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沒怎麼注意過帶魚眼睛的顔色
釣魚倌/文
黃眼睛的帶魚是進口帶魚;黑眼睛的才是中國帶魚。
誰說的!
借着下面要說的這事給大家辟辟謠。
昨天應邀去釣友馬哥家吃飯,我、馬哥還有賈叔在一塊兒釣魚好幾年,關系處得相當不錯,隔三岔五地就聚在一起小酌幾杯海侃吹吹牛。
去人家家裡做客空着手不合适,我琢磨着買點兒東西帶上。在馬哥家對面的農貿市場我看見水産店的人正從冷凍車上卸下一捆捆的帶魚。在陽光下銀光閃閃的帶魚吸引了我,品質不錯,一斤20元,一捆正好十斤。我們釣魚的家裡從來不缺鲫魚、鯉魚等淡水魚,但是帶魚這種海魚還是比較拿得出手的,所以我果斷買了一捆就去了馬哥家。
農貿市場水産店的帶魚
敲馬哥家門,開門的是已經先到了的賈叔。馬哥看見我手裡提溜的帶魚,客套幾句後就說他忙着做菜,勞駕我和賈叔幫着把帶魚分裝在幾個袋子裡然後塞進冰箱冷凍。
釣友賈叔是退休幹部,退休前是單位的領導,在我們當地也算是見多識廣的人。一句話,愛評價。賈叔拿着帶魚看了又看然後對我說:“我看了,你買的這捆帶魚不是國産的,全是東南亞的進口品種。”
我:“您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賈叔:“眼睛啊,你看這些帶魚全是黃眼睛。我們中國海海産的帶魚都是黑眼睛的,而東南亞的海域的帶魚品種全是黃眼睛的。”
我:“誰說的?"
賈叔:“網上呀,網上都是這麼說的。”
聽賈叔這麼一說,我笑了。我告訴賈叔,網上的東西有很多都是自媒體自己發的,不一定就是标準答案。有些謠傳的東西被轉載傳來傳去就更不靠譜了。
接下來我就把到底能不能從帶魚眼睛上來分辨是國産品種還是國外品種給賈叔科普了一下,在此順便也給讀者朋友們辟辟謠。
帶魚的眼睛的确有區别
帶魚——國人的時代印記帶魚和大黃魚、小黃魚以及烏賊齊名,是中國著名的四大海産。帶魚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在中國的黃海、東海、渤海一直到南海都有分布。由于分布量廣泛,以至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逢年過節的福利品都是以發放帶魚為主。記憶中快過年時,我爸媽下班回家自行車的車頭上都綁着一串單位發的帶魚,不但我家這樣,家家戶戶皆如此。
帶魚可以說是國人的一代時代印記。可以說人人都吃過帶魚,見過帶魚。可是真正注意過帶魚眼睛顔色的人卻是寥寥無幾。
國人的時代印記——帶魚
帶魚的眼睛顔色的确有區别帶魚的眼睛顔色的确有區别,有黑白眼睛和黃眼睛之分。
帶魚眼睛的顔色有兩類:一類是黑白顔色;另一類是黃顔色。眼睛黑白色的帶魚是我們最為常見的,以至于當人們發現眼睛是黃顔色的帶魚時,就認為黃顔色眼睛的帶魚就是外國品種。
眼睛為黃顔色的帶魚
能不能從帶魚的眼睛顔色來斷定産地嗎?答案是:不能!
世界上盛産帶魚的海域不管是西太平洋、印度洋,還是中國的海域,均有黑白色眼睛和黃顔色眼睛的帶魚品種。隻不過中國東海海域的帶魚多為黑白色眼睛的品種,東南亞海域小規格的帶魚也多為黑白色眼睛。而中國南海出産的帶魚和東南亞出産的大規格帶魚的眼睛顔色多為黃顔色的。黃顔色眼睛品種的帶魚在西非的海域也較多,當然了,黑白色眼睛的帶魚在西非也有,隻不過是黃顔色眼睛品種的帶魚數量更多而已。
一般來說,黃顔色眼睛品種的帶魚較黑白色眼睛品種帶魚的肉質粗糙,因此,水産市場上售賣的多為黑白色眼睛的帶魚。
黑白色眼睛品種的帶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
★結尾
帶魚眼睛顔色的差異和海水的鹽度、水深壓力以及常吃的食物有關。所以,帶魚眼睛的顔色隻能大緻按地區區分,而不能作為絕對的評判标準。所以,“黃眼睛的帶魚是進口帶魚;黑眼睛的帶魚才是中國帶魚”的這種說法是不嚴謹、不正确、也是不科學的!
全文完。
文/釣魚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