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節我說《紅樓夢》是集體創作的結晶。所謂的集體創作,并不是說是幾個作者集中在一起,商讨着去創作《紅樓夢》的。而是一個一個地接續,又不斷地加入一些自己的東西,是多人持續累積完成的。
《紅樓夢》開篇便說,先是有一本《石頭記》,被一和尚記去,易名《情僧錄》,這說明在《石頭記》的基礎之上,一和尚已作了整理修改。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最後才是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删五次,篆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閱《金陵十二钗》。這裡說得再清楚不過了,那就是《紅樓夢》并不是曹雪芹單獨完成的,而是先有了一本由作者石頭創作的《石頭記》,再經由和尚情僧,東魯孔梅溪的加工和二次創作,最後才經由曹雪芹批閱增删,整理揉和,再次地創作成《金陵十二钗》。最後最後,是脂硯齋又經過了四評之後,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不足八十回本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更不用說《紅樓夢》了,百二十回本的《紅樓夢》又經曆了更多的人的修改。書中隻是說曹雪芹于悼紅軒“批閱十載,增删五次”,但并沒有說曹雪芹就是原創,也沒有署曹雪芹的名子。相反脂硯齋在批語中一再地強調:“石頭即作者耳”,“皆石頭之語”,是“石兄自語”等。“石頭”、“石兄”、“玉兄”才是《紅樓夢》的作者,可并沒有說曹雪芹或芹溪之類是《紅樓夢》的作者。而且曹雪芹也沒有帶“石”字或“玉”字的什麼别稱。
更奇怪的是:曹雪芹自“披閱十載,增删五次”之後,就再也沒有碰過《紅樓夢》了,基本上是置之不理了。從甲戌本的1754年到曹雪芹去世的1763年,近十年的時間。如果說《紅樓夢》是曹雪芹“一字一淚,一字一血珠,哭成此書!”那這部書就是曹雪芹的命根子。為什麼曹雪芹批閱增删完的近十年之間,卻不管不問了呢?這不符合作者的一般正常心裡。中國紅學會副會長胡文彬也提出疑問:“《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嗎?這是目前紅學研究中遇到的最大的問題!”而我們如果連作者是誰都搞不清楚,更不問作品的體裁,著書的本旨。還怎麼大談特談什麼《紅樓夢》的藝術結構,藝術手法之類!一切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無基之廈!
有人說這是因為曹雪芹怕清朝的文字獄才沒有署名的,那麼他把名子寫在書中,自稱“批閱删改”難道就不怕文字獄了嗎?其實很簡單,這部書不是曹雪芹的原創作品,最多就是夾帶些私貨而已。如:在開篇的“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後,有脂批說:雪芹舊有《風月寶鑒》之書,其弟橖村序也。今橖村已逝,餘睹新懷舊,故仍因之。”因此,我們不能說,曹雪芹沒有參與創作。隻是不能算作雪芹一個人的作品。那麼也就是說,象第十二回的《王熙鳳毒設相思局,賈天祥正照風月鑒》應該才是曹雪芹的手筆。而且在十二和十三回之間明顯沒有過度,顯得非常突兀,就象木匠沒有打好的楔子;就象裁縫在新衣上打的補丁;就象花卷馍一樣清晰明顯。而象這樣的結構,明顯就是為了加入而加入才造成的。從嚴格意義上說,如果放在今天幾乎都不能發表,能被那些噴子們給噴死。然而《紅樓夢》依然是一部偉大的作品,《紅樓夢》之所以偉大,是其蘊含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誰有這樣博大精深的文化呢?難道作者就沒有知識的盲點嗎?欲知如何,且看我下節分解。
【喜歡我的别忘加關注噢,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