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聯合國發布《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22)報告。報告指出,世界人口預計将在今年11月中旬增至80億。但由于多國生育率近幾十年來出現顯著下降,2020年全球人口增長率已降至1%以下,為195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面對複雜的全球人口挑戰,各國政府應進一步改善醫療保健,投資于人力資本,促進公平教育。
原文:聯合國發布《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報告——迎接全球人口變化的複雜挑戰
編輯 | 熊一舟
圖片 | 網絡
全球人口增長趨勢
今天,世界人口是20世紀中期的三倍多。到2022年11月中旬,全球人口将從1950年的約25億增至80億。1950年以來,人類約用了37年使人口數量翻了一番,在1987年超過了50億。此後,約将需要70多年再翻一番,到2059年達到100多億。
從1950年到2050年的100年間,世界人口增長最快的時期是1962年至1965年,平均每年增長2.1%。自那以來,由于生育率下降,人口增長速度減速一半以上。在2020年,也是1950年以來第一次,人口增長率下降到每年1%以下。預計在今後幾十年,人口增長率将繼續下降。到2030年,全球人口可能增長到約85億,在接下來的20年裡增加11.8億,到2050年達到97億。
一些國家和區域的人口繼續進一步增長,而另一些國家和區域的人口數量則趨于穩定或開始減少。2022年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區域是東亞和東南亞,有23億人,占全球人口的29%。此外,中亞和南亞有21億人,占全球人口的26%。中國和印度是這些地區人口最多的國家,2022年人口都将超過14億。印度預計将在2023年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長期人口預測極不準确,特别是對仍處于人口過渡初期階段的高生育率國家而言。2050年全球人口規模有95%的可能達到94億至100億間,2100年到89億至124億之間。
雖然近幾十年來,北非和西亞的人口增長速度低于撒哈拉以南非洲,但預計該地區人口在本世紀末還将繼續增長,2022年至2050年将增加2.21億人,2050年至2100年将再增加1.74億人。2022年,世界人口最多的兩個地區是東亞和東南亞,這兩個區域自20世紀中期以來人口迅速增長,預計在2034年左右達到24億的最大值,而中亞和南亞的人口将在38年後的2072年左右達到27億的峰值。
歐洲和北美的人口總數正在趨于穩定,到2022年已達到11.2億,預計在2038年左右将緩慢增長到略低于11.3億,此後将下降到本世紀末的10億左右。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人口在1950年至2022年期間增長了兩倍,預計在2056年左右達到峰值,略低于7.52億,此後下降到2100年的6.46億左右。
預計到本世紀末,大洋洲的人口将繼續增長。該地區(不包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總人口預計将從2022年的1360萬增加到2050年的1960萬,2100年的2460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在2022年共有3120萬人口,據估計,其人口将在2050年和2100年分别增長到3810萬和4420萬。
重要因素:生育率、死亡率與疫情
人口規模和年齡結構的趨勢主要是由生育率和死亡率水平決定的,全球各地的生育率和死亡率幾乎都下降了。新冠疫情大流行也對人口變化的所有方面産生了重要影響。
近幾十年來,許多國家的生育率水平(即每個婦女一生中生育的平均數量)顯著下降。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生育率低于每名婦女生育2.1個孩子的國家或地區,這大緻是低死亡率人口要長期保持穩定所需要的水平。2021年,全球平均生育率為每名婦女生育2.3個孩子,低于20世紀中期的每名婦女生育5個孩子。根據聯合國對未來生育率的預測,預計到2050年,全球平均生育率将降至2.1。更準确地說,2050年全球總生育率預計将在1.88至2.42之間。
盡管每名婦女的平均生育人數持續下降,但由于全球人口的年輕化分布,自20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每年的生育總數一直穩定在1.4億人左右。在20世紀80年代末,每年的出生人數接近1.4億,而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的“嬰兒潮”中出生的人正在生育他們的孩子。2021年,全球出生了1.34億嬰兒。未來,盡管每名女性的平均生育數量持續下降,但在2040年至2045年期間,新生兒數量預計将略有增長,達到每年1.38億人。
人口增長的部分原因是死亡率下降,這反映了預期壽命水平的提高。2019年,全球出生時預期壽命達到72.8歲,比1990年提高了近9歲。由于死亡率進一步降低,2050年全球平均壽命約為77.2歲。雖然各國在縮小出生時預期壽命差距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差距仍然很大。2021年,最不發達國家的預期壽命比全球平均水平少7歲,主要原因是兒童和孕産婦死亡率居高不下。還有一些國家受到暴力、沖突或艾滋病毒的持續影響。
全球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預計将從2022年的10%升至2050年的16%。到那時,預計全世界65歲或65歲以上人口的人數将是5歲以下兒童人數的兩倍多,并與12歲以下兒童人數大緻相同。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應采取政策,逐步使公共方案适應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包括建立全民保健和長期護理制度,并改善社會保障和養老金制度的可持續性。
新冠疫情影響了人口變化的所有方面。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出生時的預期壽命從2019年的72.8歲下降到2021年的71.0歲。關于疫情對生育率的影響,現有證據仍有好有壞。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意外懷孕和分娩的報告數字保持相對穩定。在高收入國家,連續的大流行浪潮造成懷孕和分娩人數的短期波動。這一流行病還嚴重限制了包括國際移徙在内的一切形式的人員流動。
大流行病對預期壽命的影響因區域和國家而異。在中亞和南亞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2019年至2021年期間出生者的預期壽命下降了近3歲。在玻利維亞、博茨瓦納、黎巴嫩、墨西哥、阿曼和俄羅斯聯邦,這期間出生者的預期壽命估計下降了4歲以上。
采取措施迎接人口挑戰
在人口迅速增長的情況下,減少貧窮仍然是一項艱巨的挑戰。在許多情況下,盡管減貧戰略可能使大量人口擺脫貧困,但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比例可能停滞,甚至增加。預計在2022年至2050年期間,撒哈拉以南非洲許多國家的人口将增加一倍,這将給本已緊張的資源帶來額外壓力,并對旨在減少貧困和不平等的政策構成挑戰。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多數國家,以及在亞洲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的部分地區,由于最近生育率下降,處于工作年齡(25歲至64歲)的人口比例一直在增加。這種年齡分布的轉變為人均經濟加速增長提供了一個有時限的機會,即所謂的“人口紅利”。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有利的年齡分布的潛在效益,各國應投資于進一步發展其人力資本,确保所有年齡的人都能獲得醫療保健和優質教育,并增加生産性就業和體面工作的機會。
國際移徙正在對一些國家的人口趨勢産生重要影響。在2000年至2020年期間,高收入國家的國際移徙對人口增長的貢獻(淨流入8050萬人)超過了出生人數對死亡人數的差額(6620萬人)。未來幾十年,移民将成為高收入國家人口增長的唯一驅動力。所有國家,無論移民淨流入還是淨流出,都應根據可持續發展目标,采取步驟促進有序、安全、正常和負責任的移民活動。
疫情加劇了長期以來在獲得優質教育方面的不平等,對全世界數百萬兒童和青年的學習和福祉産生了負面影響。提供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标至關重要,因為獲得終身學習機會将有助于人們,特别是弱勢群體充分學習社會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對于兒童和青年人數不斷增加的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來說,擴大教育機會和确保人人享有高質量教育尤其具有挑戰性。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于社會科學報第1819期第7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内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拓展閱讀
對策 | 立足長三角,看上海“五大新城”人口集聚
視域 |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哪些數據“亮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