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李涉雲:偷得浮生半日閑。閑情最是難得,一個人閑适下來,連平時遲鈍的味覺都變得敏感,尋常的景緻也變得溫潤起來,那些紛繁的思緒也變得無足輕重,而司空見慣的生活細節,此時也成為閑情的醞釀,充滿了回味。“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内守,病安何來。” 《素問·上古天真論》告訴我們,這種閑情中蘊藏着養生的真谛。我們一起來欣賞楊萬裡的《閑居初夏午睡起》。
閑居初夏午睡起二首 其一
宋:楊萬裡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梅子的酸澀,芭蕉的色彩,午睡起來悠閑地看兒童追撲空中的柳絮,這些尋常的生活圖景,在詩人閑情逸緻裡,變得如此恬靜與安然,讓人不由得連呼吸也放緩,去體味這份難得的閑适。
其二
松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
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
松樹、青苔、芭蕉葉這是視野所及之處,閑散的心情讓看書的欲望減退,掬一捧清泉去澆芭蕉,惹得孩童以為驟雨将至,充滿了童趣。詩人的一顆童心貫穿于整首詩歌,若不是充滿了閑情,也不會展現地這麼淋漓盡緻。當我們閑時,可以放下所有的案牍勞形,可以放下所有的經綸事物,可以在司空見慣的生活中變得更細膩,更解地氣,更有人情味,與天地融為一體,體會到人間的大美。
楊萬裡的詩歌被稱為“誠齋體”,因為他的語言淺近明白,自然且有生活氣息,以描寫自然景物見長,創作有兩萬多首詩歌,算得上是高産詩人。我們在品讀“閑”的同時,就像進行了一場短途的鄉野旅行,如果你想放飛你的心靈,在喧鬧的城市生活中尋得一方安靜之所,最好的方式就是讀他的詩歌,耳濡目染之下,我們也會漸漸褪去浮躁,學會閑适地生活。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