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觸到稻城是因為看《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這是我看的張嘉佳書寫的第一本書,也是到現在為止的最後一本,但就這一本書,讓我對張嘉佳有了非常深刻的認識,我喜歡他寫的故事,或者可以稱之為生活,人喜歡一樣事物,無非就是兩種情況:一、自己所向往的;二、因為某些經曆與之相近,勾起自身回憶,與之共鳴,當然是自己本身放不下,同時又不想放下的美好或者悲傷。當然,兩種情況都是因為自己存在一些得不到的,卻又一直追求的東西,或人。
選擇買這本《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最初純粹是因為這本書的名字。當時的我剛剛結束一段感情,加上大學時期的無聊生活,小說就成了最好的選擇,而張嘉佳也成功的利用它的書名吸引到了我。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是我唯一翻來倒去仔仔細細看過的一本書。本來是想着看本書,換換心情,卻不料掉進了張嘉佳挖的坑。書中的故事并不美好,卻能無限勾起讀者的悲傷,隻要你是一個感情受過挫的讀者,你會不自覺地沉浸在他構建的悲情故事中,這也正印證了現代社會生活的基本,寫一篇文章,一本書,一個故事,一個視頻,拍一部電視劇,一部電影,隻要把握住悲情的基本感情路線,哪怕結局很美好,也會是一個非常火的作品。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年輕人的心裡也裝滿了悲傷。
在《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翻拍成電影的并開始放映的初期,我并沒有哪怕一點觀看的欲望,怕一部翻拍毀掉一部經典,但是這次我錯了。在朋友的推薦下,看了一遍,然後就是一遍又一遍。不得不說,這部改編的的卻卻非常不錯,把原文的精髓——悲情,做到了的頂峰。
豬頭的愛情長跑,換來的僅僅是燕子的無情抛棄,雖然說燕子确實可能有更好的愛情,但是人總是心向弱者的一方,豬頭在燕子犯錯之後的無條件信任,對燕子體現出來的熱情,感情、生活上的照顧,完全表現除了一份赤子之心對愛情最初的追求。分手後,豬頭一步一步追尋燕子曾經的足迹,又表現出來的簡單快樂,與前邊的恸哭,悲傷,放不開形成鮮明的對比,簡單的情感突變,将悲傷無限放大,給觀者最大的情感沖擊,豬頭在愛情的失敗,讓無數人也聯系到自己感情的挫敗,無疑是最大的成功。
陳末和小容是大學就在一起的一對讓人羨慕的情侶,從學生時代在一起,工作也在一起,走到婚姻,本來是一件讓大家都羨慕的事情,但小容在錄音間提出的分手更讓讀者明白這種感情期望是多麼的難得。良好的感情基礎,一路的無風無波,讓人羨慕的現實生活。陳末莫名的被分手,對于一個講感情一味付出,一直經營的他,是不可接受的。就像現實生活中的太多人,好好地感情,莫名就結束了,然後像陳末一樣自暴自棄,上進的工作落一落千丈,完美的生活邋遢堕落,就像很多感情失敗的寫實。陳末用實際行動表現自己的悲傷,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他對小容的不放手或許并不是很多讀者想象的放不下她,也許僅僅是對一段感情的莫名其妙結束的難舍,不相信,換一句話來說,就像是你已經将烤爐支好,餐桌、餐具準備好,但卻發現買好的肉不見了,是個正常人都會去尋找肉的下落,弄明白它為什麼會丢。陳末對小容的感情是已經決定步入婚姻的考慮,小容的離開讓陳末就像是一個結婚當天丢失了新娘的新郎一樣,無助,無可奈何。當一個你認定了一個人就是一輩子,即使分開,也不是一件簡單的放手。
荔枝和茅十八的愛情是我覺得最感人的,茅十八為保護荔枝身死也将整部劇的情感激發。他們兩個人的感情表現出了純真的小鎮愛情,茅十八進入愛情的真誠,單純,荔枝的熱情,真摯。這部劇,讓我真正感覺到純真的愛情就是荔枝看到茅十八的樣子,就是荔枝開心的叫茅十八的名字的樣子,給人的是一種甜蜜的感覺,真正的把自己交給感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感情的表現。茅十八給荔枝的就是最基本的保護,他用自己所長保護荔枝,最後付出生命。雖然說在劇中茅十八的死有點敷衍,但就故事來說,茅十八對荔枝的情感是用生命去做到的。他接受荔枝,就用自己的一切去對荔枝好,不在乎失去什麼,隻希望自己喜歡的人能平安、快樂。最後,陳末開車到稻城,導航中的茅十八訴說着他對荔枝的深情,全小鎮的電子設備都在表現着他對荔枝的喜歡,但是,失去生命的茅十八再也見不到荔枝,他不會知道,稻城,來的是他的好友陳末,他不會知道荔枝的傷心,他更不會知道他對荔枝的愛在這個時候是對她最大的傷害。但是愛情就是兩個人的事情,愛了就是愛了,愛就要大聲的告訴全世界,沒錯,茅十八做到了。我想,荔枝可能也不會再走進稻城,不會生活在和茅十八一起戀愛過的小鎮。
幺雞和陳末的故事我不想多說。她的出現就是一次意外,但也是幺雞對自己夢想的追求。一次偶然的相遇,或許就是一段感情的開始,沒有人能預料到對的人什麼時候出現,幺雞從陳末的全世界路過,卻在故事的結尾,在稻城,走近等待的陳末。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一部甜蜜的愛情故事,講述的卻是悲傷的事實。失去或許不是結局,開始也可能不是一輩子。稻城從此也是我一直想去卻一直沒去過的地方,我期待着,卻又怕失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