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漢武帝為什麼用推恩令

漢武帝為什麼用推恩令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8 07:56:29

序言:

公元前155年,禦史大夫晁錯提議推行的強硬削藩政策《削藩策》,深深的刺激到了西漢七國諸侯王的權益,故而,為了保障自身利益,吳王劉濞聯合其餘六國諸侯王,一手促成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七王之亂”;同時,亦是受“七王之亂”的影響,讓漢武帝劉徹在登基之後所面臨的最大難題,依舊還是該如何去徹底解決“諸侯作亂”。

漢武帝為什麼用推恩令(從七王之亂入手)1

劉邦分封諸侯王

讓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七王之亂”?
  • 七王之亂背景

公元前202年,在長安登基稱帝,建立西漢政權的漢高祖劉邦,金口一開,就分封出了八個“異姓諸侯王”,當然,這八個諸侯王是必須分封不可的,畢竟,當初如果不是這八人的幫忙,以劉邦的實力,肯定是鬥不過楚霸王項羽的。

但是呢,劉邦在分封這些異姓諸侯王不久,就開始後悔了,因為他給這八個諸侯王的權利實在是有點大。

  • 首先,劉邦給這八個諸侯王的封地面積,“多者一百多城,少者三四十縣”,那總面積加起來比西漢朝廷的直轄面積還要大,就單是這一點,就足以讓西漢朝廷恐慌了。
  • 更别提在行政以及軍事權利上,劉邦還賦予了這八個異姓諸侯王“兵政自治”的權利。

換句話來說,就是劉邦為了分封異姓諸侯王,完成自己當初許下的諾言,已經完全的把這些土地給割出去了,剩下的也僅僅隻是一個名義上的“君臣關系”,至于别人還願不願意遵守君臣之禮,那就要看這些諸侯王自己的心情了。

漢武帝為什麼用推恩令(從七王之亂入手)2

劉邦劇照

  • 七王之亂伏筆

這也就相當于劉邦又變相的把大一統的局面打回了戰國時期政權割據的局面,所以,在劉邦稱帝之後的七年時間裡,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想方設法的思考該如何去把這些封地再給拿回來。

後來還真被劉邦給想到了一個辦法,借着這七年間異姓諸侯王的不安分,趁勢罷免了這些異姓諸侯王,同時又重新設立了一批同姓諸侯王,将自己的堂兄、弟弟、兒子什麼都該封的都封了,想着自己本家的總不會奪自己的江山吧。

但是讓劉邦沒想到的是,本家的照樣有着巨大的野心,這些新的同姓諸侯王依舊沒讓劉邦滿意,拉幫結派,陽奉陰違什麼的,都是常有的事。

直到公元前196年,漢文帝登基,為了感謝扶持他登基稱帝的“劉氏宗親”,漢文帝又十分大氣的分封了一批同姓諸侯,絲毫沒有想過劉邦在位時期同姓諸侯王“作妖”的事情。

而且,漢文帝本身性格就比較平和,沒有那種殺伐果斷的特質,在政治上更是低調,此消彼長之下,無疑是助長了這些諸侯王嚣張的氣焰,造成了“濟北王劉興居”和“淮南王劉長謀”兩人狼狽為奸,接二連三的作妖,鬧騰着要造反。

漢武帝為什麼用推恩令(從七王之亂入手)3

賈誼塑像

  • 賈誼助陣補救

如若不是梁懷王太傅“賈誼”,及時的為漢文帝上書了一封《治安策》,就諸侯王的問題為漢文帝出謀劃策的話,單憑西漢當時内部諸侯作亂朝綱不穩,外部匈奴侵擾虎視眈眈的狀況,說它已經是“四面楚歌”都一點不為過。

所以,在《治安策》中,賈誼針對諸侯王的問題為漢文帝提供了一個十分“柔和”的建議:欲天下之治安,莫若衆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之易,國小則亡邪心。

大抵就是讓漢文帝從側面迂回,盡量避免與這些諸侯王硬碰硬,畢竟諸侯王經曆了那麼長時間的發展,其勢力早已經根深蒂固,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拔除的。

所以,還不如分封更多的諸侯,把這些諸侯王的長子長孫什麼的都給他分封成諸侯,沒有封地的,就先設立個虛名,然後各個擊破,從每個人都會有的“獨立的思想意識”來下手,在根本上去分化瓦解這些諸侯王的勢力。

漢武帝為什麼用推恩令(從七王之亂入手)4

漢景帝畫像

  • 《削藩策》激化諸侯王與朝廷矛盾

本來吧,如果一直按照賈誼這個《治安策》的建議去執行的話,諸侯雖然不高興,但是卻沒有理由去反駁,保不準就能慢慢的完成“削藩”的目的。

但是呢,自從公元前180年,漢景帝繼位之後,這漢景帝劉啟的性格跟漢文帝可以說是截然相反,風風火火的一點都不低調,說風就是雨,凡事都喜歡速戰速決,再加上又曾因吳王劉濞的兒子“劉賢”被他誤殺,與吳王結下了梁子。

故而,在晁錯提出《削藩策》:“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請求漢景帝劉啟“快刀斬亂麻”以速戰速決的方式,去解決諸侯王問題的時候,漢景帝想都不想就給同意了。

可誰知,這一下直接就徹底激怒了七國的諸侯王,本身漢文帝那種“溫水煮青蛙”的辦法就已經讓這些諸侯王很是不高興了,但是奈何找不到借口,所以一直都暗中隐忍,按兵不動。

因此,漢景帝這一招,無異于在已經快要燒開的水中突然加了一把滾燙的“熱油”,直接就把這些諸侯王給刺激的直跳腳,當即就在吳王劉濞的帶頭牽動下,爆發了“七王之亂”,七國諸侯王聯合起來湊了三十萬大軍不說,還勾結匈奴裡應外合,直奔西漢未央宮而去。

雖然,後來在西漢朝廷的拼死抵抗下,這場“七王之亂”以失敗而告終,七王盡廢,西漢朝廷的中央集權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但是西漢的諸侯王雖然沒有了,卻還有着衆多的諸侯,即使還沒成什麼氣候,可誰知道會不會是個“隐患”呢?

漢武帝為什麼用推恩令(從七王之亂入手)5

漢武帝雕像

再來聊聊漢武帝為何要頒布《推恩令》?
  • 頒布《推恩令》原因

故而,繼漢景帝之後,于公元前141年登基稱帝的漢武帝劉徹,在該怎麼解決前朝祖傳下來的這些諸侯問題上,依舊是讓他想的頭痛不已。

賈誼的《治安策》雖說有效果吧,但是成效太慢了,面對數量遠多于諸侯王的“諸侯”,其成效隻會更加的緩慢,至于晁錯的《削藩策》又太過于激進,萬一一個不小心玩脫了,豈不又是一個“七王之亂”?

漢武帝為什麼用推恩令(從七王之亂入手)6

主父偃畫像

  • 頒布《推恩令》過程

直到公元前127年,據《漢書·景十三王傳·中山靖王劉勝》中的記載:武帝"用主父偃謀,令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漢為定制封号,轍别屬漢郡。漢有厚恩,而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雲"

意思就是漢武帝采用了“主父偃”所上書提議的“推恩令”,在賈誼《治安策》的基礎上加以改良,把原本由長子或者長孫繼承封地的傳統,改成了由長子長孫繼承諸侯國王位。

然後,剩下的其餘庶子,也可以在諸侯國内封侯,而且還不受原諸侯國的管轄,有着獨立自主的管轄權,至于封地嘛,當然是在長子長孫的封地基礎上加以分割了。

同時,在這些封地的歸屬權上,漢武帝也在根本上進行了改革,将原本隻是名義上君臣關系的諸侯重新彙編到了西漢的“郡縣制”上面,由長子繼承的比較大的封地,就是“郡”,至于那些封地比較小的庶子的封地,就是“縣”,以制度治理諸侯,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的管轄範圍。

漢武帝為什麼用推恩令(從七王之亂入手)7

漢武帝劉徹劇照

  • 頒布《推恩令》結果

也就是說,漢武帝頒布的《推恩令》,在賈誼“溫水煮青蛙”般的《治安策》基礎上,把這些諸侯的封地分割的更加碎片化,更加的方便管理。

到了最後,西漢最大的諸侯國也不過“十餘城”而已,遠遠比不上最初的百餘座城池那般龐大,即使再出現諸侯造反的情況,朝廷也可以很輕松的就解決,徹底杜絕了類似“七王之亂”事件的再次發生。

就這樣,漢武帝不費一兵一卒,以“仁政”的手段,輕輕松松的就解決了困擾西漢幾代人的“諸侯”難題。

東漢史學家班固更是在《漢書·武帝紀》對漢武帝的文治大加贊揚:“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無獨有偶,“司馬光”也曾在《資治通鑒》中對漢武帝欣賞有加:“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明”

足以證明,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必是有他的深謀遠慮在裡面,為西漢的強盛埋下了一個很旺盛的“種子”;同時,也為他後世的“漢武大帝”之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