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出生到3歲是孩子快速的成長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的性格基本形成,到7歲就定型了,而這一時期也孩子将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觀”形成的基礎,幾乎決定了這輩子的為人處世的風格。
從心理學上講,人的有意識最多占5%,無意識(潛意識)占95%以上。可見,決定我們一生的是潛意識。而潛意識在7歲前後基本形成,随着年齡增長,一般在10歲左右完全形成。
我兄弟姐妹7個,我妻子兄弟姐妹8個,我姐夫兄弟姐妹9個。現在,最小的也過了不惑之年,大都在知天命或耳順之年,24個普通家庭,誰家鍋底沒有灰,雖然說不上是多麼幸福的家庭,至少到目前沒有一個離婚的。我常想:難道各自都找到完美的另一半嗎?
其實不然,都是用追求完美的心,去對待那個不完美甚至非常不完美的另一半。
網圖,與本文沒聯系
以我母親為例,從小教育并以身示範我們兄弟姐妹,既要有上進心,又要知足常樂;既要不失人格尊嚴,又要該低頭低頭該服軟服軟;既要堅持底線紅線思維,又要寬容包容理解對方,換位思考,将心比心。
多盯住對方的優點,少盯對方的缺點。多想想自己的缺點,少說自己的優點。對己嚴,對人寬。對男生來講,長得帥的不一定掙錢多,掙錢多的脾氣不一定好,脾氣好的掙錢不一定多。掙錢多的不愛幹家務,愛幹家務的掙錢又不多的等等。對女生來講,長的漂亮不一定愛幹家務,愛幹家務的不一定長的漂亮;溫柔的不一定漂亮,漂亮的不一定溫柔等等。
每當夫妻吵架了,抱怨對方這也不好,那也不行時,我母親(嶽母)總是勸其多看對方的優點,吵架不記仇,架吵完了就完了,不影響對另一半的愛,更不影響團結,吵架全當唱戲,全當唱歌,甚至吵完架以後,默默幹家務以示道歉成為我的習慣,保持了37年,這樣的家文化影響至深至遠。
很多時候,婚姻能否走到最後,往往決定于生活裡的細枝末節。
因為愛從不止于說,更在于做;因為婚姻從來不隻在乎形式,而是更在意行動。
隻有将對方放在心裡,将關心藏在細節裡,婚姻生活才會長久幸福。
當然,原生家庭不可能都是優點,對于缺點我們作為子女應該抛棄。比如,陳舊的思想,保守的觀念等。
結語: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願我們都能有一個開心快樂,幸福美滿的家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