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瑷珲景點介紹

瑷珲景點介紹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3 15:32:50

瑷珲景點介紹(走遍河山暢遊龍江26)1

  都說“忘記曆史就意味着背叛”,殊不知曆史的長河中不隻高揚着民族的榮光和自豪,還有或裸露或深藏的挫折與屈辱。那些藏在深處的曆史疤痕無需殘忍地剝開,隻需不經意地提起,就會引來一片傷感和唏噓。

  行走在漫長的黑龍江邊境線上,能夠引發這種傷感和唏噓的地方不止一處。其中,因為屈辱的《瑷珲條約》,我最不忍心提及的地方就是瑷珲古城。

  之所以叫她瑷珲古城,因為這是曆史地名。如今,她的正式名稱叫做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愛輝鎮。

  是的,發音還是那個發音,但不再是貼着屈辱标簽的“瑷珲”二字。是故意回避還是别的原因?不得而知。

  曾經有專家呼籲恢複“瑷珲”這一古稱,既為了那段不應忘卻的屈辱曆史,也為了使後人銘記這一故稱背後的血淚往事。

  個人以為,這是一條很有意義的建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改一個地名并不能抹去那段血淚史,讓地名回歸她本來的面目,本身就是一種姿态,一種正視曆史、正步前行的姿态。

  其實,清代第一座瑷珲城并非在如今的愛輝鎮,而是在黑龍江江東岸,在江東六十四屯地區之内,在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境内的維笑勒伊村(意譯為“快樂村”)。

  早在明代,中國就在黑龍江東岸修築忽裡平寨,隸屬奴爾幹都司。17世紀中葉,沙俄侵入黑龍江流域,将忽裡平寨焚毀。公元1683年,大清皇帝康熙命薩布素在江東修建瑷珲城永戍,并在此設置黑龍江将軍。

  隻可惜,這座位于江東的瑷珲舊城隻存在了兩年。1685年,也就是打響第一次雅克薩之戰那一年,考慮到瑷珲舊城僻處江東,聯系不便,清政府把黑龍江将軍駐地遷于黑龍江下遊右岸(即西岸)托爾加寨,在廢墟上重修新城,仍名瑷珲。與此同時,瑷珲舊城留副都統鎮守至1690年,之後駐軍裁撤,成為空城。

  曆史不容重來,但可以假設。設想當初清政府一直把黑龍江将軍駐地設在江東瑷珲舊城,後來是不是就不會發生“江東六十四屯慘案”?而黑龍江這條奔流息的大河是不是就一直是中國的内河?

  曆史一再證明,軍穩國才安。軍隊駐地的确定或移防,往往成為影響國運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一些戰略要地,有沒有精銳之師常駐,對國家主權和安全的影響完全兩樣。

  1858年,《瑷珲條約》簽訂後,因瑷珲舊城位于江東六十四屯地區内,名義上仍歸清朝管轄(條約規定中國享有對江東六十四屯的永久居住權和管轄權)。1900年,沙俄制造了“江東六十四屯慘案”,武力侵占了該城。從此,瑷珲舊城和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60多萬平方公裡中國領土一起淪為失地。

  《瑷珲條約》使中國領土、主權蒙受重大損害,而俄國卻從中獲得巨大的領土利益和黑龍江、烏蘇裡江的航行權,以及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海參崴。這一條約的簽訂,還為沙俄進一步掠奪中國領土開了一個罪惡的先例。

  往事不堪回首,曆史不容忘卻。如今,作為喪權辱國的《瑷珲條約》簽署地,瑷珲新城所在的黑河市愛輝鎮建起了瑷珲曆史陳列館,全面記錄和回顧那段屈辱的過往。

  我去過3次瑷珲曆史陳列館,每看一次,心情就會沉重一份。尤其是看到展廳入口右側風牆上懸挂大小不等的1858個風鈴,聽到在微風中叮當作響的鈴聲,心總會揪心的疼痛,久久不能平息。

  這個陳列館最讓人難以忘懷的,當屬全景展現“海蘭泡慘案”的半景畫。在長76米、寬19米的圓穹形封閉空間裡,在畫面、燈光、音效的襯托下,沙俄強盜血洗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用武力強行将中國人驅趕至黑龍江活活淹死的慘景再現眼前,讓人悲憤交加,不忍目睹。

  每一次看這悲慘的半景畫,我都聽見有人在抽泣,有人在怒罵,而更多國人則是默默無語,表情凝重地目睹那段曆史“再現”和“重演”。

  在瑷珲曆史陳列館,但凡有點良知和愛國之心的中國人,都會想起和在意曾交涉收複失地的清代瑷珲副都統姚福升的《龍江吟》:“龍江萬裡戍樓空,斑點離離塞草紅。六十四屯今猶在,何人光複大江東?”

  2012年11月13日晨草于遼甯沈陽,2021年5月25日晨完善于河北石家莊

瑷珲景點介紹(走遍河山暢遊龍江26)2

瑷珲景點介紹(走遍河山暢遊龍江26)3

瑷珲景點介紹(走遍河山暢遊龍江26)4

瑷珲景點介紹(走遍河山暢遊龍江26)5

瑷珲景點介紹(走遍河山暢遊龍江26)6

瑷珲景點介紹(走遍河山暢遊龍江26)7

瑷珲景點介紹(走遍河山暢遊龍江26)8

瑷珲景點介紹(走遍河山暢遊龍江26)9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