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簡介
對聯,也叫楹聯、楹帖、對子等。
楹,就是建築物的柱子。題在兩根對稱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聯。
對聯是獨立于詩詞曲賦等之外的一種傳統文學樣式,是由骈文和律詩的形式演變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謂源遠流長。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中原春節就戶懸“桃梗”,又稱“桃符”。
公元七百多年,蜀後主孟昶(chǎng)親寫的“新年納餘慶,嘉節号長春。”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桃符”真正稱之為“春聯”。那是明代的事。據明代文人陳雲瞻記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微行出觀。”
從形式上分類:
正對:上下聯内容相關或相對,從不同角度描述相同的景物或闡述大大緻相同的道理,是并列關系。
反對:上下聯内容相反,對比鮮明,從正反兩方面來說明一個道理。
流水對(串對):一個意思分兩句話說,合起來是一個整體,上下聯之間是承接、假設、條件、因果等關系。
從内容和用途上分類對聯大體可分為名勝類、喜慶類、哀挽類、諧諷類、行業類等。
對聯要求:
對聯要求一:上下聯字數要相等。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
對聯要求二:上下聯對應位置用字不重複
和風吹柳綠,細雨潤花紅。
對聯要求三:上下聯對應詞的詞性要相同
拳打南山猛虎;腳踢北海蛟龍 。
“拳”對“腳”,
拳——名詞;腳——名詞。
“打”對“踢”,
打——動詞;踢——動詞。
對聯要求四:上下聯内容相關,對應詞語結構相同
歡慶/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結良緣。
歡慶此日——且喜今朝(動賓短語)
成佳偶—— 動賓結構
結良緣—— 動賓結構
對聯要求五:上下聯對應詞語平仄相對,上下聯一般仄起平收
書山有路勤為徑,(平平仄仄平平仄)
學海無涯苦作舟。(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天 增 歲 月 人 增 壽
名 動 名 名 動 名
主 謂 賓 主 謂 賓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春 滿 乾 坤 福 滿 樓
名 動 名 名 動 名
主 謂 賓 主 謂 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