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約定俗成的一句話就是“封箱不踢孟鶴堂,那就不能叫德雲社封箱”,為什麼我們的堂主有這樣“悲催”的故事,其實也怪堂主“太皮”。
封箱舞台上他竟然敢去踢花,這一手“坑自己”玩的很溜嘛,郭老闆唱大實話,他也跟着“撩大褂”讓台下觀衆嬉笑連連,他就是這樣永遠像一個“孩子”,總在大家最專注的時候,起一點“幺蛾子”。
其實堂主的相聲之路來的很晚,因為年少輕狂,他總覺得自己是一個“人物”,所以學過“B-box”“街舞”“唱歌”,
直到遇見于謙于大爺,到他的酒店坐了大堂經理,後來拜師郭老闆,這才算這是入門,因為入門晚,所以成了“鶴字科”。
所謂大器晚成就是孟鶴堂這樣的人物吧,入門晚,那就多努力,基本功樣樣不曾遜色别人,他的貫口,他的“唱”都是一流水準,最最重要的是,他拐跑了“小先生”周九良。
我一直覺得他們這一對組合是最“奇幻”的,一個吉他唱天下,一個三弦闖天涯,雖然小先生很少開口唱,但是一開口,絕對是驚豔全場的存在。
如果說“二爺”張雲雷是乍暖還寒時的一抹“冷豔”,那麼堂主孟鶴堂就是莺飛草長時的一縷“暖陽”,如果說二爺是用“艱辛”化骨,重鑄了自己一身“仙氣”,那麼堂主就是有10年智商換了自己“盛世美顔”。
粉絲群當中有句話“不怕堂主車速快,就怕堂主傻笑的可愛”。
堂主的“皮”,主要原因是來自于小先生的“冷”,孟鶴堂日常的相聲,好比“喪偶式”逗哏單口,因為我們的小先生,不是“修葺一下扇子”,就是“擺弄粉絲送的玩具”,更或者是“與三哥聊聊往事如夢”。
随便堂主舞台上如何“吆喝”,基本是不接茬,有時心情好,也會插個腰倚着桌子,“冷淡”的翻包袱,所以我們堂主,隻能皮了,各種嬉鬧“捧哏”,然後被捧哏追着打。
《相聲有新人》讓堂主走向了大衆視野當中,一句“盤他”被大家争先“模仿”,雖然是為文玩界樹立了新旗幟,但是他本人确實文玩界的“克星”,所有東西入手即壞。“破壞堂”的名聲也是由此而來。
其實我們的堂主還是一個“小哭包”,深情之際總是他先在台上潸然淚下。
最後,祝願我們的堂主與小先生,在未來的時日當中,越來越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