源綜合生産能力、億元GDP生産安全事故死亡率三項指标。

深圳十三五規劃完成了嗎(深圳十四五規劃綱要全文發布)2

深圳十三五規劃完成了嗎(深圳十四五規劃綱要全文發布)3

小政從6.6萬字規劃綱要中梳理出3000字簡版:

深圳市“十四五”規劃綱要簡版

“十三五”發展成就

發展質量躍上更高台階

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7.1%,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躍居全國城市首位,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4.93%

改革開放實現重大突破

入選全國首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本土世界500強企業增至8家,出口總額實現全國“二十八連冠”

現代化城市功能品質大幅提升

地鐵運營總裡程超過400公裡。在全球率先實現5G獨立組網全市域覆蓋,盤活存量低效土地93平方公裡

民生社會事業顯著進步

基礎教育學位數量增長近30%,高校數量增至15所。引進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阜外醫院等一批高水平醫院,建設籌集公共住房44萬套

三大攻堅戰取得重大成果

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PM2.5年均濃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入選國家“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獲批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

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用一個月時間遏制疫情蔓延勢頭,用兩個月時間實現境内确診病例清零,深圳經濟增速在全國一線城市中率先轉正

“十四五”基本要求

在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上走在前列、勇當尖兵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上走在前列、勇當尖兵

在服務全國全省大局上走在前列、勇當尖兵

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走在前列、勇當尖兵

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上走在前列、勇當尖兵

在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走在前列、勇當尖兵

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上走在前列、勇當尖兵

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上走在前列、勇當尖兵

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促進共同富裕上走在前列、勇當尖兵

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上走在前列、勇當尖兵

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标

到二〇二五年,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到二〇三〇年,建成引領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創新城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躍上新台階

到二〇三五年,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到本世紀中葉,以更加昂揚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進城市之林,成為競争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十四五”發展目标

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經濟總量超過4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超過1.5萬億元

創新能級顯著提升。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5%左右

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9萬元,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形成

生态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PM2.5年均濃度低于20微克/立方米,主要河流水質達到地表水Ⅳ類以上

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

“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調控部分指标

經濟發展

地區生産總值增長——6.0%

人均地區生産總值——21.5萬元/人

全員勞動生産率增長——5.0%

創新驅動

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6.4%

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占GDP比重——31%

民生福祉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0%

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2.5年

新增供應公共住房——≥28萬套

人均預期壽命——84.53歲

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3.0人

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4.5個

綠色生态

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5%

地表水達到或者好于Ⅲ類水體比例——≥60%

安全保障

糧食儲備保障能力——270天

能源綜合生産能力——≥1300萬噸标準煤

八個領域重點任務

(一)新時代推動深圳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再出發

以綜合改革試點構築體制機制新優勢

全面實施綜合改革試點。加快重點領域改革,争取實現更多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

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實施促進人口中長期均衡發展戰略,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營造公平競争的市場環境,貫徹落實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放寬市場準入特别措施,加強産權保護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建設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高地,穩步推進社區股份合作公司改革

創新行政管理體制。優化政府組織結構,深化事業單位改革試點,率先建立現代财稅體制

努力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先行示範者

服務國内大循環。探索全域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1500億美元,建設高效集約的國家物流樞紐體系,打造國際會展之都

聯通國内國際雙循環。到2025年,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1500億美元,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達500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累計達500億美元

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化國際經貿和産能合作,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壯大消費新業态新模式,大力繁榮夜間經濟,引進一批綜合性電子商務平台,培育1-2家新零售領頭羊企業,到202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25萬億元

(二)增強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核心引擎功能

攜手共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共建深港澳優質生活圈,推進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高标準建設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以深莞惠大都市區為主中心,以深汕特别合作區、汕尾都市區、河源都市區為副中心,建設現代化都市圈

增強“一核一帶一區”主引擎作用,強化廣深“雙城聯動、比翼雙飛”,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積極對接沿海經濟帶和北部生态發展區

紮實開展對口幫扶和合作交流

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和綜合承載力

實施“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戰略,優化“多中心、網絡化、組團式、生态型”空間結構

高标準推進重點區域開發建設,打造一批充滿魅力的國際化城市新客廳

打造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7000萬人次

打造全球貿易樞紐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3300萬标準箱

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高品質濱海親水空間

(三)率先建設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産業創新高地

以主陣地作為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構建重大戰略創新平台體系

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深圳路徑,聚焦集成電路、關鍵元器件等領域實施梯度攻關,激發企業技術創新活力

健全科技成果産業化機制,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計劃

建設開放包容先行的國際人才高地

構建高端高質高新的現代産業體系

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

打造全球服務經濟中心城市,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5%左右

加強工業區塊控制線管控,保留提升100平方公裡工業區、整備與連片改造100平方公裡産業空間

打造全球數字先鋒城市

實施“5G 8K AI 雲”新引擎戰略,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全面提升通信網絡能級,累計建成5G基站超6萬個

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高頻服務事項實現100%“掌上辦

(四)率先塑造展現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現代城市文明

建設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代文明之城

繼續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大力踐行“敢闖敢試、開放包容、務實尚法、追求卓越”的新時代深圳精神

加快建設“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全面完成“十大特色文化街區”改造提升,開展第二批特色文化街區建設

豐富推廣“城市文化菜單”,實施新時代文藝發展工程

建設區域文化中心城市

加快發展創意經濟,大力發展數字文化産業,文化及相關産業增加值超過3000億元

打造世界級運動活力之城,體育産業增加值超過1000億元

創建國際濱海旅遊城市,推進文化旅遊高品質融合發展

全面提升城市對外交往能力與文化輻射力

(五)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發展格局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建設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先行示範區

推動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進高中多元特色發展,完善特殊教育和民辦教育

新增幼兒園學位12.5萬個以上,公辦義務教育學位67.3萬個,公辦普高學位11萬個

推進部省共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建成2-3所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職業學校

打造健康深圳

擴大優質醫療資源供給,三甲醫院達30家

加強全民健康管理,提升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

完善平戰結合的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健全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強化公共衛生應急保障能力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機制改革,構建以促進健康為導向的創新型醫保制度

全面提升社會保障和社會治理水平

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的保障制度,建設一批創業孵化基地

着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健全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政策

持續開展大規模公共住房建設行動

完善高質量全覆蓋多層次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婦女、未成年人和殘疾人基本權益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六)率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範

建設可持續發展國際先進城市

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争力的綠色領軍企業,促進綠色産業規模化集聚性發展

制定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推進工業、建築、數字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節能低碳化

深化“無廢城市”建設

推動環境教育基地和自然學校向公衆開放,建設一批國家級自然學校

打造美麗宜居生态城市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完成1000公裡碧道建設

科學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合理确定城市承載力上限和适宜空間,夯實“四帶八片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共治,實施重大系統性生态修複工程和重要生态廊道節點修複工程

構建生态系統生産總值(GEP)核算體系

(七)率先營造彰顯公平正義的民主法治環境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示範城市

加強高質量發展、社會治理、民生保障等重要領域立法,用足用好深圳經濟特區立法權

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建設一流法治政府

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提升司法公信力

加大全面普法力度,創建模範法治社會

全面加強民主政治建設

(八)提高統籌發展和安全的能力

建設更具韌性的安全城市

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保障安全優質的城市供水,加強戰略物資和應急物資保障

實施安全發展五年行動,推進重點行業領域、高風險區域精準治理工程

打造專業化的應急救援隊伍,提升重特大、綜合性突發事件響應和處置能力

全力保障食品藥品生物安全,食用農産品評價性抽檢合格率達98%

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實現重要産業、基礎設施、戰略資源、重大科技等關鍵領域安全可控

深圳十三五規劃完成了嗎(深圳十四五規劃綱要全文發布)4

在深圳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多個表格列出的重點領域、重大工程、各區定位等值得關注:

1、各區(新區、深汕特别合作區)發展定位

福田區:深圳行政、文化、金融、商務和國際交往中心,總部經濟核心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聚焦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環中心公園活力圈“三大新引擎”,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和輻射力的中央創新區、中央商務區、中央活力區。

羅湖區:深港社會協同發展示範區、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集聚區、金融商貿中心和國際消費中心,重點推進蔡屋圍-深圳火車站-東門片區、筍崗-清水河片區、新秀-蓮塘片區建設,打造羅湖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區。

鹽田區:國際航運中心、海洋新興産業高地、濱海旅遊重要基地,重點推進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鹽田中心片區、鹽田河臨港産業帶建設,打造鹽田國際航運樞紐和離岸貿易中心。

南山區:科技産業創新、高等教育和總部經濟集聚區,重點推進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西麗湖國際科教城、蛇口國際海洋城、西麗高鐵新城、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建設,打造南山中央智力區和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

寶安區:深圳城市西部中心、國際航空樞紐,重點發展數字經濟、會展經濟、海洋經濟、臨空經濟、文旅經濟和高端制造,重點推進寶安中心區、空鐵門戶區、會展海洋城、石岩科創城、燕羅智造生态城建設,打造寶安珠江口兩岸融合發展引領區。

龍崗區:深圳城市東部中心、高等教育國際合作中心、國際文體活動交流中心,重點推進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坂雪崗科技城、東部高鐵新城、國際低碳城、寶龍科技城等片區建設,形成“一芯兩核多支點”發展格局,打造龍崗國家級産城融合示範區和全球電子信息産業高地。

龍華區:深圳中部綜合服務中心、數字經濟先行區、未來城市試驗區、智慧治理示範區、重要交通樞紐、新興産業高地和時尚産業新城,重點推進北站國際商務區、九龍山數字城、鹭湖中心城、龍華國際商圈、大浪時尚小鎮、觀瀾文化小鎮建設,打造大灣區國際化創新型中軸新城。

坪山區:深圳城市東部中心、綜合交通樞紐、高新技術産業和先進制造業創新集聚區、生物醫藥科技産業城,重點推進坪山中心區、高新區坪山園區建設,打造深圳未來産業試驗區和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延伸區。

光明區:深圳北部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重要交通樞紐,科研經濟先導區、高新技術産業和先進制造業集聚區,重點打造光明科學城裝置集聚區、光明中心區、光明鳳凰城、茅洲河-龍大複合功能走廊等片區,建設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

大鵬新區:濱海旅遊服務中心、海洋科技和教育基地、精準醫療和康複醫學發展先鋒區,重點推進葵湧中心區、壩光國際生物谷、龍岐-新大、下沙-南澳墟鎮建設,打造世界級濱海生态旅遊度假區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

深汕特别合作區:航空航天、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基地,重點推進中心區和先進制造業集中承載區建設,打造深圳産業體系拓展、城市功能延伸的新興城區和現代化國際性濱海智慧新城,培育帶動粵東沿海經濟帶崛起的新中心。

2、綜合交通重大工程

空港:完成深圳機場三跑道、衛星廳、東航站區、T2航站區及其配套設施項目以及南頭直升機場遷建項目建設,啟動深圳機場北貨運區及其配套站坪工程、深汕通用機場規劃建設。

深圳十三五規劃完成了嗎(深圳十四五規劃綱要全文發布)5

海港:加快鹽田港區東作業區集裝箱碼頭工程、大鏟灣港區集裝箱碼頭二期和三期工程、西部港區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小漠港區工程建設。

深圳十三五規劃完成了嗎(深圳十四五規劃綱要全文發布)6

國家鐵路:加快贛深高鐵、深茂鐵路深圳至江門段建設,推動深圳至深汕合作區鐵路開工建設,規劃研究深圳至南甯高鐵、廣深第二高鐵、深圳至河源高鐵。

城際軌道:加快深圳機場至大亞灣城際、深惠城際(含大鵬支線)、穗莞深城際南延線建設,推進常平至龍華城際、塘廈至龍崗城際前期工作,規劃研究深莞增城際、深珠城際(伶仃洋通道)。

城市軌道:建成城市軌道交通四期及四期調整工程,推動五期工程建設。

交通樞紐:加快推進西麗樞紐、機場東樞紐、光明城樞紐等站城一體化開發,推動坪山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加快推進前海、崗廈北、黃木崗、大運、平湖、鹭湖、白坭坑、五和等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建設。

公路通道:推動深中通道、沿江高速二期、機荷-惠鹽高速改擴建、外環高速、深汕第二高速、東部過境高速公路及連接線、廣深沿江高速公路前海段下沉改造、僑城東路北延、沙河東路北延、皇崗路快速化改造、媽灣跨海通道等項目建設。

3、科技創新重大工程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快建設綜合粒子設施、鵬城雲腦三期、腦解析與腦模拟設施、材料基因組大科學裝置、合成生物研究設施、精準醫學影像大設施、深圳國家基因庫(二期)、未來網絡試驗設施(深圳中心)、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二期)、特殊環境材料器件科學與應用研究裝置等項目。

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加快建設光明科學城大數據中心、深圳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技術創新研究院、高端科研儀器研制中心等項目。

國家和省實驗室:加快建設鵬城實驗室、深圳灣實驗室、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深圳)、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深圳分中心等。

4、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點領域

集成電路:重點圍繞芯片架構等開展技術攻關,發展絕緣栅雙極型晶體管(IGBT)、微機電系統(MEMS)等特色工藝,發展碳化矽等化合物半導體。

量子信息:重點圍繞未來信息材料、量子計算和模拟、量子精密測量和量子工程應用等領域開展關鍵技術攻關。

生命健康:重點圍繞藥物分子設計、放療裝備、影像設備、高通量基因測序設備、高性能醫用機器人制造等領域開展關鍵技術攻關。

腦科學:重點圍繞腦部疾病潛在機制、認知行為的神經基礎、大腦研究的新工具、新技術等領域開展關鍵技術攻關。

臨床醫學與健康:重點圍繞癌症、心腦血管、呼吸、代謝性疾病、再生醫學、重大傳染病、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等領域開展關鍵技術攻關。

生物育種:重點圍繞組學技術、合成生物學、植物基因組、動物基因組、生态基因組、食品科學等領域開展關鍵技術攻關。

空天科技:重點圍繞空間探測、衛星導航、衛星遙感、衛星通信、數字空間等領域開展關鍵技術攻關。

深海科技:重點圍繞海洋科考、深海裝備、深海礦産資源開發、深海材料和深海通信等領域開展關鍵技術攻關。

5、戰略性新興産業重點領域

新一代信息技術:重點發展集成電路、5G、人工智能、新型顯示四大産業細分領域,深化物聯網發展應用,前瞻布局柔性電子、量子信息等前沿高端領域。

生物醫藥:加快發展新型抗體等生物藥和幹細胞等生物治療産品,發展醫學影像設備、體外診斷設備等高端醫療器械設備,突破高通量測序技術、基因組DNA序列分析技術等,前瞻布局精準醫學成像等前沿領域。

數字經濟:重點開展高端工業軟件、重點領域應用軟件、自主可控區塊鍊底層架構等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重點圍繞工業互聯網、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大數據和雲計算等領域,布局未來網絡試驗設施等重大項目,構建基于海量數據采集、彙聚、分析的服務體系。

高端裝備制造:重點發展工業母機、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裝備領域,攻關先進感知與測量等技術,鼓勵智能制造技術、工藝及産品在制造業領域深入應用,加快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建設3D打印制造業創新中心。

深圳十三五規劃完成了嗎(深圳十四五規劃綱要全文發布)7

新材料:重點開展高端電子化學品、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功能性有機發光材料等關鍵材料設計與制備工藝攻關,強化高性能儲能、先進節能環保等材料技術創新能力,推進生物醫學材料臨床應用,發展高分子材料等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前瞻布局石墨烯、微納米材料等領域。

海洋經濟:重點發展海洋電子信息、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涉海高端服務等産業。

綠色低碳: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産業,大力發展先進核電、可再生能源、高效儲能、氫能與燃料電池、智能電網、智慧能源等領域,加強節能關鍵技術攻關,支持先進适用環保技術裝備研發和産業化。

6、數字經濟重點發展領域

5G:面向無線技術、網絡與業務、關鍵零部件、測試儀器儀表等重點方向,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5G與工業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AR/VR、8K視頻、金融支付、交通物流、文化娛樂、遠程醫療、智慧工廠、智慧安防等典型應用場景深度融合。

雲計算:協同發展雲服務與邊緣計算服務,推動超大規模分布式存儲、彈性計算、數據虛拟隔離等技術創新,提高雲安全水平。

大數據:加強大數據采集、傳輸、存儲、管理、處理、分析、應用、可視化和安全等關鍵技術研發能力,推動大數據創新應用。

物聯網:圍繞泛在感知、安全傳輸、智能處理全鍊條,推動傳感器、網絡切片、高精度定位等技術創新,加快窄帶物聯網(NB-IoT)等标準應用和模式創新,培育物聯網應用服務新業态。

區塊鍊:推動智能合約、多重共識算法、非對稱加密算法、分布式容錯機制等技術創新,探索“區塊鍊 ”在政務服務、城市管理、社會民生、公共安全及金融科技領域的應用。

人工智能:重點開展智能芯片引領發展、智能無人系統培育、計算機視覺應用拓展以及智能語音跨越發展等工程,拓展人工智能融合應用場景。

虛拟現實和增強現實:提升數字内容加工處理、全息成像、動漫遊戲制作引擎軟件和開發系統、3D數字化建模、數字孿生設計等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發展虛拟現實整機、感知交互、内容采集制作等設備和開發工具軟件。

7、文化事業重大工程

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深圳歌劇院、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深圳創意設計館、國深博物館、深圳科學技術館、深圳海洋博物館、深圳自然博物館、深圳美術館新館、深圳創新創意設計學院、深圳音樂學院。

深圳十三五規劃完成了嗎(深圳十四五規劃綱要全文發布)8

深圳十三五規劃完成了嗎(深圳十四五規劃綱要全文發布)9

十大特色文化街區:南頭古城、大鵬所城、大芬油畫村、觀瀾版畫基地、甘坑客家小鎮、大浪時尚創意小鎮、大萬世居、蛇口海上世界、華僑城創意文化街區、華強北科技時尚街區。

市級重大文體設施:深圳市文化館新館、龍崗國際藝術中心、國深美術館(暫名)、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深圳市體育中心改造提升工程、深圳市體育運動學校(深圳市體育實驗學校)改造提升工程等。

城市文化菜單: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深圳讀書月、“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中國設計大展、深圳(國際)科技影視周、深圳國際攝影大展、深圳時裝周、設計之都(中國•深圳)公益廣告大賽、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節、中國國際鋼琴協奏曲比賽等。

新時代文藝發展工程:創作遴選新時代深圳十大文藝精品,新增百個劇場、音樂廳、美術館、文化館等重點文體設施,培育引進千名文藝專才,每年推出萬場重點文藝演出。

8、生态環境系統治理的重大工程

水環境治理工程:規劃新、擴、續建水質淨化廠18座。完善污水收集管網,重點建設筍崗-清水河、福永西、機場周邊、大水坑、民治、南約、寶龍和深汕特别合作區的污水管網系統,基本實現全面雨污分流和污水全收集。開展公明、鐵崗、長嶺皮、清林徑、銅鑼徑、松子坑等6座水庫水土保持工程,構建庫區生态屏障。推動完成10個區級節水型社區達标建設以及1億立方米以上的非常規水源利用設施建設。

大氣環境質量提升工程:移動源污染控制方面,嚴格成品油質量管控,禁用低于國三排放标準的非道路移動機械,在東西部港區内全面推動新能源或清潔能源非道路移動機械使用。加快推進揮發性有機物(VOCs)源頭削減工作,按計劃實施氣電替代工程。

深圳十三五規劃完成了嗎(深圳十四五規劃綱要全文發布)10

重大系統性生态修複工程:實施塘朗山-梅林山-銀湖山、清林徑等區域綠地生态修複工程,優化生态安全屏障體系。實施深圳河、茅洲河、觀瀾河、龍崗河、坪山河等主幹河流生态修複工程,打造藍綠交融的水生态廊道。

(原标題《》)

本文來自【讀特】,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