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隴集團,之前在很多篇文章裡提到過這個集團。這個集團的影響非常大,已經超越了一個王朝,可以說它掌控我國四個王朝幾百年的時間。曆史上沒有任何一個組織能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不過不管這個集團有多麼厲害,都有消失的一天。最後這個組織還是從曆史上消失了,退出了曆史舞台。
很多人以為關隴集團之所以退出曆史舞台,不再掌控大權,和科舉制有直接關系。如果沒有科舉制,關隴集團可以繼續掌控國家大權,可能會繼續存在很久。事實上并不是這樣,科舉制對關隴集團的影響非常小,對這個組織沖擊比較大的另有其他原因。
關隴集團起源于北魏末期的關隴一代。北魏末期,北方六鎮起義,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爾朱榮掌控了軍權。之後爾朱榮率軍進入洛陽發動了河陰之變,從此掌控大權。不過掌控大權沒多久的爾朱榮就被殺死了,爾朱榮去世後,爾朱氏的勢力沒多久就被高歡消滅,原有的部下開始分裂。這時候賀拔嶽掌控關隴一帶的軍隊,而高歡掌控北魏東部一帶的軍隊。後來高歡設計處死賀拔嶽,宇文泰成了關隴一帶軍隊的領袖。而宇文泰所掌控的勢力就是我們所說的關隴集團。
關隴集團不僅有軍隊支持這麼簡單。這些人還和當地世家大族通婚聯姻,有了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關隴集團在當地的統治更加穩固,實力也更強大。而世家大族通過和這些人的聯姻也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他們算是合作共赢。當然,掌控這個集團的也就是那些軍人和世家大族。這些人可以說是真正的出将入相,在外是帶兵的将軍,在朝内是掌控大權的大臣。而且他們之間還相互聯姻,可以說關系錯綜複雜。
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之後,以宇文泰為首的關隴集團掌控了西魏,這是關隴集團掌控的第一個王朝。北周取代西魏之後,這些人繼續掌權,和之前沒有變化。北周滅北齊之後,關隴集團的實力也随着北周面積擴大而不斷上升。之後楊堅雖然篡權建立了隋朝,但楊堅本身也是關隴集團的一員,如果沒有關隴集團的支持,楊堅也未必能篡權成功。對于關隴集團來講,無論是宇文家族當皇帝,還是楊家人當皇帝,都無所謂,隻要能維護他們的利益就行。隋朝滅南陳之後,關隴集團的實力進一步壯大。
唐朝滅隋之後,雖然是王朝更替,但建立唐朝的李淵也是關隴集團出身的,關隴集團此時也不過是再換了一個代言人,沒有任何變化。不過唐朝建立之後,關隴集團的勢力卻不斷衰退,這個組織也是在唐朝徹底退出曆史舞台的。很多人以為關隴集團之所以在唐朝退出曆史舞台,就是因為科舉制的原因。其實,仔細想想,關隴集團的失勢和科舉制關系并不大。
科舉制出現于隋朝,隋文帝時期創辦的科舉制。隋朝選官的标準不再按照出身,而是根據才學授予相應的官職,這就是科舉取士的大緻狀況。唐朝建立之後,繼承了隋朝很多體制,其中就有科舉制。由于選官不再看出身,隻看才學,很多人就認為關隴集團無法繼續壟斷官員選拔了。很多有才學的人就能入朝為官,他們就會對關隴集團造成沖擊,時間久了之後就能取代關隴集團。這個邏輯看起來沒有問題,實際上裡面有很大的漏洞。
根據上面的叙述我們能發現,科舉制出現之前也有選官标準,這個标準就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曹魏時期建立的,本來是按照才學、品德、出身等方面給人劃定品級,一共有九品。根據品級授予相應官職。看起來還算公平,不過後來卻被世家大族壟斷,他們隻看出身,不再看才學、品德等方面了。
由于出身是天生的,根本無法改變,也正是這樣,世家大族才能通過九品中正制壟斷官職。曹魏之後,一直到隋朝時,九品中正制是最主要的選官制度,朝廷通過這個制度選拔官員。隋朝建立之後,覺得九品中正制問題很大,所以才用科舉制作為選官标準。此時選官不再看出身,隻看才學。這樣那些出身不好卻有才學的人,也能通過科舉考試做官。
這裡面有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科舉制在隋朝發明之後真的完全取代九品中正制了嗎?事實上,任何一個制度在剛出現的時候都有漏洞,要經過不斷修改才會完善。就是說科舉制最初的時候并不像明清時那樣隻看才學,最初也要看出身的,而且想要參加考試還要官員推薦等。更重要的是,任何一個政權面對新規章制度時,都不可能全面取代舊制度。他們要進行長時間的試驗,試驗後發現沒問題才能慢慢推廣。正是這些原因,讓科舉制出現之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可以說和九品中正制是并存的。
隋唐兩朝的科舉制和明清完全不同。科舉制并沒有大規模推廣,應用得并不廣泛。唐朝時科舉制雖然越來越規範,但錄取的人數非常少,每次隻有二三十人,甚至更少,唐玄宗時甚至出現一個都沒錄取的狀況。試想一下,三年舉行一次,一次隻錄取幾十人,要知道當時的官僚體系非常龐大,每年空缺的人數都不止幾十人。即使這幾十人都入朝為官,還遠遠不夠。剩下的空缺還都是通過其他方式選拔的。而其他的選拔方式對掌握大權的關隴集團絕對有利,這樣看的話,絕大多數的職位還都是被關隴集團掌控了。
除了錄取人數少,還有就是科舉制選拔上來的人才并不會被授予重要職位。根據當時的記載,科舉制選拔上來的人才,授予的職位都相當于八九品之類的,說白了也就是現在的基層幹部。這樣看的話,那些重要的職位依舊會被關隴集團掌控。雖然唐朝後來有很多宰相是科舉出身,但他們不僅僅是科舉出身這麼簡單,他們的家族本來就很強。可以說他們是科舉出身的世家大族。
這樣看的話,隋唐兩代,科舉制對關隴集團影響并不大。而且相對于普通人家來說,關隴集團在科舉制上還是有優勢的,畢竟人家實力強大,教育水平也很高。即使真的靠才學做官,他們考上的比例也還是很高的。
既然科舉制對關隴集團的沖擊并不大,那麼到底是什麼摧垮關隴集團的統治呢?确切地說,摧毀關隴集團統治的是和平,是唐朝幾百年的和平狀态摧毀了關隴集團。
關隴集團出現以後,雖然最初他們對西魏、北周、隋朝、建立的建立有很大作用,但對這些王朝的威脅也大。他們的實力太過強大,這威脅到了皇權統治。任何一個皇帝,都不想手中的權利被其他人或者組織分享,他們都想做到大權在握,自己說的算。無論是西魏、北周還是隋朝的皇帝,他們都這樣想。不過想歸想,但他們并不能這樣做。因為從西魏到隋朝剛建立為止,這幾十年的時間一直在打仗,皇帝需要團結一切能團結的力量來進行戰争。而且關隴集團又掌控着軍隊,沒有這些人的支持,皇帝拿什麼打仗,連軍隊都沒有。這就是皇帝一直沒動用關隴集團的原因。
當然,隋朝的第二個皇帝隋炀帝有想過從關嶺集團手中奪權,也做了很多奪權的事。比如娶蕭皇後為妻,蕭皇後是南方的,這一舉動是想拉攏南方士族;修建大運河,這樣能做到疏通南北,從而減少對關隴一帶經濟的依賴;修建洛陽,這個很明顯,就是想從關隴集團掌控的長安跑出來,來到他們勢力弱小的洛陽進行統治。不過隋炀帝還沒有成功擺脫關隴集團的統治,隋朝就滅亡了。
隋炀帝努力的方向是對的,不過他做得太過激了,關隴集團掌權這麼久,他不可能在短時間内立刻收回所有大權,不再依賴關隴集團。在隋炀帝抛棄關隴集團的時候,關隴集團也放棄了隋炀帝。他們選了李淵,讓李淵維護他們的利益。正是如此,唐朝才能順利建立,并統一全國。
唐朝建立之後,除了初期消滅其他割據勢力,以及對抗東、西突厥,之後整體處于和平狀态的。和平狀态可以說是關隴集團最大的敵人。長時間的和平狀态,讓唐朝有足夠的時間來減少對關隴集團的依賴,也有足夠的時間削弱關隴集團的勢力。
首先在軍事方面。唐朝由于總體保持和平狀态,對軍隊的依賴比較低,軍人的地位也開始下降。因此關隴集團很難通過軍隊控制國家。隻要沒有戰争,軍人的作用就很難體現出來,他們對國家的影響也會慢慢下降。不僅如此,由于唐朝統一了全國,還可以從全國選拔士兵和将領,這也可以減少對關隴集團軍人的依賴。這樣的話,軍隊在唐朝的影響力會越來越低。而關隴集團對軍隊的掌控也越來越低。唐太宗時期,關隴集團在軍事上的控制力就已經有所降低。唐太宗的家底大多數都不是關隴集團的人。
其次在政治方面。簡單地說,就是降低關隴集團在政治上的影響。唐朝做的最明顯的就是營建東都洛陽。這一點隋朝也做過,隻不過隋朝還沒有遷都就滅亡了。唐朝實行的是兩京制,長安和洛陽都是唐朝的首都。長安是關隴集團的勢力範圍,但洛陽并不是。皇帝如果長時間在洛陽的話,時間久了之後,關隴集團對政權的影響肯定會降低。
不僅如此,唐朝也可以拉攏其他地方的士族,尤其是南方的士族,他們的勢力也非常大。這些人入朝為官的話,也可以和關隴集團對抗,減少關隴集團對大權的掌控。這一點是關隴集團無法阻止的,畢竟天下處于太平時期,南方士族可以入朝為官。
第三在經濟上,這一點可以說是最根本的。關隴集團在西魏、北周時期之所以能長期掌控朝政,最重要的一點不僅是掌控軍事大權,而是掌控經濟大權。西魏和北周統一北方之前,最主要的統治範圍就是在關中,關隴集團隻要掌控關中地區的經濟就能操控整個國家。不過唐朝不一樣,唐朝統一了全國,可以調動全國的經濟。尤其是後來唐朝的南方不斷發展,甚至出現了“揚一益二”的狀況,就說明南方也出現了很多經濟發達的城市。這樣國家也就不再依賴關隴地區的經濟。尤其是京杭大運河的修建,貫通南北,更加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而且國家也可以通過運河把南方的物資運往北方,這也減少中央對關隴的依賴。
唐朝兩百多年的和平,關隴集團在軍事上、政治上、文化上的影響越來越小,最後徹底消失在曆史舞台。其實在唐高宗時期,在立武則天為後這件事上,就标志着關隴集團已經失敗了。唐高宗是在庶族地主的支持下才成功立武則天為後的,這就說明新興的地主階級已經可以對抗關隴集團了。否則,唐高宗也不敢輕易得罪關隴集團。武則天稱帝後,更是大肆任用庶族地主,關隴集團的勢力下降的就更快了。到唐朝中後期,關隴集團對中央的影響可以說微乎其微了。
現在是不是發現,打敗關隴集團的并不是科舉制。科舉制确實對關隴集團造成一定的沖擊,不過并不大。如果不是長時間的和平,按照當時的科舉制的發展狀況,根本無法摧毀關隴集團。
參考資料:
《舊唐書》、《資治通鑒》、《周書》、《論關隴集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十一中秋節,我們在民和七裡寺花海等你哦!
,
202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