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發展過程中内在的本質?闡釋事物發展背後的“機制”已成為當代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共同目标“機制”作為現代科學的核心觀念,甚至有取代“定律”、“邏輯”和“因果”等範疇的趨勢,引發了科學哲學界的熱烈讨論,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事物發展過程中内在的本質?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闡釋事物發展背後的“機制”已成為當代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共同目标。“機制”作為現代科學的核心觀念,甚至有取代“定律”、“邏輯”和“因果”等範疇的趨勢,引發了科學哲學界的熱烈讨論。
“機制”發展了“科學解釋”的理論模型
解釋是科學最重要的三種主要功能之一。建立普适性的科學解釋模型是科學哲學的重要目标。邏輯實證主義認為科學具有解釋功能,是由于表現為定律的科學語言之間存在着邏輯關系。科學解釋的覆蓋律模型失敗後,哲學家們提出了三條非定律觀念的進路:現象學進路、修辭學進路和因果進路。格萊南在1996年提出基于因果關系的反對理由——規則的直覺判斷不一定是因果關系。例如,氣壓計的預測功能并非由于水銀柱的下降“導緻”了風暴。機制比因果關系更易理解,從而将科學解釋的研究重心轉移到機制論上。然而,并非所有科學哲學家都支持這種轉向,例如米盧斯基在1988年基于人本主義和進化論思想反對經濟學采用的機制解釋。機制和定律不是本質和現象的關系,也不存在哪個更基礎的說法,并不能完全相互取代。機制解釋的優越性體現在它更符合機器化大生産的本質需求和特征。
邏輯實證主義将科學解釋看作是對科學定律的應用,科學發現則是非常直接的過程:在特定場合中發現規則性,通過定量譯成定律。據此,科學發現的過程就是證實的過程。赫歇爾最先反對這一傳統觀念,區分了科學的“發現”(discovery)與“證立”(justification)的過程,反駁了關于科學發現的邏輯性和内在主義等哲學理論。科學發現以往被認為是非哲學問題,而訴諸于靈感或直覺等非理性因素。貝克特爾2009年關于生物晝夜節律振蕩器的案例研究,表明機制的發現并不支持從猜想到檢驗的邏輯主義主張,而是利用客觀的物種間保守性來處理機制模型中的變異與相似性的關系。突破了傳統定律觀念下将科學發現歸于猜想、觀察和檢驗(證實或證僞)的思維局限,對科學發現有了全新的認識,使得哲學家重新燃起了将科學發現理論化的希望。
應對傳統機械論的形而上學困境
邏輯實證主義認為形而上學命題割斷了經驗世界的聯系,這種拒斥态度導緻了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兩種傾向的對立,從而走向了衰落。我們也不可能回到笛卡爾的機械論,其身心二元論的立場預設了心理學、認知科學和生命科學的形而上學難題。對這些學科中機制解釋的哲學分析,有助于解決活力論與機械論,以及唯物論與泛心論之間的長久争論。當前的機制概念研究已經形成了實在論和介入主義兩條主要進路。實在論的系統進路認為,機制是系統産生特定現象的過程。基于該進路,其内部也包含了一元論和二元論兩種定義的競争關系,存在各自未能解決的難題:一元論機制概念存在關于新性質說明的黑箱,二元論機制概念則存在解釋上的本體論難題。伍德沃德又提出了非還原的介入主義進路,關注于機制概念在科學操作層面的生成性意義,從科學實踐的新角度考察機制的意義。概括而言,機制包含了雙重的意義:不僅體現了客觀對象的因果性,還包括科學活動的規範性内容,它反映了科學主體即科學共同體自身的規範性需要,這恰恰是其形而上學追問的起源。
當代“機制”概念源于哲學
早期機械論萌芽于人類從神話解釋走向哲學解釋的軸心時代。從通過自然來解釋自然的自然哲學階段到近現代自然科學誕生,機械論一直在不斷演化。無論希臘原子論者的因果決定論,還是笛卡爾極端被動的物質論,傳統機械論的共同之處在于排斥人的心靈和能動性,與二元論傾向難以撇清關系。
生命科學、社會學和政治學等學科探索現象背後的機制,是将合理性解釋(至少部分)建立在機器隐喻的基礎之上。人文社會科學中的機制解釋框架合理性,涉及哲學人類學的元理論問題。亞裡士多德“人是理性的動物”的命題,奠定了兩千多年來的理性主義精神。其中隐含“人是理性和物性的混合體”的假設,随着文藝複興“人的發現”和“自然的發現”,作為理性的心靈成為人的本質屬性。據此,笛卡爾确立了超驗的主體性原則,得出了以機械論為自然原則的推論。18世紀拉美特利在《人是機器》中試圖恢複人的自然本性,但卻将其建立在機械論的基礎上,無法說明作為主體的自然理性或作為對象的人類理性,導緻了自由和必然的矛盾。
人類機制的建立包含了目的能動性——科學對象和科學主體都具有目的性,不含目的論說明的機制解釋是不充分的:一方面,作為科學對象的機械系統、生物體和社會系統都具有提供反饋機制的調節器,這就是控制論所帶有的目的論解釋;另一方面,科學共同體是期望、目的、規則和制度錯綜交錯而成的“複雜機器”,帶有目的性和意向性的科學工具同時也保留了原始的物性,使用者本身就存在着多樣性。生命機制已經超出了物理學闡明的所謂“一般機制”,由于兼容于非決定論的自由選擇說明,也被稱為溫和機制。
傳統機械論基于思辨研究,而當代科學哲學對機制問題的研究主要基于自然主義的語言分析。操作主義進一步指出了機制含義的社會學維度,理論并非科學唯一的主導力量,而與技術、信念和生産等力量交織在一起。這為科學哲學提供了理論理性尤其是心靈主義之外的研究進路。
(作者單位:上海财經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